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作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电影、电视剧与戏剧的关系

一、影视剧对戏剧的吸收与借鉴

电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汲取了其他艺术样式的营养和优势,戏剧就是其最早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之一,世界电影的先驱者“魔术师”梅里爱最早将奇妙的舞台剧搬上银幕,改变了卢米埃尔兄弟对于“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的场面片段化的记录和展示,开始有了简单的情节和较为完整的故事。他“有系统的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早期的电影演员多是戏剧演员,早期的一些电影甚至是定点拍摄记录下的戏剧原版。如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难夫难妻》,“1913年底在经常演出文明戏的上海新新舞台上演。这部以青年爱情悲剧为内容的影戏,完全还是一本胶片就是一个‘远景’镜头的文明戏的胶片记载物。”杜庆春.影在中国:中国电影回顾,http://www.bfa.edu.cn/kycz/xssd/duqingchunindex.htm.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初期的电影是无声的。要想吸引观众,必须以动作为中心,而同是表演艺术的戏剧在舞台表演的动作方面有非常成熟的程式,戏剧的动作展开模式和矛盾冲突编织也可以为电影所用。所以电影向戏剧吸收经验,学习表演是必然的。如1923年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就从舞台戏曲吸收了很多手法,之后影戏传统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

早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其论著中就提出了“戏剧提携了电影”这个观点,无独有偶,享誉世界的美国剧作家劳逊也曾说过:“艺术电影基本上是采用戏剧的形式。制作者转向舞台是因为戏剧能提供一种结构的形式(制作者当时尚未能建立起一种专属电影的结构形式)。”我国戏剧学者董建在其著作中也提到“电影在成长过程中,从戏剧得到的滋养和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早期的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作为先辈的戏剧的营养,在梅里爱将简单的舞台剧搬演上银幕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是否具有戏剧性效果”被当作评判一部影片是否好看的标准,电影再也不是一门简单的杂耍,它有剧本可依,有故事可讲,有演员可表演,有视觉奇观可欣赏。当经典好莱坞时期逐渐发展和完善的电影产业化使得电影从制作到发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时,仅在二三十年代的好莱坞就有许多的职业剧作家每天夜以继日“炮制着”扣人心弦、精彩绝伦的电影剧本。在那时,电影剧本的创作已经趋于成熟,由戏剧创作而来的“三一律”剧作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影剧本的创作当中。也就是说,戏剧与电影都按照“冲突律”来结构剧本,它们都以冲突为基础,都强调紧张、集中,都以性格、意志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贯穿整个作品的中心线索,通过动作的呈现传达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对历史和故事的表述。对“冲突律”的倚重,意味着对“戏剧性”的执著,即从丰富的生活事件中把握富有意趣、体现本质的事物;“冲突律”的选择意味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样一个完整叙事结构的选择,就是说,在叙述方式上,戏剧与电影都注重首尾一贯,层层推进,起承转合。正因为如此,劳逊说:“电影的结构和技巧,反映了戏剧形式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

不能忽略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也曾出现一些摒弃故事及演员的“纯电影”、“绝对电影”、“抽象电影”等,这些法国先锋派代表人物创作的电影要求完全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而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诚然这些求变求新的电影类别在当时曾经造成一定的美学影响,但是纵观世界电影史发展至今,能被称之为经典的影片还是以戏剧化的影片为主,“纯电影”、“绝对电影”、“抽象电影”都随着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结束而销声匿迹了。时至今日,戏剧化电影的发展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我国近年国产电影为例,国内两位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张艺谋、冯小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典戏剧文本加以改编创作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及《夜宴》。前者改编于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后者模仿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在东方思想缺乏原创性的当代,改编经典戏剧名作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毕竟观众爱看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比起当今社会流行的那些无病呻吟、肤浅无聊的都市生活片要更加吸引人。至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十二夜》等一再地被搬上银幕,通过不同版本的演绎也说明戏剧性的文本对于电影来讲“一本难求”,从这一点可以说戏剧为当今的电影提供了素材。

除此之外,更有以“戏剧”直接命名的电影类型——戏剧电影,《电影艺术辞典》中关于戏剧电影的名词解释如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形态,导源于对电影的戏剧本性的理解。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具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和结局等要素。戏剧电影并不照搬戏剧作品的结构形式,但多数影片具有一种与舞台剧相似的结构。最常见的戏剧电影的结构原则有二:(1)使动作的发展集中围绕一个基本的中心事件进行;(2)使两个或几个由统一的思想观念联结起来的情节平行地发展。戏剧电影的出现是与三四十年代占主流的电影观念相适应的。从40年代开始,这种传统的电影剧作结构原则已有所突破。在现代电影中,戏剧电影的结构原则仍占有一定的位置,有其生命力,特别是在惊险片、侦探片、推理片、喜剧片等样式中,所不同于过去的是一般都注意到电影逼真性问题,力求达到逼真性与假定性、纪录性与戏剧性的较好结合。”如我国早期的郑正秋、费穆、郑君里、水华,谢晋、赵丹、石挥等几代优秀的戏剧电影大师创作的影戏都属于戏剧电影的范畴。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剧化电影或者戏剧电影的确是电影和戏剧“联姻”之后的产物,它既借鉴了戏剧的“戏剧性”特性,又极大地发挥并发展了电影本身的特点。使电影无论在叙事技巧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都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电影美学体系。

二、影视剧与戏剧的区别

虽然电影与戏剧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彼此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尤其是戏剧电影与戏剧的区分度很小,两者十分相似。但是,电影却没有成为戏剧的分支,而是逐渐确立了独立的艺术地位。这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更显著的、本质的。

首先,虽然同是既在时间中又在空间中展开的艺术,在时间和空间的运用上,电影与戏剧却都有不同。由于戏剧是在舞台的范围内表演、表现,“舞台上的每一幕、场空间环境的相对凝滞和观众所受到的固定欣赏方位的制约,使时空的综合性往往表现为固定空间和流动时间单一层次的结合。就全场演出而言,由于演出方式的局限,时间的流动又呈间断性和跳跃性,在自由度上受很大的束缚。”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81.也就是说,在时间和空间上戏剧都有较多的局限,而电影艺术在时空转换上相对自由。电影所能表现的空间范围要比戏剧舞台所能表现的广阔和多样,可以上天入地,甚至可以在幻想和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出入。电影的空间转换也比戏剧舞台灵活自然,舞台的空间转换往往以换场的方式进行,而电影则可以一个画面直接切过去。戏剧时间基本上在线性链条上发展,大的时间跨越往往靠换场实现,每场内都是按照现实的线性时间进展。电影的时间主要是心理的时间,电影时间的转换多种多样,可以在时间上倒退或前进,可以压缩或延长时间,他既可以营造现实时间的真实感,又具有超越现实时间的自由灵活。所以电影制作比戏剧制作更为自由,电影的表现力也比戏剧更强。

其次,电影是在二维平面的画框内依靠激起观众的幻觉传达多维信息的,这种幻觉是一种逼真感。电影再造出一个近似生活的世界,既可以表现主观的真实,又可以深入人的内心,逼真性是电影更为基本的美学特性(虽然电影也有假定性);而戏剧是在真实的舞台内,在三维的空间内依靠真人真物表现,往往以约定的假定前提传达信息,它不是靠营造逼真感,而是靠情绪的传达实现艺术目的,只能依靠语言、动作传达情感的真实。电影在视听上可以营造舞台场景无法实现的奇观,可以逼真的实现人类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如《阿甘正传》中,观众的的确确看到智商只有75的阿甘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殊荣,阿甘与三位总统握手,总统都是真人而非替身。但实际上这只是技术合成的图像而已。今天,人们甚至不用借助布景,直接用技术手段就可以虚拟想得到的各种场景,所以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具有把观众纳入银幕幻觉的巨大能力;戏剧则需要观众充分的介入,需要观众与舞台表演的情绪互动。相比之下,前者似乎更具一种“魔力”。

再次,从表演方式上说,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观众和舞台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受限的,观众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转换角度,在各个位置观看。由于多数观众基本上看不清演员的表情,所以为了让全场的观众都能接受足够的视觉、听觉信息,演员的表演就要夸张,要靠幅度较大的动作和较高的声音表演。早期戏剧化的电影受戏剧影响也带有表演夸张的痕迹,但在发展中电影逐渐和戏剧拉开距离,电影可以表现一只眼睛,也可以表现窃窃私语。镜头可以自由的控制和引导观众的目光进入影片的“信息重心”,因此,演员的表演相对更加自如,细微的动作,微妙的眼神都可以借助电影加以真切表现,表演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电影还可以借助技术处理演员的形象,塑造生活中没有的、完美而微妙的形象。凭借其技术手段电影超越了戏剧这一传统的艺术。

电视艺术是从电影艺术演变而来,同样是靠视听语言来讲叙故事和表现主题。只不过在传播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电视剧与电影中的故事片类型是相通的,都是以叙事见长的,所以电视剧与戏剧的关系也很密切,同电影一样,从戏剧艺术中汲取了诸多的营养。尤其是室内电视剧,与戏剧较为相似,都是在一个封闭的舞台上,通过假定性的表演来讲述故事,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进而揭示主题内涵。但是,电视剧一样与戏剧有本质区别,电视剧同电影一样,需要摄影技术的支持,是通过光影来再现和表现生活的。对时空的处理,同样打破了“三一律”的原则,可以更加自由地处理时空。电视剧对表演的要求与戏剧对演员的要求也不同,要更加生活化一些,语言和动作更加随意、自然,更加注重突出细节。电视剧对空间的选择与处理,也远远地突破了戏剧的空间局限性,显得更加广阔和复杂。

总而言之,电影、电视剧都与戏剧有渊源关系,但又有各自独立的艺术特性,有交叉的部分,相互融合的部分,但更多的是本质上的区别与差异。我们需要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有选择加以相互借鉴。

思考题

1.我国电视剧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电视剧不同时期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是什么?

3.四大名著改编成电视剧的时间是哪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