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实验室

“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按照字面上的解释,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实验的场所”。然而,实际存在的“社会语言学实验室”都是一些研究机构。即便如此,从这些研究机构的性质来看,它们的作用与其字面的意思相去并不远。比较严格的、切合实际的“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定义是:应用科学实验的原理来进行语言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因此,下面的内容就是介绍“怎样应用科学实验原理来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我们将结合世界上现有的几间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介绍这些内容。

世界上第一间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由著名社会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W.Labov 1927—)在美国宾州大学首创,迄今已有逾40年的历史了。在拉波夫的领导下,该实验室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项目,也培养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优秀人才。拉波夫曾经被誉为“社会语言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早期的研究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果说有人会对一个人创立一个学科的说法有争议的话,那么拉波夫创建社会语言学实验室这一事实则无可争议。社会语言学实验室这一创新模式对于社会语言学整体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目前,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不仅确立了其在语言学内部的地位,而且产生了跨学科的影响;社会语言学内部也发展出了许多的分支和不同学派。但是拉波夫开创的研究范式仍然是最为广泛接受的内容。在这方面,宾州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其突出的成果是“语言变异与变化”的研究(以下简称“语言变异研究”)。此外,在该实验室完成的有关非裔美国英语口语、北美英语方言地图以及有关阅读、叙述等方面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将语言变异研究、实验语音学、方言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而产生的创新成果《北美英语地图集:语音学、音系学及语音变化》是新近完成的一个成果。该地图集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包括精美印制的纸版书和配套的多媒体光盘,还可与专设的网站连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一研究成果是对北美英语语音地域差异的最全面的描写,也是对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语言变化的最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宾州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目前仍在进行的一个重大项目是“阅读研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性研究项目,意图解决美国上千万的以非裔美国英语口语为母语的儿童所面临的阅读困难和随之产生的学习问题。目前该研究项目在理论和实用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一方面提供了对于现行教学理念和语言教育政策的深入分析和批判,另一方面也成功地进行了教材改革、阅读训练方面的实验。

宾州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培养的人才,目前已经构成当前社会语言学界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的埃克特(P.Eckert),纽约大学的盖伊(G.Guy),渥太华大学的帕普拉克(S.Poplack)等学者,在中文的社会语言学文献中都有许多介绍。其中,帕普拉克于198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二间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渥太华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

渥太华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继承了宾州大学实验室的变异研究的传统,并且针对加拿大的双语社会的现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语言接触所引起的变异与变化。渥太华实验室迄今完成的近二十项重大研究项目可以分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拿大法语和加拿大英语研究、非裔美国移民英语研究、语码转换研究和历史语法研究。其中尤其以本地化法语和英语的研究、多个不同语对的语码转换的研究影响最大。由于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加拿大政府解决社会双语问题和制定语言政策的重要依据,帕普拉克多次受到奖励,2000年首批入选的“加拿大首席研究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当中,只有帕普拉克一位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她的成就由此可见一斑;其实验室也源源不断地得到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

渥大实验室数年来培养的人才,目前散布在北美、欧洲、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的学术界、教育界、政府和工商界,许多人在学术界、高科技和政府的语言规划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就有在中国建立第一间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目前任教于南京大学的徐大明教授。徐大明于1992年在渥太华大学获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除了在渥大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之外,还曾受业于拉波夫,并于2001年到宾大实验室进行过短期访问,因此对这两间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情况十分了解。2002年徐大明加盟南京大学中文系,时值南京大学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开始酝酿建立“文科实验室”。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于2003年6月27日正式成立,由徐大明担任该实验室的负责人。

南大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继承了宾大和渥大的研究范式和一部分研究内容,也继承了其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但同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首先是研究内容上的扩展和创新。从研究对象上看,南大实验室研究中国的语言情况,以研究汉语为主,这和宾大实验室主要研究美国英语,渥大实验室主要研究加拿大的英语和法语是一样的,体现的是社会语言学面向社会现实的理念。但是,宾大实验室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单语社会的语言问题,渥大实验室则将有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各种双语的情况研究进行了相应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南大实验室要想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就不仅仅是将研究其他语言的模式照搬到汉语研究这么简单了。因此,在南大实验室酝酿和筹备的阶段,徐大明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一个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社会语言学学科发展需要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目前称作“城市语言调查”。它综合了社会语言学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成果,旨在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新的语言和语言学问题。在此之前,对城市语言的研究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学中早就分散地开展了,但是将其明确地集中起来并且系统地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却是一个创新。

首届“城市语言调查专题报告会”与南大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成立仪式同时举行,南大实验室周年庆的时候又召开了“第二届城市语言调查专题报告会”。两次会议都有包括港澳学者在内的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到会。2005年南大实验室成立两周年之际,“第三届城市语言调查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包括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的数十位学者到会,近三十篇论文在会议上宣读。从此,该会议成为国际性的系列会议,第四届于2006年在德国召开,第五届于2007年在荷兰召开,第六届于2008年在上海召开,第七届在香港召开,目前第八届会议也进入了筹备阶段。一支国际性的“城市语言调查”的研究队伍也逐渐地形成和壮大起来。

除了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之外,南大实验室在组织管理模式上也进行了创新的尝试。之前宾大和渥大的两间实验室已经发展出以研究生为主体的人员构成模式,这一模式在南大实验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南大实验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或志愿者;其中,在校的研究生承担了包括管理工作在内的大部分的工作任务。研究生担任实验室经理,管理实验室日常事务;设备、资料、网络管理员等也由研究生担任,作为课外活动来进行。参加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不仅学习怎样做科研,也学习怎样做科研管理工作。从中他们得到了锻炼的机会,积累了经验,为进入今后的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南大实验室不仅将培养研究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科教学也是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它为本科生提供许多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提供的服务。结合一些课程的教学,如本科三年级的“城市语言调查”课,实验室提供了课外活动的场所和人员、设备、技术的支持。由于在教学方面的创新作用,社会语言学实验室被列入“985工程教学创新与素质培养”项目。参加实验室活动的本科生得到了和研究生一起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他们通过工作中的实践和互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许多人因此而较早确定了专业志向,较早做出了科研成果。

以博士生、硕士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为主体的南大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是一支团结合作、有热情的志愿者队伍,在没有专职人员和编制的情况下,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任务。除了科研课题和常规教学任务以外,南大实验室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包括主办和承办学术会议,举办讲座、沙龙、讲习班、暑期学校、工作坊,开展社会调查、咨询服务等活动。此外,实验室还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媒体发布和宣传语言学研究成果和学科建设的信息;这些还不包括实验室成员发表的专著、教材、论文等在内的近百项科研成果。

目前,南大实验室已经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国际科研合作的平台。接受南京大学聘请担任南大实验室学术顾问的不乏国际一流学者,其中,如英国伦敦大学的李嵬(Li Wei)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迪特玛尔(N.Dittmar)教授等已多次来校交流、讲学。此外,通过“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系列讲座”的形式还邀请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等国的一些优秀学者发表演讲。通过实验室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南大师生获得了与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上百位知名学者的交流机会。南大社会语言学实验室迄今已经与德国曼海姆语言研究所、荷兰乌特勒支语言学研究院等多个国外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确定了合作项目。除了“城市语言调查”研究方向之外,南大实验室成员在国际会议、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在境外的讲学,使其在语言变异研究、言语社区理论、语言认同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等方面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面介绍的三间社会语言学实验室,虽然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将科学实验方法论应用到语言研究的特点,也呈现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宾大实验室的方言地图是典型的实验语音学与社会语言学的交叉,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产品。渥大实验室的几个大型语料库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同时也开发了新的语料处理软件。南大实验室在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时,成功地将过去局限于微观分析的手段扩展到宏观分析上来。由于国内语言学界有较强的重描写轻解释、多思辨少实证的倾向,南大实验室还着重地向学生灌输了“实验性研究”的思想,强调“假设检验”的研究思路。由于坚持科学的原则,其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性,也有较强的实用性;实验室的交流合作、社会服务等工作涉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传媒、法律等社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