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国际关系学,无论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门课程,近年来在中国都获得蓬勃发展,不仅出版了一批研究领域广泛且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而且还编写、翻译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这对促进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不过,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取得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尚未完全体现在教材中,同时,国内外学者编著的教材虽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国外的教材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优点,但不太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阐释;中国学者编写的教材学术气息浓厚,专业性很强,里面有大量专业词汇和概念,但生硬的文风和写作方式有些令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教材在体例、内容、结构和观点上差别较大,各个学校国际关系学专业的学生在使用不同的教材后,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这使国际关系学界的学术讨论常常围绕一些基本概念争来争去,很难进入能彼此激发和启发的对问题的深入探讨。

为了使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学生和国际关系的初学者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国际关系”知识,愉快地进入充满魅力和神奇的“国际关系学”殿堂,笔者曾出版《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该书以散文体的写作风格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全面阐述了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展示了国际关系的宏伟图景和发展脉络,揭示了国际关系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受到了国际关系学界师生的一致好评。《国际关系学入门》一书可以说是上书的姊妹篇。本书秉承了笔者一贯坚持的社会科学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揭示国际关系学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与上书相比,本书在内容上更加简明扼要、简单实用,结构上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本书既可作为国际关系学概论的教学参考书和工具书,也可以作为普及国际关系学基础知识的大众读物。

概括而言,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以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述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和基本走向。为了体现“精要”,本书主要以问答的方式来阐述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为了学科建设的需要,本书着重突出国际关系学界已经形成共识的知识;为了提高读者的自学能力,本书特别强调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的重要性;为了反映前沿,本书专门介绍了国际关系学取得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第二,为了增强此书的适用性和现实性,书中设计了“拓展阅读”栏目,主要从理论视角、活学活用和关注现实三个方面来深化读者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读者能理论结合实际,学会用国际关系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使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第三,为了提高读者学习国际关系知识的兴趣,书中插入了许多国际关系学界的知名学者和著名政治家的名言警句,其目的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品味到原汁原味的经典之作和政治家的独到见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对各种观点的比较、分析和辨别中培养或增强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本书每一章的最后都设有“自学指南”栏目,旨在为初学者介绍国际关系学科每个研究领域(如外交学、国际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并向读者推荐用以自学的参考资料和该领域代表性学术著作的书目,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脉络,为深入研究本专题的问题奠定基础。

除了以上内容外,本书还兼具工具书的功能,除了在一些题目后面为读者提供与之相关的材料外(如第6章“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中提供了大国综合国力排行榜,第10章“国际组织”中列出了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及其网站),还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的主要研究机构和主要学术期刊等内容,方便读者在需要时查阅。

总之,本书兼顾各类读者的需求,内容既有广度(基本上涵盖了国际关系学基础知识的全部要点),又有深度(“拓展阅读”中有介绍各种理论流派对国际关系重大问题或概念的认识的“理论视角”,“自学指南”为读者提供本专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主要论著),且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与现实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现实性。本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搭建一个共同的学术平台,推动国际关系学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在于普及国际关系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的新世纪人才。

感谢我指导的研究生兼助教崔志楠同学,她品学兼优,做事认真,是我教学和科研的得力助手。她参与了本书的整个编写过程,并为本书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没有她的协助,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此外,崔志楠同学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系,书中的一些题目参考了她本科上课时教师提供的课件。在此,我谨向复旦大学的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的五位本科生——王怡霖、石滢琪、尹承志、张玮和杨辰博同学,他们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和撰写初稿的部分工作。感谢我的研究生侯立宽和林成红同学,他们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为本书的完善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感谢那些给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修改建议的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们,他们是: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孙学峰博士、李巍博士,北京大学的耿协峰博士、宋伟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志洲博士,天津师范大学的王存刚教授,以及美国查尔斯顿大学的刘国力教授。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及本书的责任编辑徐少燕女士,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一流的编辑水平使本书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他们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令人印象深刻且深感敬佩。感谢多年来在我们的课上孜孜不倦的学生们,他们为本书提出了要求,也是本书未来的重要读者。

本书得到清华大学王雪莲教育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

鉴于本人学力、精力有限,书中定有疏漏之处,有些重要的学术著作可能没有收录到“自学指南”中,为了追求简洁明了而忽略了某些概念多种定义之间的细微差别,敬望读者予以理解并不吝赐教。如果您对本书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xingyue@tsinghua.edu.cn。

邢悦

2011年春于清华园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