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声音交流与文字前奏

原始人类就有发声的本能,开始时的声音并无任何意义。人类学家根据出土的原始人类头颅遗骨判断,并对人的直立程度、发音器官形状、脑容量大小进行研究,最终测定生活在旧石器中期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发声,生活在旧石器后期的晚期智人克鲁马农人已能发出短促的声音。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时,无论其性别,都有相互交流的需要。这时的交流属于非语言交流,即在发出特定声音的情况下伴随着手势和面部表情,以及一些模仿某种姿势的肢体动作,企图表达某种意思。久而久之,这些复合的表达被逐渐固定下来,人与人之间即可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人类所发出的声音在原始思维的作用下,是从抽象性过渡到具象性的理解,由对外界物象的认识转化为对内心意象的理解,为表现这种理解原始人类才会发出声音。当人类开始过群居生活时,相互交流的愿望更强烈,当他们迫于生存的需要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时候,言语交流开始产生。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些词语,其本质是个人进入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条件。当然,我们只能推测言语交流的初期,可能是一些简单的自然发出的惊叹词或感叹词的发音音节,且含混而不确定,只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继后,其中的一些音节会随着时间推移,习惯性地与某些固定的场景或人物联系在一起形成名词,如“妈妈”这个词的音节在几乎所有的语言口语中都是大致相同的,这可能和人类出生时生存的需要与母亲关系密切所致,一张嘴就发出了声韵母组合的音节。这说明语言的产生不仅仅表现在一些字词上,而且也显现为非字词之外的思想形象中。

随着人类交流范围的扩大,社会生活的逐渐拓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而且逐渐使生活在同一部落之间的人使用相对统一的口语,或同一区域内的不同部落之间,形成特色鲜明的类似现代方言之类的语言表达习惯。天长日久,地域性的生存条件、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类交流的本能需要,开始使这些口语和方言固定下来,成为人类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有了语言之后,才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口语和方言的发音系统在社会交流需要的时候,要记录下来,这时文字产生前的各种记事符号就产生了。

文字产生前,为了记忆与传递信息的需要,所发明的最早记事形式是原始人的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如中国近代少数民族独龙族外出时,腰间系一长绳,走一天打一结,以此来计算时间。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在古代中国、埃及、波斯地区和近代美洲、非洲等地的土著居民中都出现过。人们用绳子打起各种各样的结,有各种颜色的、各种大小的、各种距离的等等,它们都代表了各种不同的含义。很明显,结绳不是文字,除当事人外,任何人都无法完整地了解其真正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甚至当事人也忘记了当时结绳的意义。契刻记事就是用坚硬的利器在木板或竹片上甚至岩石上刻出大小、长短、深浅不同的刻痕,以用作表示不同事件的记载符号。继后这种契刻记事开始发展为一种图画文字,它和原始绘画同样古老,因缘难分。大量考古发现都证明了契刻记事的事实存在。此外,现代学者也有新发现。据《北京科技报》1992年8月12日张振宇编译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并非象形文字》一文介绍,美国一大学教授在研究了600个考古发现的泥块后认为,人们用以记事的原始方法与这些泥块有关。这些泥块在中东116个地方被发现,与种植农作物有关。

图画文字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过渡时期所产生的一种帮助记忆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它只能表意而不能读,但可以让观者据图猜义,因为它是用比较具体的事物和具象化的图形来表现一定意思的。图画文字一般被画写在树皮、皮革或岩石上,直至近代在一些土著民族中仍有发现。如美国达科他州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就用图画文字来记年。在酋长的水牛皮制成的长袍上记载着许多年名,“百日咳年”画着一个猛咳的人头;“流星年”画着拖着长长光尾的流星等等。查看这些图画文字,可以知道许多年前的事。

图画文字产生后开始出现象形文字,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这也表明文字的产生要比语言产生晚得多。人类在文字符号产生以前,企图用各种各样的记事方式交流信息,企图打破自我封闭状态,让别人也能认识和理解它。同一个记号认识它的人越多,封闭性越弱,而公约性越强,这就为以后的文字,无论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文字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