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东方问题”与俄土战争

“东方问题”的出现

“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长期存在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马克思曾指出:“每当革命风暴暂时平息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同一个问题——这就是一直存在着的‘东方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列颠政局。——流亡者。——土耳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页。所谓“东方问题”,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简要说法,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列颠政局。——流亡者。——土耳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6页。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欧洲各列强纷纷欲乘机夺取其领土。因此,奥斯曼帝国内部的任何政治变动,都要引起欧洲大国的极度关注,甚至在它们之间形成紧张局势。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一直是欧洲外交的重要主题之一。

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托曼帝国或土耳其帝国),是奥斯曼一世于13世纪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后来,经过不断向外扩张,至16世纪前半期苏莱曼一世在位时,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域跨越欧、亚、非三洲大陆,如欧洲的巴尔干半岛、黑海及亚速海之北岸地区(包括克里米亚);亚洲的小亚细亚、格鲁吉亚、伊拉克、叙利亚;非洲的突尼斯、埃及、的黎波里塔尼亚与昔兰尼加等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之内。由于苏莱曼一世以后的统治者多沉溺于后宫,极少亲政,致使大权旁落。结果,导致国内贪污盛行,财政每况愈下,民族起义迭起,对外战争接连失利,帝国由盛转衰。这时,以俄国为首的诸列强都欲乘机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因而形成了“对土耳其怎么办?”的东方问题。

通过北方战争,彼得一世为俄国夺得了北方的波罗的海出海口。然而,他不得不将西进与南下的任务留给了他的后代。但是,彼得一世以后的六位沙皇多因忙于宫廷内的斗争,在向外扩张方面都建树甚微,直至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俄国才又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

1762年7月,叶卡捷琳娜通过发动宫廷政变,踏着她丈夫彼得三世的尸体登上了沙皇的宝座。此后,她决心继承彼得一世的遗志,一定要完成西进兼并波兰和南下夺取黑海两海峡的大业。在这两个方面,这位女皇特别重视后者。因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马克思:《战争问题。——议会动态。——印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40—241页。。而且,俄国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后,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尤其是俄国南方的粮食以及木材等出口商品逐年增加,因而迫切需要南方的水域。

此外,黑海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这两个极其狭窄的海峡易守难攻。俄国如果占领了它,“只要在适当的地方构筑若干设备完善的堡垒”, “就可以筑成一道攻不破的屏障,就是全世界的联合舰队来犯也休想通过海峡”恩格斯:《在土耳其的真正争论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7页。。更为重要的是,俄国一旦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便成为它“确立对欧洲的统治的决定性的一步”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0页。。那时候,俄国的“力量几乎会增加一倍,它就会比其他欧洲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强大”恩格斯:《在土耳其的真正争论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8页。。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伊始,便大力推行黑海巴尔干政策,以图在君士坦丁堡的废墟上,建立起“沙皇格勒”,并进而完成对西欧的包抄。

“1762年,当大淫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丈夫被杀后登上王位的时候,国际形势从来不曾这样有利于沙皇政府推行其侵略计划。”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5页。于1763年结束的七年战争,使交战双方都受到极大的削弱。英、普、法、奥等国一时尚无力干预黑海巴尔干事务。而且,当时欧洲多数大国对土耳其的政策也十分有利于俄国向黑海巴尔干的扩张。

奥地利与土耳其为争夺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地区,曾多次发生战争,两国间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缓解。奥地利虽然十分担心俄国南下黑海巴尔干将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并对俄国的每一步扩张都保持高度警惕,但在反对土耳其这一点上,俄奥两国是可以相互利用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以一块波兰领土和瓜分巴尔干为诱饵,终于将奥地利变成自己的反土耳其工具。

英国在七年战争后,登上世界头号殖民强国的宝座,它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自从英国确立了对印度的独占统治后,为了确保英国通往印度的贸易航道的畅通,英国特别关心黑海海峡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英国不会同意其他任何一个大国在这一地区占有优势,俄国自然也不例外。然而,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英国对于俄国向黑海巴尔干的扩张行动又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在政治上,俄国进入巴尔干后将成为一种均衡力量,可用来抑制法国在土耳其的危险优势;在经济上,英俄两国有着传统的贸易关系。俄国既是英国建造海军舰只的原材料(木材)供应国,又是英国商品及其殖民地产品的重要进口国。所以,于七年战争开始时担任首相的威廉·皮特(老)出于英法对抗的考虑,一贯倡导英俄友好。

法国是当时唯一反对俄国推行南下政策的国家。因为早在16世纪30年代,法国为了同神圣罗马帝国作战,就与土耳其于1535年缔结了第一个同盟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土耳其单方面将贸易特权给予了法国,法国商船可自由航行至土耳其帝国的任何一个港口;法国商人在缴纳5%的关税后,就可在土耳其帝国境内自由进行贸易。此后,法土两国多次签订新的贸易条约,双方保持着极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在土耳其的进出口贸易中,法国一直占居首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法国绝不允许任何国家染指土耳其帝国。所以当俄国南下入侵土耳其时,法国必将援土抗俄。法国的这一态度固然于俄国不利,但是,在七年战争中法国新败不久,其实力远未复元,因此,它对俄国一时难以构成严重威胁。

普鲁士因远离巴尔干,当时在那里尚无直接利益。然而,普鲁士非常感激彼得三世在七年战争中的解救之恩。而且,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后财政发生困难,在欧洲大陆上也较为孤立,因此乐于保持同俄国的友好关系。

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她预计到自己推行吞并波兰和入侵土耳其的政策,必将遭到法国和奥地利的反对。为了利用普鲁士作为反对法奥两国的力量,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64年4月11日同普鲁士在彼得堡签订了为期八年的同盟条约。条约规定:俄普两国相互保障其欧洲领地的安全,如缔约国一方受到它国攻击时,另一方应提供12000人的军队予以援助;非经双方同意不得单独缔结和约。条约的秘密条款还规定:当土耳其进攻俄国或普鲁士的西部领土时,应提供援军的一方因战场遥远,可代之以每年提供40万卢布补助金;双方对瑞典采取一致政策;双方将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防止对波兰的国家制度实行任何改革,普鲁士将同意俄国提出的波兰国王候选人。

俄普《彼得堡同盟条约》的缔结,是俄国外交的一次胜利,它巩固了俄国在波兰的地位。条约签订后不久,叶卡捷琳娜二世便将她的代理人波尼亚托夫斯基强行扶上波兰的王位。叶卡捷琳娜女皇认为波兰已经落入自己的手中,于是,便迫不及待地要对土耳其采取行动。“俄国对土耳其人的战争总是在俄国西部边界太平无事,而欧洲在别处忙于其他事务的时候进行的。”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页。

叶卡捷琳娜二世早就要以武力为俄国打开南下的通路,但她一直在等待着有利的时机。1768年6月,俄国军队在追捕波兰爱国者的名义下,越界进入土耳其境内,并放火抢劫了巴尔塔城。俄国此举,是意在挑动土耳其首启战端。事件发生后,土耳其向俄国提出严重抗议。在俄国拒绝其抗议后,土耳其遂在法国的支持下于10月6日向俄国宣战,俄土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开始后,俄国向土耳其的多瑙河、克里木(即克里米亚)及高加索三处领地发动强大的攻势。在多瑙河方向,俄军渡过德涅斯特河后前进顺利,至1771年末,相继占领了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与此同时,俄军在黑海北岸再次夺取了亚速夫后,还攻占了克里木半岛。在高加索方面,俄军攻入了格鲁吉亚。此外,一支俄国舰队自波罗的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参加对土耳其的作战,并夺取了土耳其在爱琴海中的一些岛屿。

俄军在各个战场上的顺利推进,引起了奥地利与普鲁士的警觉与不安,为了防止俄国侵犯自己的利益,奥普两国的君主约瑟夫二世与腓特烈二世在1769年和1770年两次会晤后,向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由普奥两国出面调解俄土战争的建议,遭到女皇的拒绝。此后,为了鼓励土耳其继续同俄国作战,奥地利于1771年7月6日同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签订了秘密条约,约定如果俄国越过多瑙河,奥地利将出兵援助土耳其对俄作战。普鲁士对奥土间的谈判有所觉察,它担心俄奥间爆发战争后,自己将被卷入,故极力倡导瓜分波兰的计划。为了避免陷于孤立,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了普鲁士的建议,并于1772年7月实现了三国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此后,奥地利遂以土耳其“作战不力”为由,拒绝履行对土耳其的援助义务。

叶卡捷琳娜女皇在排除了普奥两国的干扰后,本欲乘胜继续南下,但俄国国内在1773年9月爆发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直接威胁到沙皇政府的统治。为了集中兵力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叶卡捷琳娜只得暂停对土耳其的战争。土耳其因在各个战场上皆失利,早就希望议和。因此,俄土两国经过多次的谈判,于1774年7月21日在保加利亚境内的库楚克·开纳吉村签订了和约,从而结束了自1768年开始的俄土战争。

《库楚克·开纳吉条约》规定:缔约双方承认克里米亚和毗邻的鞑靼人地区“为自由的、独立于一切外国的民族”;亚速、刻赤、叶尼卡列,以及第聂伯河(连同位于该河河口之金布尔恩)与布格河之间的土地应永远无可争议地完全处于俄国的管辖之下;黑海及黑海两海峡对俄国商船开放,土耳其在贸易、关税、领事裁判权等方面给予俄国与英法两国同样的特权;土耳其政府同意俄国宫廷的公使有权代表多瑙河两公国的利益发言(即俄国对两公国行使保护权);土耳其政府给予俄国在君士坦丁堡建立教堂的权利,并允许俄国宫廷的公使在一切场合代表该教堂人员从事的事业,土耳其政府允诺永久保护基督教及其教堂。在条约的秘密附件中还规定土耳其应向俄国支付战争赔款400万卢布。

《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是俄国的一大胜利,它使俄国得到了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南方出海口,从而实现了彼得一世的遗愿,并为向巴尔干扩张奠定了基础。土耳其帝国遭受这一次失败后,其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衰落,屈辱的和约又激起了境内的反政府起义,土耳其帝国的经济政治危机更趋严重,并日益成为列强奴役和肢解的对象。《库楚克·开纳吉条约》虽然使俄国来到了黑海北岸,但是,克里米亚半岛尚未划入俄国的版图,而且,叶卡捷琳娜的目标是瓦解土耳其,“直到这个帝国的心脏——君士坦丁堡——停止跳动为止”马克思:《战争问题。——议会动态。——印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41页。。因此,俄国女皇是不会就此止步的,她需要的是对土耳其的再次征服。

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

为了对土耳其进行新的作战,并防止奥地利再次从中作梗,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这一回必须将它紧紧控制在自己的手中。1780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同也想向巴尔干扩张的奥皇约瑟夫二世会晤于第聂伯河东岸的莫吉廖夫,两位皇帝商谈了有关对土作战的问题。1781年,双方以交换信件的方式缔结了为期8年的俄奥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遭他国攻击时,另一方应以12000人的军队予以援助;如瑞典进攻俄国,因战场遥远,奥地利可不派遣军队而代之以每年提供40万卢布补助金;双方保障波兰的现行政治制度;如土耳其进攻俄国,奥地利应以与俄国同等数量的军队参加对土作战。俄奥同盟条约保证了奥地利在未来的俄土战争中采取与俄国一致的行动,它表明奥地利因参加瓜分波兰已将自己置于俄国的控制之下。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土作战的阻力,叶卡捷琳娜还设法改善同法国的关系。由于俄奥同盟的缔结以及法国欲加强与英国的对抗,使叶卡捷琳娜的这种努力得以成功。1787年1月9日,俄法两国签订了为期12年的《俄法友好贸易和航海条约》。双方同意在贸易和航运方面彼此提供充分的援助和劳务;两国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双方承诺相互为两国国民提供完全的贸易自由;俄国政府给法国商人以俄国国民享有的特惠(凡运到黑海各港口的法国商品一律降税25%),法国政府也对某些俄国商品降税20%,并使俄国国民在地中海港口与法国人平等纳税。

在外交上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俄国于1783年4月撕毁《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有关克里木独立的条款,擅自宣布克里木半岛、塔曼半岛和直至库班河的地方均归属于俄国。第二年,又在克里木半岛南端建立起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1787年,俄国又要求土耳其同意其对多瑙河两公国的统治权和直接占有摩尔多瓦之比萨拉比亚地区。土耳其因无法忍受俄国的一系列挑衅行径,遂在英国的支持下于1787年8月向俄国宣战,俄土战争再次爆发。奥地利根据俄奥同盟条约也于1788年2月参加对土作战。

战争开始后,俄军在苏沃洛夫将军的率领下在第聂伯河河口地区迎战土耳其军队,至1790年底,俄军虽遭受了巨大的兵员损失,但相继攻占了位于布格河河口的奥恰科夫要塞和多瑙河河口的伊兹梅尔。在陆战的同时,一支由乌沙科夫上将领导的俄国黑海舰队多次在黑海水域打败土耳其舰队。奥地利于1789年相继夺取了贝尔格莱德和塞门德里亚(位于贝尔格莱德以东)后,并入侵了波斯尼亚。

俄国在陆海两个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引起了英国的极大关注。因为,自从威廉·皮特(小)于1783年担任英国首相后,他改变了其前任对俄国的政策。他认为土耳其帝国的瓦解必将损害英国在近东的利益,因此不能对俄国向巴尔干的扩张听之任之。他的做法是:

首先,瑞典一直想要夺回自己在北方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皮特便怂恿瑞典利用俄土战争的有利时机,于1788年7月向俄国宣战,借以分散俄国的兵力。

其次,皮特力促奥地利退出对土战争。1789年,奥属尼德兰(比利时)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也爆发了反奥革命,使与俄国一道对土作战的奥地利陷入困境。于1788年同英荷结成同盟的普鲁士想以同盟为后盾,乘机要求奥地利将加里西亚归还给波兰,以利于普鲁士取得波兰的但泽和托伦,由此导致普奥间的关系趋于紧张。英国遂出面调解,并迫使普鲁士同意在奥地利退出俄土战争的条件下放弃原来的要求。结果,普奥双方于1790年7月签订了莱亨巴赫协定,从而协调了彼此间的矛盾,奥地利则于1791年8月缔结西斯托夫和约退出了对土耳其的战争。英国此举的目的不仅在于破坏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同时也是为了普奥联合共同镇压法国革命。

第三,皮特于1790年11月要求叶卡捷琳娜退出奥恰科夫,并在恢复战前原状的基础上实现与土耳其的和平。在遭到女皇的拒绝后,皮特于次年3月说服内阁,准备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即将派出战舰对俄作战,由此形成第一次东方危机。

但是,皮特的正确的对俄政策在英国国会两院内遭到以福克斯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反对。福克斯认为俄国是英国的“天然同盟者”,并应将它看作是“对于波旁王朝的平衡力量”。他断言,“反对俄国在黑海的进程,是完全愚蠢的”, “俄国进入地中海将不会损害英国的利益”。〔英〕马里奥特:《东方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62页。这部分人是那些同俄国保持着密切贸易关系的英国工商业界的代表,他们担心英俄对抗将破坏他们利益。结果,在英国上下两院的表决中,皮特的对俄政策分别以97对34票和228对135票被否决。同上。

皮特的对俄强硬政策虽然被国会否决,但鉴于奥地利已单独同土耳其缔结了和约,而且俄国此刻也正面临着镇压波兰起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威胁,所以不便继续对土耳其作战。后经谈判,俄土两国于1792年1月9日在摩尔多瓦首府雅西签订了和约,从而结束了为期四年有余的战争。

《雅西和约》规定:双方再次确认于1774年签订的《库楚克·开纳吉条约》;土耳其承认被俄国于1783年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库班永远为俄国所有;土耳其将其位于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黑海北岸领土(包括奥恰科夫)割让给俄国;俄国将它在战争中占领的比萨拉比亚和摩尔多瓦归还给土耳其,土耳其则承诺“郑重、严格地”遵守《库楚克·开纳吉条约》中有关摩尔多瓦的一切条款;土耳其放弃对格鲁吉亚的要求,并承诺不对格鲁吉亚采取任何敌对行动;土耳其保证俄国在阿尔及尔、突尼斯和的黎波里的商业利益,并负责赔偿俄国商人可能因海盗而遭受的一切损失。

瑞典于1788年7月向俄国宣战后,在战场上作战并不顺利。后鉴于俄土战争行将结束,古斯塔夫三世感到更难以取胜,遂放弃一切要求,于1790年8月14日同俄国缔结了《维雷拉和约》,再次确认了《尼斯塔德和约》的一切条款,在维持战前原状的基础上,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

《雅西和约》虽然距叶卡捷琳娜女皇发动这次俄土战争的目标尚相去甚远,但是,俄国毕竟夺得了从东起库班河西至德涅斯特河之间的整个黑海北岸领土。它既扩大了俄国在南方的出海口,保证了俄国黑海霸权的建立,又为俄国打进巴尔干奠定了基础。对此,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得意地说:“我初到俄国的时候是一个穷姑娘,是俄国使我变得富有,但是,我已经用亚速、克里米亚以及乌克兰回报了她。”〔英〕马里奥特:《东方问题》,第164页。

在18世纪内,俄国通过掠夺瑞典、波兰和土耳其等邻国,在欧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俄国不仅拥有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并在那里建立起新都,还通过两次俄土战争得到了黑海的一些港口。经过对波兰的瓜分,俄国将自己的边界向西扩展到欧洲大陆中心,且又将普奥两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就为它日后夺取欧洲霸权奠定了基础。难怪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口出狂言:“要是我能够活上两百岁,整个欧洲必将置于俄国统治之下。”弗罗伦斯基:《俄国——历史与解释》,转引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上,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