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实务与系统构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是指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即通过管理资产负债表取得收益和控制风险的管理活动和决策过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资产负债管理,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不断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环境不断变化,其管理目的、管理对象、管理风险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已进入全面、动态和前瞻的综合平衡管理的崭新阶段:它既管理资金来源,又管资金运用;既致力于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的相互协调,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相互均衡;既受金融环境的约束,又随着金融监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基于金融环境等原因,中国银行业历来比较重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在信用风险方面,银监会的硬性要求高于国际标准,银行的风险管理部基本上都是以管理信用风险为主;在操作风险方面,虽然中国的操作风险与国外有所不同,但相对来说仍受到银行高度重视,制定了很多的操作流程与规范。目前,中国银行业最为欠缺的是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其资产负债管理仍侧重于对资产负债的规模、结构、期限、价格等单因素和单指标的配置和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数量化、模型化程度较低。然而,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性阶段,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将是未来金融改革的着力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两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资产负债管理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在于高度的金融理论和数量化模型,其艺术性体现在统筹协调的实务操作之中。这正是本书从理论、实务与系统构建的视角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缘由。

本书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阐述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外延及历史发展,从实务的角度出发论述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一般构建方法以及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从IT系统方面详尽地分析了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IT实现手法以及实务中的注意点。本书既可以作为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金融IT从业人员的参考书目,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高年级学生相关课程的教科书。

全书共分为九章。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发展及体制构建;第三章至第九章从实务及IT的角度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及其主要功能的构建。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与发展。主要介绍资产负债管理在美国和日本的发展历史,以及资产负债管理在应对巴塞尔协议Ⅲ和国际会计准则方面的最新动态。

第二章,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构建。介绍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讨论构建组织体制、划分管理流程等实务问题。

第三章,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基本数据。从IT的视角探讨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IT定位、框架结构、功能设计和基本数据等问题。

第四章,缺口分析与流动性风险管理。从银行业务的现金流分解出发,讨论现金流数据和阶梯数据的生成问题,以及缺口分析和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五章,期间损益模拟分析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通过大量实例,谈论与商业银行收益管理和绩效评估密切相关的期限损益模拟分析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第六章,现值分析和敏感度计算。现值分析和敏感度计算是市场风险计量与管理的基础,本章集中讨论收益率曲线构建以及现值和敏感度指标的计算。

第七章,在险价值(VaR)分析与事后检验。主要讨论在险价值主要模型的比较分析以及事后检验问题。

第八章,动态收益管理——在险收益(EaR)分析。主要讨论EaR分析、动态收益管理的基本原理、情景设置以及相关实务问题。

第九章,压力测试、正态性检验及系统评价。主要讨论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压力测试和反向压力测试,介绍数据正态性检验以及系统开发中的目标设定与再评价问题。

作者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