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改革新动向

2011年课标与2001年的课标相比,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汉字教育新理念

识字写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一样,尽管在教学实施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教育领域和应遵照的教学规律方面,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下,我们不能以纯粹的工具观来看待汉字的学习和教学,也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教学当作阅读、写作教学的附庸。同时,继续强调汉字教育中汉语拼音的学习问题。准确定位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适当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难度,不再做单独的重点考查,旨在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拐棍”作用。学界加大对汉字教育规律的研究和识字写字教学指导的力度,更有利于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深入。

二、“识”、“写”分开,继续坚持“认识”、“学会”两种目标

针对学生识字写字负担过重的问题,2011年课标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继续坚持“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所谓的“认识”,要求认识的汉字,不仅在本课中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这才是真正的认识。凡是要求认识的汉字,要做到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所谓的“学会”,指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改变过去每学一个汉字都必须达到“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教学目标。

2011年课标规定:一、二年级两年内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2001年课标:1600—1800个),其中800个左右(2001年课标:800—1000个)会写。三、四年级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2001年课标:2000个)左右会写。五、六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七—九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001年课标: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删去)。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2011年课标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初中阶段对识字写字量的规定,更富有弹性,不再规定会写的数量,这样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增加写字课,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和书法的审美价值

2011年课标把写字课的开设放到突出的地位。强调:“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小学中段学生能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小学高段学生能用毛笔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初中阶段学生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要求贯穿到不同学段之中。从课标的规定来看,书法课的开设最好在初中进行(当然高中也要进一步开设书法课),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比较成熟,情意发展也更加健全,适时地进行传统的书法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通过书法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继承、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其有识字的兴趣和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教学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可见,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动力方面,采用适宜的方法更能激发出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在识字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相当突出,涌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识字教学方法,比如,字理识字、字族识字、部件析形识字、电脑辅助学习汉字等。其中字族识字方法颇受师生的欢迎,至今为止,很少有人来否则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字族识字的实验设计是采用“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方法,把汉字分成“族”,按“族”编成课文,称为“字族文”。譬如,《小青蛙》一课“江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庄稼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其中的母体字是“青”,繁衍派生出“清、情、请、晴”等一族字。通过学习“青”,利于学习迁移的方式就可以学会一批形近的汉字。又如,《皮字朋友多》一课“有土堆成坡,有水波连波。碰石擦破皮,走路跛一跛。披衣床上坐,被子多暖和。菠菜营养好,玻璃用处多”。通过母体字“皮”的学习,可以学会“坡、波、破、跛、披、被、菠、玻”一批形近字。

五、突出识字写字评价的阶段性和可操作性

2001年课标在学生的识字评价方面只是宏观地提出要求,比如,“识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在教学环节,教师依然不知在不同学段如何有所侧重。2011年课标在识字评价方面就更加具体化了,明确规定:“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显然,这一规定就给教师在指导学生识字方面指明了方向。即小学1—4年级侧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而小学5—6年级及初中则要转向对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否则都是违背识字教学规律的。

在写字方面,2001年课标规定的比较笼统,只是强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以简单的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而2011年课标的规定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这一规定,就给教师评定每一阶段学生的写字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2011年课标与2001年课标相比,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附录中增设了两个字表,其中《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包括字表一2500字,字表二1000字,规定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汉字。这两个字表都为识字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总体来说,2011年课标在识字写字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中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这次改革有一点,笔者认为不甚合理。课标提倡“多认、少写”的原则,减低识字写字的难度要求的理念是正确的,但在第一学段,“两年内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一规定与2001年课标相比,不仅写字量(原来800—1000个)大大降低,而识字量(原来1600—1800个)也大大降低了。笔者认为,写字量减低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的阶段,如果写字太多,由于手腕的骨力较弱,有意注意的时间不够长,耐心不足,会造成他们对写字的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这样不利于他们写字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然而,大大降低学生的识字量,实属不合理。众所周知,传统语文教育在识字方面的经验之谈,正如:“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左右)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一批字——两千左右为宜,然后再进行读书。”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掌握2000字左右,方可进入进一步的读写阶段,这是千百年来达成的共识。2011年课标与2001年课标相比,又大大减低识字量,这一导向是有问题的。尽管学界也是通过所谓的实验得来的数据,但是,笔者认为不可低估6—7岁孩子的识字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和提高教材编写的趣味性”等方式来解决他们学习汉字感到枯燥乏味等问题,而不应该一味地降低识字量。古代的“三百千”识字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效果不是很好吗?蒙童在快乐中识字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值得今天我们语文教育界所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