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圣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植物志中的玫瑰及玫瑰分类起源

林恩哈特·法奇在其著作中以插图的形式介绍了植物图谱的绘制过程。

在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后,植物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奥托·布朗菲尔斯(Otto Brunfels, 1488—1534年)、希罗尼默斯·鲍克(Hieronymus Bock,1498—1554年)与林恩哈特·法奇(Leonhart Fuchs,1501—1566年)三位德国学者,都对植物进行了汇总,并都在介绍植物时随附了写实的版画插图。在布朗菲尔斯1532年的著作《Contrafayt Kreuterbuch》中,里面只有一幅玫瑰插图,画的很可能是大马士革玫瑰。鲍克在他的著作中则用两章的篇幅对野生石南玫瑰及人工栽培的园林玫瑰分别予以介绍,同时他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玫瑰的医药属性。

法奇的著作《De historia stirpium》于1542年出版,它的德语版的书名是《New Kreiiterbuch》,是植物学文献中最重要的一部。该书内容近900页,附511幅木版画,对每一种植物都用了一整页加以说明。他在《玫瑰》这一章中对野生(类)玫瑰和园林玫瑰进行了区分:“玫瑰有两种类型,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种在花园里的栽培玫瑰要么是红色,要么是白色,有单瓣花,也有重瓣花。”

这三位德国植物学家发表的作品,整体上对西方的植物学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大批植物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林恩哈特·法奇用这幅插图来描述玫瑰的种群。图中画的是法国蔷薇,显示了开有单瓣花和重瓣花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类型。

自16世纪起,植物学家们就一直想把大量植物纳入一个分类体系,从而有可能对其进行整体描绘。同时,单个种类应当有一个简洁的名字。凯斯帕·伯辛(Caspar Bauhim,1560—1624年)在1623年出版的著作《Pinax theatri botanici》中,对所有当时知名的植物种类(近6000种)进行了总结,其中37种是玫瑰。他通过这本书,率先对属和种进行了系统区分。他将他的“Rosa”群分为园林玫瑰和野生玫瑰,并为17种园林玫瑰和19种野生玫瑰取了名字。

16世纪初奥托·布朗菲尔斯的植物学著作中已有十分写实的插图。上左图右下角的花卉即为大马士革玫瑰。

18世纪中期,卡尔·李内的这部著作为植物的分类和命名制定了科学的体系,这个体系沿用至今。

凯斯帕·伯辛出版于17世纪初的这部著作,率先对植物的种属进行了区分。

伯辛的命名和分类法几乎全部由卡尔·李内(Carl linné,1707—1778年)采用,其中玫瑰就是一例。李内在著作《Species plantarum》中,创造了二项式命名体系,这种体系至今仍在使用。根据这一体系,一种植物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名词部分是属名,如Rosa,后面的形容词部分是种名,如canina。这种体系废除了此前由伯辛采用的一些较长的习语,像“Rosa sylvestris vulgaris, flore odorato incarnato”,就是伯辛为同样一种植物所用的名字。今天,我们仍能感觉到李内所产生的影响力,因为他创造的这个体系至今仍在使用。由于《Species plantarum》可以说是植物学命名的起点,所以国际上普遍认为,一种植物第一个有记录的名字,有效性最大。作为栽培植物,玫瑰品种的名字主要分三个层次:属,种和变种(栽培变种),其中变种所处的层次最低。属和种的名字用的都是拉丁文,而变种名称用的则是现代语言,同时用单引号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