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48年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自1648年以来,世界格局主要经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以及冷战后的一超多强格局。
概而言之,世界秩序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由有序稳定到无序失衡,再由无序失衡到新的有序稳定,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但每一次新的有序稳定都在更高一级上实现了世界秩序的发展。……世界秩序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因在于世界秩序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变化。世界格局中各种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世界秩序演变的物质基础。……世界秩序的转换过程往往伴随着世界的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
——潘忠岐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48年,囊括了当时欧洲大陆上几乎所有政治力量的“三十年战争”走向终结,法国和瑞典分别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进行和谈,并签订了《明斯特和约》和《奥斯纳布吕克和约》,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和约的基础上,近代以来第一个“世界”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正式形成。在这一体系下,欧洲呈现出这样的权力格局:作为战争主战场的神圣罗马帝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原本就处于分裂状态的帝国进一步分崩离析,境内存在大约三百个拥有自主权的邦国以及众多的骑士领地。帝国在战争时期的盟国西班牙也由于战败国力日渐衰微。另一方面,作为战胜方的法国和瑞典,则通过战争扩大了领土,并且增强了实力。而大陆之外的英国则趁着大陆各国忙于战争,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大陆确立了一个相对均衡的多极格局,维持了约一个半世纪。
有关国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维也纳体系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打破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在长达十余年的拿破仑战争后,拿破仑第一帝国最终失败。在随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反法同盟诸国恢复了欧洲大陆的旧秩序,并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之下,俄国、奥匈帝国以及普鲁士结成了神圣同盟,而后除英国、奥斯曼帝国和罗马教皇国之外的欧洲国家都加入了这一同盟。但是这只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同盟,既没有规定成员所应当承担的义务,也没有具体的责任。
同时,英、俄、奥、普四国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并确定了四国同盟的责任与义务,主要包括:保证《第二次巴黎和约》的实施,承担共同出兵对法国作战的义务,定期举行会议以磋商并解决欧洲的重大问题,确立了四大国协商并主宰一切的原则。
反法同盟于1818年10月9日同法国签订《亚琛条约》,并邀请法国参加四国同盟。至此,五国同盟形成,法国恢复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欧洲协调的局面也正式形成。
出席维也纳会议的各国代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也纳体系虽经受了1830年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冲击以及德国统一对欧洲均势的严重威胁,但一直勉力维持到了1914年。一战的爆发意味着维也纳体系的彻底崩溃。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改变了以往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出现了欧洲与亚洲—太平地区两个国际格局的中心,标志着国际社会的权力开始由欧洲向两侧转移。美、日这两个新兴大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引人注目的角色。
在这一体系中,德国作为一战的发动者与战败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削弱与压制,包括割让土地、支付战争赔款等。作为被压迫的对象,德国一直希望打破这一体系。这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实力大为受损,无力遏制德国的复兴以及复仇情绪在德国的蔓延。作为新生政权的苏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一直被排挤在体系之外。而在亚太地区,日本通过一战获益后,野心日渐扩大,希望能够称霸整个远东太平洋地区。这一目标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产生了冲突,美日两国的矛盾日渐突出,并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巴黎和会四巨头。自左而右依次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这一体系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保障集体安全、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这一联盟下,国际会议被制度化,并为日后联合国的成立与运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但是问题在于国联在实践中并未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自然也无力阻止二战的爆发。
雅尔塔体系
二战的爆发意味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解体,而根据大国在二战中安排的战后秩序,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开始了新的权力格局——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凭借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超强军事实力以及为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美苏两国成为战后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但是,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战后不久美苏就由战时的盟友变成势不两立的敌人,由此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在这一体系中,由于英法等国国力的下降以及“民族自决”观念在全世界的普遍传播,世界殖民地体系最终宣告解体。
在雅尔塔体系下,国际社会吸取了国联的经验教训而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并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问题上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2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出席雅尔塔会议。在他们身后的是各国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有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美国国务卿小斯退丁纽斯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三国始终占主导地位,左右着整个战局,而雅尔塔会议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新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超多强的多极格局
伴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作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在内的几乎各个领域都占有优势地位;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在尽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欧盟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体系中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世界格局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态势。而未来的世界格局,究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独霸天下,还是世界大国在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强并存的格局,现在仍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