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

概说

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产生期。文学理论批评总是后于文学创作的,因为它是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和评论;而人们这种对文学的认识和评论,又是和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思维能力的水平、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状况,以及文学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分不开的。先秦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包含着几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初期,但是,从总的方面来看,还属于文化发展的早期。这时,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内各个不同部门的界限还不很清楚,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文学观念。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萌芽和产生时期,它们大都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的、单一的。当时人们并没有把诗、乐作为单纯的艺术品,而是把它们作为政治、伦理、道德修养方式来对待的。“《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人们在对总体文化的一般性论述中,也包含着许多对文学艺术的重要看法和认识。比如“文质彬彬”本来不是论文学,而是指人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关系,但它后来直接影响到对文学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质朴和华丽的不同风貌关系的理解。先秦诸子中有关“言”和“辩”的论述,本是指一般性的语言表达和辩说才能的问题,原也无关乎文学,然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和文字为工具和媒介的,它也是被包括在“言”和“辩”之内的,对“言”和“辩”的要求,也包含了对文学创作的要求。

第二,先秦时期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和哲学、政治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种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想派别都是从著名的哲学、政治思想派别中派生出来的,不少重要的文艺思想甚至是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之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例如儒家的“仁政”学说不仅直接导致“与民同乐”美学思想之产生,而且成为后代提倡“风雅比兴”与“实录”原则的思想基础。庄子关于“虚静”、“物化”的论述,关于“有无”、“形神”关系的论述,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都成为后代文艺创作理论的重要依据。

第三,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难以截然分开,而且很多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艺术思想、艺术理论批评中引申出来的。我国早期文字创造中就蕴藏着丰富的文学思想,“文”的概念就是受原始绘画的启发而产生的,早期的画论和文学理论也是相通的,而对诗的评论则几乎是和对乐的评论合而为一的,并且可以说是从乐论中派生出来的。

第四,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是一些片断的论述,很多还不是直接的文学理论批评,但是已经涉及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且为文学理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从哲学和美学思想方面埋下了牢固的基石,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先秦找到渊源。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严格地说还没有什么正式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有文字记载前的原始音乐、舞蹈、绘画、歌谣以及雕塑艺术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文艺和劳动、宗教、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这和后来有文字记载的对文艺问题的论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周易》、《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中,有关文艺问题的一些论述,已经表现出了后来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历史渊源。从春秋末年的孔子开始,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百家争鸣局面,为多种文艺思想派别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成为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两派,分别从文艺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两方面,为后来两千多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