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道与术:管理名家北大演讲录(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何志毅博士自1997年进入光华管理学院起,就致力于企业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因此与企业界联系较为密切。自2000年成立伊始,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已经卓有成就,光华管理学院的案例教学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案例中心延请企业家、管理学者、咨询专家举办的讲座已形成了系列,形成了品牌,现在《北大商业评论》的协助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使未能到现场听讲的人得以分享,更是一大好事。

光华管理学院的院训是“团结、博采、实践、创新”。这是光华管理学院建院时全体教职员工经过热烈讨论后制定的。

院训中,首先是“团结”二字。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师来自国内外各个不同的学校,光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来源也各不相同,而MBA、EMBA、EDP的学员则来自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但不管来自何处,一进入光华管理学院就是“光华人”,都要全心全意为光华管理学院的成长作出贡献。学院的名声和业绩是靠大家创造的。学院的竞争力来自“光华人”的凝聚力。没有这种凝聚力,哪有学院的今天和明天?

院训中的“博采”,是指博采众长。博采,不仅仅是办学方针、办学经验的博采,也不仅仅是经济和管理理论方面的博采,还包括了实践中的博采。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推陈出新。

院训中的“实践”,是多方面的。教授到企业去,到农村去,到贫困地区调查、研究、讲学,是一种实践;请企业家、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官员到大学来,传授知识,谈经验、谈改革、谈发展、谈设想,同样是一种实践。光华管理学院不是象牙塔,也绝不能把它办成经院式的学习园地。学院的发展与中国管理实践密切相连,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与中国管理实践密切相连,理论与实践永远是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推动的关系。这就是院训中“实践”的含义。

院训中最后两个字是“创新”。团结为创新打好基础,博采为创新提供条件,实践带来创新,创新源于实践。光华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都应该有这样一种使命感,即把光华管理学院办成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商学院。创新应当体现于此。要知道,中国各所大学的商学院同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是不一样的。它们只培养MBA和EMBA,而我们既要培养本科生和一般的研究生,也要培养MBA和EMBA。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考进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我们不精心培养他们,怎么对得起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怎么对得起国家?今天的北京大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立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作为北京大学下面的二级学院,必须承担为国内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培养管理人员的任务,这基本上是义务性的工作,是“光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怎么能同商业性的国外某些商学院相比?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办成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这就是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方面要向国外的著名商学院学习,向国际标准看齐;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走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讲堂,帮助、激励和培养我们的学生。我希望光华管理学院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优秀的企业家,然后再回到光华的讲堂。光华管理学院一定会在这种循环中加速成长,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在这种循环中加速提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厉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