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登门槛效应——从小步到大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向老师求助的问题越多,而越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反而没有问题要问。因为一般来说,应该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不愿发问将导致成绩差者的问题越积累越多。家长、教师甚至是同学们自身对此也很无奈。其实,这种现象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来改善。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呢?

《伊索寓言》里面有一则《石头汤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登门槛效应——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的厨房讨饭。“滚开!”厨娘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厨娘认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到路边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锅里。最后,这个可怜人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美国心理学家佛里德曼于1966年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个效应: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助手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时,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助手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对于这样的结果,心理学家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人们会拒绝一些难以做到的或者是违反自己意愿的要求,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人们一旦对于某个微小的要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做法。对于第二个居民区的居民来说,当他同意了第一个请求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的”一种认识。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的要求,就会出现认识上的不协调,于是协调一致的压力就会支持他继续干下去或者做出更多的帮助。由此产生了“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不言而喻,第二个居民区的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他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而第一个居民区同意率之所以不足20%,是因为在这之前对他们没有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换句话说,第二个居民区的同意率之所以高于第一个居民区的,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给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

那么,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如何运用“登门槛效应”来改善学习状况呢?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宜一下子对这些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稍稍有点小进步的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时再鼓励其达到其他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比如对于那些不习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先问他一些简单的封闭性问题,比如是非题,这样学生就不会担心自己被提问到时无言以对;在学生逐步习惯了被点名回答问题的状态之后,可以提问一些复杂一点的问题,鼓励他多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逐步的过渡,最后学生就能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不回答、不发问的情况。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心理效应后,让我们回头来看电影《看上去很美》。假如你是幼儿园老师,你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更好的引导方枪枪这样的孩子呢?请大家列出一个教学计划。

?考考你:

1.什么是强化?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化的例子。

2.如何利用“登门槛”效应为自己设置一个学习计划?

3.你能想出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其他一些心理效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