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开滦4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震不垮的开滦

抗震救灾创奇迹

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全部中断。在这场毁灭性地震灾害中,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开滦煤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企业面临生与死考验的关键时刻,坚持从大局出发,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光荣传统,与天斗、与地斗,抗震灾、补损失、做贡献,创造了抗灾保矿、恢复生产的奇迹。震后十天就出了抗震煤;震后17个月排干了矿井全部积水,排出水量1.6亿多吨。到1977年底,全局原煤产量达到了原设计能力,其中12月份原煤平均日产达到了震前生产水平。1978年1月3日,国务院专门向开滦党委并全体职工和家属发来了贺电。赞扬开滦“不愧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表彰过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强震来袭 百年老矿惨遭重创

开滦煤矿始建于1878年,地震当年已有98年历史。1975年,开滦煤矿在胜利实现煤炭产量“四五翻番”规划目标的基础上,1976年乘胜前进,继续将全年国家产煤计划定在翻番目标水平。正当全局广大职工积极努力向新的产量目标攀登的关键时刻,7月28日凌晨,突发的强烈地震彻底打乱了矿区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顷刻间,开滦矿区变成一片废墟。6579名职工震亡,3918名职工身受重伤;275万平方米的地面建筑基本全部遭到破坏,其中工业建筑116万平方米,生活及其他建筑159万平方米。井上下生产系统全部瘫痪无法运行。其中,供电系统:全局18座35000伏变电站,15座遭到破坏;78台主变压器遭严重破坏的有14台;6000伏高压开关柜60%遭破坏。提升系统:全局29个通往地面的提升竖井、31套提升设备,破坏较轻的13套、破坏较重的7套、破坏严重的11套。通风系统:全局14个进(回)风井,32台主扇风机,23台破坏较重。排水系统:全局52个泵房、264台水泵,有39个泵房、139台水泵被淹没。地面铁路运输:全局自有铁路198公里,破坏严重的干线45公里。井下生产系统:由于震后停电,特别是提升系统的破坏,人员不能下井作业,全局20个生产水平,12个被淹;107个回采工作面,70个被淹;147个掘进工作面,79个被淹;8个开拓延深水平,全部被淹;生产巷道1012.8公里,被淹巷道486.6公里;全局在籍设备73241台,被淹被砸的共计33099台。

恢复开滦 党和国家领导迅速组织抗震救灾

20世纪70年代的开滦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震前,全局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统配煤矿的十分之一,洗精煤约占六分之一。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在矿井的提升、运输、供电、排水、通风五大生产系统都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一座日产原煤6万-7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突然停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地震当天,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来了慰问电;8月4日,以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亲临唐山震区慰问视察,并先后来到吕家坨和唐山两矿察看灾情、慰问矿工,对开滦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并号召开滦职工努力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1977年1月23日,在全国煤炭战线学大庆赶开滦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接见了开滦煤矿的代表,鼓励大家要加快恢复生产步伐,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震后,经过17个月的艰苦努力,当开滦的原煤产量1977年底达到设计能力、12月份达到震前水平时,197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再次来到开滦煤矿,并冒着余震危险亲自到唐山矿采六区5257工作面视察综机采煤现场,赞扬了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精神。1月4日,华国锋又专门为开滦煤矿工人题词:“向开滦煤矿工人学习,你们不愧为毛主席表彰的特别能战斗的英雄队伍”。同年9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邓小平同志,在访问朝鲜回国途中专程来到开滦,听取了开滦恢复建设的汇报;视察了唐山矿1号井绞车房、综机车间和正在施工建设的职工住宅工地。邓小平不仅关心震后生产的恢复情况,也很关心房屋的建设速度。对房屋的规格、结构、采光、卫生以及环境的美化、煤气管道、下水道的安装等都作了具体的指导。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国家各部委以及有关省市迅速拉开了抗震救灾、恢复开滦的序幕。地震当天,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煤炭部主持全面工作的负责人肖寒、副部长贾慧生等搭乘军用飞机飞抵唐山震区,着手组织抗震救灾工作。为加快开滦的恢复建设工作,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由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袁宝华同志为组长,河北省、煤炭部、国家建委、国家物资总局、冶金部、铁道部、一机部、四机部、水电部、石化部、邮电部等部委参加的“恢复开滦生产会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组织恢复开滦的计划审定、进度检查,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国家恢复开滦生产会战领导小组震后组建至1977年底,短短一年左右时间先后召开了11次领导小组会议,向党中央、国务院反馈了41期开滦恢复建设进展情况的信息,帮助开滦及时解决了抢险救灾、恢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有效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序开展。

抢险救灾 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挺在抗震前沿

强烈地震夺去了数千名矿工的生命,破坏了百年开采历史老矿的正常生产秩序,但开滦各级领导班子没有被震垮。有的单位一把手震亡、二把手主动顶上去,自觉挑起组织抢险救灾的重担。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在通讯联系中断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抗震的最前沿,指挥奋战在井下生产第一线的数百个工作面的近万名夜班矿工实现安全脱险。地震当天,开滦局矿党委、行政两级领导班子259位成员,除15位同志震亡、15位同志受重伤外,全部到单位报了到,并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之中。主管煤炭部全面工作,并兼任开滦党委第一书记的肖寒同志获悉唐山地震后,深感事态严重。当天中午乘坐军用直升机抵达唐山,顾不及看望在唐山工作的地震中遇难的两个儿子,就直奔矿务局,首先对唐山矿的灾情进行了察看。下午,冒着频频余震危险驱车赶到范各庄矿了解灾情,第二、第三天又马不停蹄地相继察看了吕家坨、林西、唐家庄、赵各庄和马家沟五个生产煤矿。时任唐山矿革委会常委、工会副主席的李玉林同志,地震时,家里的亲属被埋压,自己距离父亲的住处也仅有二、三百米远。李玉林同志从废墟爬出来后,没有顾及亲人的安危,而首先想到的是井下正在参加夺煤大战矿工们的生命安全。为赢得抢险救灾时间,立即带领矿山救护队司机崔志亮和武装部干部曹国成驱车直奔北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灾情。在北京中南海党中央所在地,受到了纪登奎、李先念、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五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同时接见。晚上回到唐山,当得知全家主要亲属14口人震亡的消息后,他家不回、泪不落,又立即投入到抗灾保矿的第一线。7月28日凌晨,正在井下跟班参加劳动的吕家坨矿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贾邦友同志,地震发生后,在矿井停电、绞车停绞的情况下,为避免井下矿工在通往地面的马路眼发生拥挤现象,在井下疏散部位立即组成临时党支部,并作出“群众先上、党员后上,工人先上、干部后上”的决定。在临时党支部的指挥下,当晚井下600多名矿工全部安全脱险,无一伤亡。

随着全局各生产建设单位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建,以及对本单位遭受地震破坏情况底数的初步了解,震后第六天,即8月2日,开滦党委及时召开了第27次全委扩大会议。各矿厂党委书记,以及地震中幸免于难的党委委员等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学习了党中央的慰问电和《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的抗震救灾社论及短评,讨论通过了“抗震救灾,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决议,向全矿区职工和家属发出了《抗震救灾紧急号召书》。排水保矿,是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关键一仗。震后断电,各矿排水系统全部遭到破坏。矿井涌水量由震前的每分钟290吨猛增到每分钟550吨,全局各生产矿井安全处于危急之中。其中,地处东矿区中心位置的林西矿,震后的第二天,汹涌的地下水迅速吞没了九、十两个生产水平的巷道后,又以每天15.9米的上涨速度,逼近了八道巷主要生产水平的中央泵房。林西矿井如若被淹,还会对周边的赵各庄、唐家庄、吕家坨三个生产矿井带来直接威胁。为排除林西矿险情,局矿立即做出打闸堵水、抢安水泵、迅速排水、誓死保矿的决定。8月18日,煤炭部主要负责人肖寒、副部长贾慧生,以及国家计委和河北省相关负责同志连夜从全国各矿务局抽调矿山救护队员火速赶赴开滦。肖寒同志代表煤炭部亲自做战前动员,并下达抢险命令。来自全国的300多名矿山救护队员与林西矿职工,分成三个梯队,在齐腰深的水中轮番作战,抢运上千袋黄泥,在井下与水患搏斗几个昼夜,突击筑起了三道阻水闸墙,有效控制了水势,成功地解除了八水平中央泵房的危急,为抢安排水泵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抢险救灾、排水保矿、千方百计确保矿井主要生产水平不被淹没的会战中,从局到矿层层成立了“三结合”的排水指挥机构,组成了1.3万多人的排水大军。通过实施“堵、顶、排、追”综合治理措施和利用吊泵、卧泵、潜水泵,以及压气排水、箕斗提水、打钻孔抽水等多种排水手段,恢复原有排水泵136台,新安排水泵915台、排水管路10万米。到1976年底,马家沟、吕家坨、赵各庄、林西先后排干了矿井主要生产水平的积水。1977年5月末,局属7个生产矿井全部排干矿井积水。当年11月份,在建矿井荆各庄矿也亮出了主要生产水平。值此,全局排水保矿战役胜利结束,总共排出矿井积水1.6亿吨。

抗灾复矿 广大职工再现特别能战斗风采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不仅各级领导不畏艰险,带头抢险救灾,具有特别能战斗光荣传统的开滦矿工,也充分彰显了顾全大局、不屈不挠、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英雄本色。唐家庄矿井下火药管理工、共产党员张勇,地震发生时正在井下火药库值班。在断电、停风、涌水猛涨和与地面失去联系的生死抉择紧要关头,他唯一想到的就是矿井要害部位火药库的安全,如果没人值守,很有可能发生意外。为保证矿井的安全,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同志们劝他上井、其妹夫找他上井,都被他一一谢绝。当涌水开始涌入火药库的危急时刻,艾家圈老井水泵司机李景贵再次打来电话,劝其赶快撤离,他仍毅然回答:“党和人民把药库交给了我,我就要对它负责,就是死了,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就这样,一直守在药库里,直至最后牺牲。林西矿五号井绞车司机、共产党员吴显东,地震当天正值夜班。凌晨3时40分,当他把最后一箕斗煤提上来,准备打开离合器开始每天一次的检修时,突然大地抖动,整个绞车房在一片黑暗中剧烈摇晃。见习司机小耿大喊:“地震了!吴师傅快跑!”吴显东同志的工作岗位尽管距离脱险的大门只有几步远,但他为确保提升安全,没有选择逃离工作台,而是按照操作程序,在把闸把打到零位时,墙倒了、屋塌了。当同志们把他从废墟中扒出来时,他那只被砸断的右手仍紧紧地握着闸把。

地震中幸免于难的广大职工,坚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亲人的尸体,在没有房屋、没有炉灶、没有粮食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首先想到的是煤矿、是生产。特别是当他们听到因唐山地震、开滦停产,北京、天津、上海用煤连连告急的消息,以及把开滦精煤视为味精之称的鞍钢,提出的“不给洗精煤给原煤也行,给不了四千吨,给两千吨也行”的恳切要求后,心急火燎,一致表示,社会主义建设这样需要煤,全国人民这样需要煤,我们煤矿工人不能出煤,比什么都难受。早一天恢复生产,早一天出煤,这是我们矿工的本分。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广大职工坚持不等余震过去,不等厂房盖好,不等正常生活条件具备,立即投入到排险抢修、尽快恢复生产的战斗之中。厂房墙倒了,就用立柱把房顶支起来;车间坍塌了,就用苇席和油毡搭个临时棚;生产设备损坏了,就用几台坏设备拼凑起来;没有洗澡的地方,就到附近大坑去洗;没有休息的地方,就以青天当被、大地当床……唯一的目标就是争分夺秒早复产、早出煤。林西矿四号井绞车房,地震时损坏严重,室内地面下沉,两侧山墙坍塌倒地,局部屋顶透天,绞车电机也被埋压。为排水保矿早出煤,工人们冒着余震,用木垛顶起房顶,用拱形支架搭起绞车司机工作棚,在对绞车设备做好安全检修的前提下,很快投入了提升运行,为确保八道巷不被水淹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山矿一、二号井和马家沟矿一、三号井井架因地震发生偏斜,其中有的井架最多偏斜400毫米。如拆除重建,每个井架都需上百吨钢材,并且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工力。经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现场“会诊”,通过采用稳车牵引、整体扶正调直的措施,很快恢复了提升运转。随着排水抢险战役及抢修被砸被淹设备会战工作的推进,各生产建设单位本着边恢复、边生产的原则,组织广大职工采取下巷被淹上巷采煤,没有正规工作面就扫浮煤、找残煤,以及加快维修震毁巷道进度等措施,千方百计早出煤、多出煤,以实际行动支援国民经济建设。继马家沟矿8月7日生产出第一批抗震煤之后,8月17日赵各庄矿开始复产;9月13日唐家庄矿恢复出煤;9月25日林西矿恢复出煤;10月1日唐山矿恢复出煤;11月28日吕家坨矿原煤和洗精煤全面恢复生产。到1977年除震前刚刚试生产的荆各庄矿外,3月1日范各庄矿也恢复了生产。

在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日子里,开滦原有七个生产煤矿在矿矿实现简易复产的基础上,广大职工认真落实党中央“开滦不仅要达到震前水平,而且要早一点搞到五、六千万吨”的重要指示,围绕尽早达到震前生产水平的目标,继续努力拼搏创水平。他们以老劳动模范吴旭芝、侯占友为榜样,响亮地提出“别看我们受了灾,大庆红花照样开”、“纵有千难与万险,大干社会主义劲不减”。广泛掀起了以“抗震灾、补损失、做贡献”为内容的劳动竞赛热潮。林西矿王焕明青年突击队,震后因矿井遭到破坏,连续几个月没能下井采煤。进入1977年初,他与全组的同志共同算了一笔细账。地震后,每人耽误了152个工作日,按每人每天班打7棵柱的定额计算,每人共少打柱1064棵;到年底还有257个工作日,要补回地震造成的损失,每人每天除完成当班的任务外,还得多完成4棵柱的任务。在争得全组同意的基础上,他们率先向全矿发出“抗震灾、补损失、做贡献”的倡议。在他们模范行动的带动下,全矿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矿区106名劳动模范和37名抗震救灾英雄联名向矿区职工发出倡议。整个矿区从井上到井下、从基层到机关、从职工到家属,每班每组算细账、人人大干补损失,多出煤、出好煤的劳动竞赛热潮迅速掀起。唐家庄矿青年矿工信江,地震中母亲死亡,父亲腰部受重伤,家里四个弟弟也需他来照顾。在积极响应矿区劳模发出的抗震灾、补损失倡议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因腿部生疮,行动比较困难。区领导和工友们关心地劝其休息几天后再上班。信江同志坚定地表示:大庆王铁人在国家急需石油的时候,为国分忧、拼命采油。现在国家急需煤炭,我们煤矿工人就是把命搭上,也心甘情愿。就这样,他咬牙坚持天天打高效创水平,仅用57天时间,就补回了震后90天没下井造成的损失。林西矿王焕明青年突击队1977年3月8日正式下井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补损失计划,当年8月底也胜利补上了震后152天全队没出煤的损失。

八方支援 各行各业为开滦抗灾复矿积极当好后盾

唐山地震,开滦停产,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用煤和出口任务的完成。尽快恢复开滦煤矿生产,不仅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关注,全国各行各业也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援。

地震发生后,国家各部委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对加快开滦恢复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迅速行动、积极落实。煤炭部派驻开滦抗震救灾工作组成员坚持与开滦同吃、同住、同工作;冶金部专门组成了恢复开滦前线服务组;铁道、交通、航运部门为恢复开滦一路开绿灯,日常救灾物资做到优先运送,急需的救灾物资采取专列、专机运送;一机部在唐山专门召开抢修开滦机电设备现场会,组织全国15个省市38个厂的负责人亲临开滦震灾现场、安排支援项目;四机部及时派遣通信设施方面的技术人员赶赴开滦,现场传授技术,以最快速度恢复了通信设施。具体负责被砸被淹机电设备修复任务的全国各机电修配厂,将抢修开滦的设备视为己任,充分展现了齐心协力、无私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保定变压器厂表示,开滦和保变都在河北,只要是开滦的任务,就随到随修、随来随干。淮南煤矿机械厂为把抢修的机电设备尽快运送到开滦,担负运输设备的汽车司机克服往返2000多公里路途的艰辛,自带小锅、挂面,争分夺秒、日夜兼程,在将修好的设备安全运到目的地的同时,又马不停蹄地将另一批待修设备运回厂家修理。按照国家恢复开滦生产会战领导小组提出的“地震中部分损毁设备委托国内相关厂家对口大修”的要求,全国各兄弟厂家自1977年2月开始组织设备装车外运修复,到9月底陆陆续续送回各矿投入使用,短短七个月时间共为开滦修复各种机电设备11824台。到1977年末,全局被淹被砸的3.3万多台设备,经过委外和自修两个渠道全部投入到各矿采、掘、开、运生产系统,为开滦实现全面复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抢险救灾、排水保矿、积极为恢复生产做准备的同时,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永久性建筑工程也随即展开。按照国家恢复开滦生产会战领导小组提出的“动员全国工人阶级力量,组织一场恢复开滦,地面包建大会战”的要求。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上海、河北六省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1和41支队,以及全国十个设计院37000多人的施工力量,分别承担起了开滦所属各生产矿(厂)地面生产系统的恢复包建任务。

负责援建马家沟矿的吉林省,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援建开滦恢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18名县团级干部组成前线指挥部。派出了省内四个主力土建施工队和一个专业安装队,集中精力对马矿地面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设施进行了全面恢复,1977年6月底提前完成了援建任务。

承担吕家坨矿援建任务的黑龙江省施工队伍,坚持远离大庆学大庆,身在开滦赶开滦。在震后当年按计划提前60天完成修复加固任务,确保吕家坨矿1976年11月末在矿区第一个实现全面恢复生产的基础上,1978年继续加快工程进度,9月份援建工程全部告捷。

承担破坏最严重的唐山矿施工任务的辽宁省,在面临施工任务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困难条件下,发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对高36米、直径13米、重280吨的新风井八角形钢结构井塔,首次实施整体吊装一次成功。对地震中损毁非常严重的年设计能力180万吨洗煤厂的恢复,通过采取顶升复位加固技术,较拆除新建争取了4个月时间。不仅加快了恢复速度,也为以后震区修复加固工程积累了经验。

陕西省承担援建荆各庄矿的施工任务,上的晚,干得快。全省抽调的施工队伍最多时达到4500人,在100多部汽车和570台大中型施工设备的配合下,仅用5个月时间就相继完成了5.5万平方米的地面建筑、全长84米马荆公路大桥的新建和35000伏马荆输电线路的架设任务,为荆各庄矿尽快投产创造了条件。

承担开滦机厂和发电厂生产恢复任务的上海市援建队伍,在“时间就是胜利,速度就是贡献”战斗口号的激励下,冒着严寒清废墟、打基础、抢工期,施工进度不断加快。到7月28日震后一周年,机厂除迁建和新建项目外,原有的生产及辅助设施基本达到震前水平;电厂的建筑安装工程全部搞完,恢复了震前的发电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1和41支队共15367人,于震后10月份来到开滦,分别承担赵各庄、林西、唐家庄和范各庄四座煤矿的生产及辅助设施工程的复建任务。解放军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顶余震、冒严寒,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工程进度不断加快。其中由21支队负责施工的赵各庄、林西、唐家庄三个矿的原煤和洗精煤生产系统,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提前完成了恢复任务。由41支队负责施工的范各庄矿恢复和扩建施工工程,克服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困难,以敢打敢拼的顽强精神,如期完成了各项生产恢复建设任务。全国六省市和基建工程兵在开滦取得的地面工业生产恢复会战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为开滦震后迅速恢复生产,并于1977年12月份原煤日产达到震前水平,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袁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