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星座起源

我们生活的星球悬浮于茫茫宇宙之中,无论往哪个方向探寻上亿光年甚至上十亿光年,都看不到边际。举头仰望,我们看到日月星辰、气体尘埃云,以及遥远的星系,它们似乎毫无章法地散落在宇宙中。我们如何才能在庞杂无序的空间中理清头绪呢?数千年来,“星座”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今,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是从史前时代不断演化而来的:与金牛座相关的最早记录,出自法国拉斯科洞窟一幅17000年前绘制的壁画。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美索不达米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编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星座表。

人类最先认识的,很可能是黄道十二星座——这12个星座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因为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会经过这12个星座(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在众星间缓慢地移动着位置,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也是一年移动一大圈,叫作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译者注)。黄道十二宫“zodia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动物世界”,这12个星座中,除了天秤座,都是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天秤座曾经属于与之相邻的天蝎座)。由于各大行星的绕日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常常可以在这12个星座内发现太阳系行星的身影。在公元前至少一千年,人们认为,黄道十二宫中的这些天体“游荡”到什么位置,与地球上发生的大事件有关,占星术由此诞生,且一直风靡至今。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会发生长周期变化,如今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已无法与占星学概念的黄道十二宫相对应。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发展出了各自的占星体系,其中的很多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天文学界,使用的是通用星座表。现行的国际通用星座表,源自希腊裔埃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亚历山大城编制的星座表。公元150年左右,托勒密将自己掌握的天文学知识集结成册,编撰了一部伟大的天文学经典著作——《至大论》(Almagest)。托勒密星座表中罗列了包含12星座在内的48个星座,其中大部分依然能从北纬地区和赤道上空辨认出来,托勒密的星座表一直沿用了大约1400年。

直到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才带回有关南半球星空的信息。天文学家很快就把这些新发现融入了自己绘制的图表,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北半球的星空图。继17世纪前后的荷兰航海家皮特·狄克松·凯泽和弗德里克·德·豪特曼踏出第一步之后,后来的航海家们再接再厉,帮助天文学家们在第一份南半球星图的基础之上添加了12个星座。在那之后,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路易·德·拉卡伊继续扩大对南半球星空的探索,又添加了14个星座,并在1763年出版了自己绘制的星空图。

1922年到1930年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且将星座定义为天空中的区域,而非星体的集合。88个星座组成完整的天球,天空中的所有天体分属于各个星座。

天文学家按照各种规制,将星体纳入各个星座。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拜耳于1603年设计的命名体系,通常用希腊字母来表示最亮的星体。相对昏暗的星体通常采用的是“弗拉姆斯蒂德数”命名法(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弗拉姆斯蒂德于18世纪初提出),不容易发现的星星和其他天体(通常统称为“深空天体”)遵循其他命名体系,以数字或字母标记。

“视星等”衡量的是星体的亮度——星体越亮,数字越小。星等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到19世纪才正式成为天文学界通用的分级体系:按照现在的标准,星体之间的亮度相差一个星等,就表示星体之间的亮度相差2.5倍。最亮的星体,星等可以是负数;眼睛可以看到的最暗的星体,星等是6.0。书中的星图用星体大小表示星体亮度——更多相关说明参见下一页。

这本书就像一份综合指南,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整个夜空中的各个星座。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合在一起,我们便可按图索骥游览完整的太空世界。“变幻的星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球所处的独特位置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二是天文学家是如何制定出有序的天空坐标和星座系统的。“固定的星座”将带领我们游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确认的88个星座,向读者展示用肉眼、双筒望远镜或是入门级别的天文望远镜即可欣赏的奇观美景。“移动的行星”将对在太阳系中漫游的行星展开探索,正是这些星体在天空中的移动改变了星座的外观。“月度星图”详细列举了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年间,两个半球的星空变化。

星座是研究天文学最基本的工具,是将宇宙进行排序的重要方法。即便到了今天,区分天空中的星座样式、了解明亮的星体以及天空中的重要目标,仍然是天文爱好者探索宇宙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读完本书,你就能了解星座,就能通过星座去认识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