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阵的末日——布来登费尔德之战
古斯塔夫二世继承了先辈瓦萨王朝的传统国策——争夺波罗的海的霸权,还加以发展,以争夺欧洲霸权。争霸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办得到的,就像小孩子打架一样,谁拳头硬谁当王;在国际舞台上,谁的军队强,谁才有发言权。古斯塔夫不断进行战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施展了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军事艺术,同荷兰和德国的新教同盟建立军事同盟,于1617年打败了俄国,获得大笔赔款并切断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对这一结果,古斯塔夫高兴地说:“俄国今后必难跨雷池半步。”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古斯塔夫认为这是实现自己霸权蓝图的大好时机,便参加战争,打败了宿敌波兰,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所有地区和港口,使波罗的海成了瑞典的“内湖”,震撼了整个欧洲。
古斯塔夫完成了在波罗的海的霸业后,又参加欧洲大陆的争霸。这时,三十年战争的规模正在扩大,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诸侯联军打败了新教联盟的军队,控制了北德意志,并且开始建造波罗的海舰队,企图控制波罗的海。古斯塔夫根据瑞典传统的“只可在敌国领土上逐鹿,不要在自己本土上兴兵打仗”的战略原则,制定了主动出击德国以保卫瑞典本土的计划,他在一封信里指出:“假如我们在瑞典境内等待敌人,则可能丧失了一切而一败涂地。如能侥幸在日耳曼境内一战成功,那就只有利而无害了。所以我们必须到国外作战,瑞典境内绝不许有敌军出现。”
1630年7月6日古斯塔夫率领39000名精兵在德国东北部登陆。由于天主教军队犯下了种种暴行,使德国信奉新教的诸侯都站在瑞典一方。法国、荷兰和俄国也因各种利害关系站在瑞典一方并提供了金钱和物资的支援。瑞军士气大振,沿着奥德河向易北河流域挺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闻知瑞军的到来,慌忙派名将蒂利伯爵为统帅,率军阻止瑞典军的推进。1631年9月,两军在布来登费尔德相遇,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战打响了。
布莱登费尔德之战图示
布来登费尔德在德国古城莱比锡以北,是一片美丽开阔的田野。田野间散布着一些小山丘,上面长满了葱郁的森林和果园,号称“上帝的果园”。蒂利指挥的军队有35000人和26门大炮,早早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严阵以待。蒂利性格残暴,杀人不眨眼,他信奉的唯一信条就是杀戮。他曾经在镇压捷克人民的起义时杀人如麻。在攻占马格德堡时又大开杀戒。这次,他不把古斯塔夫二世放在眼里,认为他才是个毛头小伙子,没有作战经验,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瑞典军队有2.4万人,加上前来助战的萨克森军1.8万人,全军共4.2万人,还有100门大炮。在大炮的数量和火力上,瑞典军队占优势。
9月17日,天刚刚现出鱼肚白,在震耳欲聋的鼓角声中,双方军队进入了各自的阵地。蒂利的军队在地形、阳光和风向上均占有优势。他仍然按传统方阵布列,排成纵深18层的密集方阵,每个方阵有1500—2000人,共组成了17个大方阵。骑兵配置在右翼。而瑞典军排成新创立的线式队形,摆成楔形阵,可以自由灵活地调整阵型。瑞军在中路和右翼,萨克森军在左翼。瑞军中央为5个步兵旅,2个骑兵团,长矛手排成6行横队,任务是用长矛对抗蒂利的骑兵并掩护火枪手发挥火力。火枪手分三列横队,按行轮番射击,以保持火力的连续和密集,消灭敌人的骑兵和步兵。在开战前,双方的炮兵先相互射击达两个半小时,瑞军的火炮数量多,射击快,发射的炮弹是敌方的三倍,敌军开一炮,瑞军就回敬三发。蒂利的军队损失惨重。瑞军则坚如磐石。
下午两点,蒂利的军队沉不住气,首先向瑞军的右翼发起攻击。骑兵手持手枪,一边前进,一边射击。这时的手枪很原始,射击时要勒住马,打完子弹后再勒住马完成装弹的动作,射击完后再骑马前进。这样一来,骑兵快速进攻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进攻速度缓慢。蒂利一见骑兵进攻,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因为他明白,骑兵的手枪根本不是滑膛枪的对手。但制止骑兵的冲锋为时已晚。
古斯塔夫这时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指挥火枪兵射击。火枪要先点燃火绳,火绳就像鞭炮的导火线一样,燃到尽头再点燃火药,再把子弹射出,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击发,速度很慢。但是,古斯塔夫发明的线式横队,火枪手排成三列。第一列完成齐射,后退,同时第二列从空隙中前进,成为第一列,再齐射。如此循环下去,火枪的火力始终是密集的齐射,从而给冲锋的敌人造成重大伤亡。蒂利的骑兵连续冲了七次,都被击退,损失惨重。最后,骑兵终于杀到了瑞军的前沿。古斯塔夫立刻下令两翼骑兵发起反击。瑞典骑兵不使用手枪,而是高举寒光闪闪的马刀冲锋。瑞军骑兵的马蹄声和震耳欲聋的杀声使敌人魂飞胆丧。蒂利的帝国骑兵被打得溃不成军。这时候,蒂利下令步兵发起冲锋。这是典型的中世纪的步兵冲锋:步兵排成整齐的方阵,整齐、有节奏而响亮地敲着战鼓,手持的长矛像茂密的森林,像一堵厚厚的城墙黑压压地冲了过来。他们冲向右翼的萨克森军。萨克森军抵挡不住,溃散而逃,转眼工夫就跑得无影无踪。接着,蒂利的军队又向瑞典军薄弱的左翼扑了过去。古斯塔夫沉着冷静,镇定自若,迅速调动兵力,使队形向右翼倒卷过来,迎头截击蒂利的军队。瑞典军中的火枪手和炮兵猛烈开火射击敌人的方阵。但见方阵中挤在一起的敌军像割草般一排排地倒下,尸体布满了旷野。蒂利组织了一次次的进攻,但在瑞典军连续密集的火力面前,好像以卵击石,碰得粉碎。经过六小时的激战,蒂利军队伤亡达8000人,被俘5000人,残兵败将逃回了莱比锡。蒂利也身负重伤。瑞典军缴获了敌军的全部大炮、90面军旗和全部辎重。而瑞萨联军的伤亡仅2700人。古斯塔夫率500骑兵追击残敌,直到夜幕降临才收兵回营。
布来登费尔德战役是古斯塔夫军事艺术的光辉杰作,在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以机动与火力为基础的新战术第一次战胜了以数量加长矛为基础的旧战术,显示了经过改革后的瑞典军队素质远远优于旧式的欧洲军队。瑞典的胜利震惊了欧洲。瑞典、丹麦的市民在首都的大街和广场彻夜狂欢,庆祝新教联盟的胜利。德国新教联盟诸侯也欣喜若狂,将古斯塔夫视为新教阵营的救星和骄傲;英国、荷兰也为此感到欣慰,把这一胜利看做是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胜利。而德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则如丧家之犬,逃往意大利,向教皇乌尔班八世乞援。古斯塔夫二世因此被赋予“北方雄狮”的美誉。拿破仑对他推崇倍至,将他与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相提并论。恩格斯称赞他是17世纪伟大的军事改革家,开辟了战术的新纪元。
虽然不久后古斯塔夫在吕岑会战中阵亡,但是,以瑞典为首的新教联盟打败了天主教联盟,取得了三十年战争的胜利,西班牙也丧失了它近百年的霸权地位。从西班牙利用火器称霸,到古斯塔夫改进火器将其完善,热兵器已逐步取代了冷兵器的地位,与此同时,作战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从冷热兵器并用的西班牙方阵开始,到重视火力和机动的古斯塔夫线式横队在实战中逐步淘汰了笨拙的中世纪方阵。利用枪炮作战的步兵又超过了骑兵,成为战场的主宰。从此,世界进入了近代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