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汉魏六朝时期
概说
汉魏六朝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差不多有八百年,它经历了两汉经学时代和魏晋南北朝玄学和佛学时代两个文化思想上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说先秦时期主要是为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奠定了哲学和美学思想基础的话,那么,汉魏六朝则是在这种哲学和美学思想基础上,发展成为系统的具体文学理论批评。从大的方面说,这一历史时期的共同特点则是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对文学的本质和特点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两汉时期,文学从学术中分裂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有了专业的文人队伍,同时也有了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获得重大发展,全面成熟,并进入了一个高潮,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这样“体大思精”的不朽巨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自己的独特民族传统。
两汉经学时代的特点是强调文学和政治教化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外部规律。汉代儒家思想在先秦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的文艺思想也发展成为封建正统的文艺思想,其基本纲领就是“文学→人心→治道”的“诗教”公式,注重于阐述文艺和现实、文艺和时代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美刺讽谏说。在文学创作思想和文学批评上进一步形成了原道、征圣、宗经的原则,在对《楚辞》和汉赋的评价中,也都贯穿了以儒家经学为指导的思想。不过,汉代文学思想发展中也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儒家一派,西汉初年的道家文艺思想虽然在汉武帝定儒家于一尊后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其潜流一直是存在的,并且对扬雄、王充等都有过影响。东汉随着反对谶纬神学迷信思想而出现的异端思想家桓谭、王充等,对儒家传统的文学思想也有不少重大的突破。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衰落,玄学和佛学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特点是摆脱了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重视文学本身的创作和审美特征,注意对文学的艺术表现技巧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道家文艺思想经过汉代《淮南子》的发展,魏晋玄学的改造,以及与佛学的融合,在这一时期有比较大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文学创作理论的形成。玄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儒道结合,援儒入道,以道为体,以儒为用,并从言意、形神、虚实等方面为文学创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这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直接否定了《乐记》中“音乐→人心→治道”的文艺思维模式,强调声音只有“自然之和”,而与人之哀乐感情无关,自然也和社会政治没有必然联系。这种心声二元论是和玄学的言意关系论一致的,它很自然地推动了整个文艺领域对艺术本身特征的探讨。佛教与玄学的结合以及在南朝的繁荣兴旺,有力地促进了玄学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使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更加全面深入,文体分类和表现方法的研究日益具体细致,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美学范畴,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中的“外儒家而内释老”的文学思想基本特色开始确立。所以汉魏六朝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