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复矿的老闯将李振兴
1976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唐山矿机电科运行车间党支部的帐篷里坐满了人,明亮的矿灯把整个房间照得明光雪亮。这里正召开震后第一次党支部支委扩大会议。
支部书记老张原原本本地传达了矿党委关于震后迅速恢复一号井运转提升的意见。他说,矿党委要求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来完成,为早出煤做出贡献。
在议论中,有的说:“一号井上百个电气设备的部件被震毁了,到哪里去找?绞车房已坍塌,怎么施工?困难呢!”还有的说:“这是事实。再说,目前余震还不断发生,我看不如等外省市支援大军来了再说。”
“不行!我不赞成这个意见!”运行车间井筒维修组组长、最近被群众推选为三结合领导班子成员的李振兴发了言。他虽然已年过半百,但身体十分结实,说话铿锵有力:“恢复一号井是一场争气仗,是向大自然宣战。中国工人阶级是有骨气的,不能等、靠、要,要自力更生干、闯、造!为迅速恢复一号井,就是掉它几斤肉也心甘!”
“对呀!李师傅说得好啊!咱们就是要有这股子志气!”绝大多数同志同意李振兴的意见。
暂时休会后,老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眼望着那高大的一号井井架,新潮起伏,浮想联翩……通过对旧矿井的技术改造,实现了举世闻名的不同容量、不同转速、不同型号的双电动机拖动,使三十年代的老设备在七十年代焕发了青春。改造后的一号井,每年为国家多提升煤炭五十万吨,等于新建一座中型矿井,而且没向国家要一分钱……李振兴坚定了加快恢复一号井的决心。他翻身起来,拿起矿灯,伴着繁星,阔步向一号井走去……
三十米高的井架,时时被余震推得摇摇摆摆,李振兴干了整整一夜,可是却毫无倦意,披上雨衣,又来到井口,检查井壁……
老李,这个老井筒维修工,为了确保大井的安全提升,终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熟悉井筒的每条管路、每条电缆、每根罐道梁。今天,强烈的地震使一号井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又是他第一个下到井筒,冒着生命危险,掌握了井筒震损的全部情况。
第二天晚饭后,扩大的支委会继续召开。会上很快做出了迅速恢复一号井的决定,并号召大家人人献计献策,战胜绞车设备残缺、车房坍塌无法作业的两大困难。
问题到处有,难不住工人师傅的两只手。会后,李振兴先找到电工老刘同志。他们俩徒步来到离矿十几里以外的新风井绞车房。结果发现这个井的电气设备没有震坏,用在一号井上完全可以。他们决定明天起早就组织人力把这套设备运去。接着李振兴又返回矿里来找暗井维修工老王师傅商量。为恢复矿井整天开动脑筋的王师傅见到老李,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意,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过去。老李接过去看了看,放大了嗓门说:“好哇!老伙计,真有你的!”老王说:“那明天就施工吧!”“明天?不行,我们马上要开工!”说完,拿着这张保护房架简易图,拔腿就走。
天刚蒙蒙亮,制造保护房架的材料已运到一号井绞车房跟前。这时,需要把许多大钢材用吊车吊到车房里面去进行焊接安装。干了一夜的李振兴在电话中知道吊车中午才能赶到时,就去起重房拿来一个吊运工具。他对大家讲,汽车吊不能马上到,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今天我们靠“手吊”,把这些钢材吊到车房里去!说着,他拿起吊运工具,爬上十几米高的绞车房屋顶。老李一脚踩在只有巴掌宽的角架上,一手攀住临近的人字铁,探出身子,很快将吊运工具挂在屋顶最高处。又敏捷地顺着坍塌的残墙下到地面。这时,大家围了上来,赞扬地说:“李师傅艺高胆大,值得我们学习!”
一号井车房的保护房架终于制造成功了。这个保护房架,由八根三百毫米粗、九米多高的钢套组成,上下用角铁连接,焊在一起,如同一个坚固的整体,紧紧套在高大的一号井绞车房的内壁。上面支撑住了绞车房的整个房顶,四周紧紧靠住绞车房的墙壁。地震再大,也不能损坏室内的人和设备,人们管它叫防震绞车房。
1976年8月18日,一号井正式恢复运转了,人们是何等的高兴啊!几十台高压排水泵和井下其他排水设备都从这里送到井下所需要的地方去;奋战在排水第一线的英雄们,每天从这里上上下下。一号井在震后又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在排水追水的战斗中又立下了新功。
……
8月23日,正是一号井恢复运转的第五天,机电科调度室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号井发生了卡罐事故。当时李振兴正在车间值班,他闻讯后,提起一条保险带,一阵风似的跑到井口。
井口上,矿党委领导和各地前来帮助建设的同志以及亲人解放军、广大工人,都聚集在一起,议论着如何处理这桩事故。李振兴来到近前,生产处的负责同志告诉他,据信号工反映,大罐卡在距地面二百五十米的地方,里面有七名参加排水战斗,今天早晨上井的工友。现在已经给罐内的同志吊下去一部电话机,随时报告情况。并说:“救人要紧,老李,你拿个主意吧!”
李振兴有着十几年的井筒工作经验。他心里明白,井眼卡罐,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罐笼坠毁、人员死亡和砸坏井筒设备等严重后果。他略加思索,果断地说:“现在只有派人迅速下到井眼,处理事故。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领导上听了,关心地问:“李振兴同志,这项任务艰巨呀!你有把握吗?”李振兴坚定地说:“我有十几年井筒工作经验,对井眼中的情况吃得透;再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领导上就放心吧!”听了李振兴的话,井场上无数双眼睛向这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投去赞扬和信任的眼光,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
李振兴带着必胜的信心,手持保险带,顺着罐道爬下井眼。
罐道是直上直下地安设在井眼中央的罐笼轨道,如同铺在大地上的火车铁轨一样,上下的罐笼在上面滑动,以免乱撞。对于煤矿工作熟悉的人都知道,在井眼中工作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李振兴同志攀在罐道上,如离弦的箭,急速下滑。井眼风大,吹得他睁不开眼,井壁缝隙中流出的地下水很快浇透他的衣服,罐道上冰凉的润滑油顺着他的手套,进入他的袖口、胳膊、胸前。这些,李振兴完全置之度外。他专心致志,下滑一节罐道,就敏捷地摘一次保险带,再挂一次保险带,继续往下滑去。
滑着滑着,李振兴突然发现下面有一个灯亮。“不好!发生意外了?”这个念头一闪,他立即顺着灯亮加快了下滑的速度。到跟前一看,原来是想爬到井上去汇报险情的同志。这位工人告诉他:“我是到井上去汇报的,到这里上不去了。你不要管我,离这里约四十米的大罐内还有六名工友呢!”老李点了点头说:“好吧!你不要动了,用上这条保险带,等我处理好大罐,然后载你上井!”“那,你用什么?”“不要管我!”。
没有保险带,老李的攀滑速度更快,也更加危险了。可是,他毫无惧色,坚定沉着。距罐笼还有两三米,突然棕绳不下放了。悬在半截的老李向着罐笼大声地喊道:“同志们,你们怎么样?”“啊!我们还好!大罐罐耳脱轨了,赶快处理罐耳!”“放心吧!有我在,就有大家在,你们赶快给井上打电话,说我已经到达目的地!”这时,李振兴解下腰中的保护棕绳,在没有保安设施的情况下,安全地滑到六名兄弟中间。几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在李振兴带领下,成立了处理事故火线突击队。李振兴察看了大罐倾斜的角度和罐耳脱轨的位置。他决定首先扭正大罐的位置,再使罐耳复轨。他一脚踩在罐道梁上,一手撑在井壁上,另一只手扳住罐道,另一只脚用力猛蹬罐角。倾斜的罐笼缓缓移动,逐渐正位了。老李又和其他六名工友一起,上好罐耳。李振兴只用了二十分钟,下滑了二百五十米,处理好了事故。这二十分钟,是对李振兴的严峻考验,他不愧为特别能战斗的开滦工人!
此时,老李发出了提升罐笼的信号,大罐缓缓上升。提了四十米以后,又将那位工人拉到罐里。八名勇士,乘着罐笼缓缓升到井上。
井口沸腾了。人人称赞李振兴,说他为人民立了功!党委领导同志要给他记功,李振兴却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排险救人是应该的。要说记功,不应该记在我的身上,要记在毛主席和党的身上,要记在群众身上!”
我们的李师傅,抄起保险带,健步走出井场,投入了新的战斗。他又被任命为机电科追水突击队领导小组负责人,白天黑夜奋战在工地,闯过了许许多多的激流险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8月下旬,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奋战在一号井工地的李振兴接到党支部一个电话,叫他做好准备,明天起早到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唐山、丰南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模范人物代表大会。此时,李振兴激动得热泪盈眶,他默默地念着,一定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起点,夺取抗震救灾的更大胜利!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矿山上霞光万道,高大的井架像那雄姿勃勃的劲松,傲然屹立在矿山中央。
“唐山矿出煤了!”这声音回想在煤海上空,震动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