放松心灵第一式 两种禅修方法
禅修有许多方法,但所有方法都可以归为两类,即止与观、关注与思考。
止禅
止禅是一种特别的专注状态,人可持续无间断地专注于任何对象,如呼吸、自心的本性、某个概念、某个观想的形象,从而体验到至乐、清明、安详,继而获得真实长久的洞见及心的转变。例如我们都会有这一点经历:有时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常会有另外一件事情冒出头来,你越是想要将思绪放在某件事情上,心念就越是纷乱复杂,无法专注。心处于散乱的状态,不能集中注意力,这正是止禅所要克服的。
培育定力的修行法
修习止禅时,我们要让心平静下来,处于专一、不动、无烦恼、安宁的状态,让心专注于一个目标,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所缘境,这样才能让心不致散乱。而观禅是培育智能的修行法,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初学者一般先修行止禅,培育深厚的定力,然后修行观禅。
观禅
修行观禅的人渐次地分析各类事物,了解禅修的各种对象物,并开展透过分析而显现的智慧,因此观禅又称为思考式禅修。这种禅修的目的是开发洞察力,或者说正确理解事物道理的能力,最终获得某种特别的觉察力,这是一种如实地经验任何观想目标的真正性质的训练。
开发洞察力的修行法
观禅修得的洞察力让我们看到万物的本性,在一切现象生起和消失时,看清它们的无常性和无我性。这种思考式禅修将创造性智能带进来,对我们在禅修能力的开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之前,首先要通过清晰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来判断我们想法中存在的错误之处,在了解清楚之后,才能逐步扫清那些给人带来不快的想法和感觉,继而培养快乐的想法和感觉。
止观互补
相对于专注式禅修,思考式禅修可经过分析及思维,开展对事物的明确了解,然后将心安住于其中,以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将心专注于修行对象之上。思考式禅修所获得的概念更为清晰,也比平日的想法更具影响力,因而也更为专注和警觉。将止和观两种禅修法结合,能够让我们的心与禅修对象在根本上合二为一,达到最佳的效果。
禅修给我们生长的力量
对于佛教修行者来说,禅修的最高目标在于获得证悟,并帮助别人获得证悟,这也就是佛教说的菩提心,这样的目标对我们常人来说显得很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可以将禅修的目标定为得到心的平静或消除不快乐和不满足等,这样的目标虽小但是很容易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