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是将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浓缩、简化后,以百分比或指数形式表现的财务报表各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有所了解,进而对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判断。
2.4.1 短期偿债能力或流动性指标
企业负债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故偿债能力分析也可相应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我们首先讨论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也叫做企业的流动性(liquidity),所以,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也叫做流动性分析,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亦称为流动性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两个主要指标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流动比率反映了对每一单位一年内到期需要用现金偿还的债务(短期负债),企业有多少在同样时间内可以转换为现金的资产(流动资产)与之相对应,因而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要大于1。因为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表明净营运资本为负值,企业在一年内能够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小于同期内要到期的负债,这对正常的企业是非常少见的。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企业遇到了财务困难,它将会拖欠和延缓支付应付账款,增加短期银行贷款,等等。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负债增加的速度超过流动资产的增加速度,使流动比率下降。因此,较低的流动比率通常表明企业在偿还短期债务方面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但流动比率过高,说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资金利用效率将降低,也应注意避免。
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80和1.83,是较为正常的数值。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中各项资产的变现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资产要么本身就是现金,要么是企业可以强制对方兑现的债权,变现能力较强。而存货需经过销售后才可能变为现金,其变现受到能否及时销售、能否按账面价值或企业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变现能力较差,在公司清算时也最容易贬值。为此,将前一类资产称为速动资产,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称为速动比率(quick ratio or acid test ratio)。
由于企业流动资产中非速动资产主要由存货构成,因此速动资产常常简单地用“流动资产-存货”表示,所以,速动比率通常表示为:
与流动比率相比,速动比率反映了企业运用能够较迅速地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由于速动资产只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因此速动比率的数值不一定大于1,很多经验表明,速动比率的数值在0.8到1之间较为合适。三元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85,也属于正常状态。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一般来讲应收账款属于速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但由于我国近年来许多企业连环欠债现象严重,商业资信较差,应收账款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中一项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
其他流动性指标
下面介绍另外两个流动性指标,现金比率和净营运资本与总资产之比。
现金比率为现金与流动负债之比,债务马上就要到期的债权人或许对此感兴趣。
三元公司2005年与2006年的现金比率分别为0.18和0.11。2006年现金比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公司2006年来自资产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满足流向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需求,不得不动用公司存量现金向债权人和股东支付现金。
净营运资本是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投入在流动资产上的数额,因此是企业短期流动性的绝对额。
三元公司2005年与2006年的净营运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分别为0.31和0.33。
2.4.2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用于揭示企业在长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或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能力。用于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有以下几种: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的定义是总负债比上总资产,反映了企业资产总额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得到的。
资产负债率越高,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债权人在企业清算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以三元公司为例,该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资产负债率均为59%左右,表明三元公司59%的资金来自于债权人(包括自然负债)。如果该公司清算时总资产变现价值扣除清算费用后低于其账面价值的59%,则债权人将不能全部收回自己的债权。因此,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其偿还负债的能力相对较强,债权人的债权也比较安全。
资产负债率可以有两个另外的变化形式,即债务权益率和权益乘数。债务权益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的相对关系。债务权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乘数是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比,计算公式为: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知道资产、负债和权益中的任何两个,就可以计算出另一个。因此,资产负债率、债务权益率与权益乘数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就可以确定另外两个。
资本比率
我们知道,负债总额中的自然负债并不是债务资本,债务资本只包括全部短期借款和长期负债。所以,前面讨论的债务权益率并没有反映企业资本来源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率。为了反映企业资本来源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率关系,人们引入了资本比率,即债务资本与资本总额的比率。
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资本比率均为0.44。资本比率的一个变型是用债务资本比上权益资本,这又被称为企业的资本结构。
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资本比率分别为0.8。
由于流动负债经常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短期借款也较多的是企业为经营资金的周转而借入的。相反,企业的长期负债更多地与企业的融资政策相关联。而且长期负债的债权人的投资目的也更多的是一种资本投入。因此,很多时候,人们更关心企业的长期负债状况,长期负债率或长期资本结构就是这一特征的反映。
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长期负债率均为0.33。
利息保障倍数
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另一个指标是利息保障倍数(times interest earned),它等于息税前收益(EBIT)与利息支出的比值。
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的是企业静态偿债能力,或者说企业在清算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变现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反映的是企业动态的偿债能力,或者说,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创造收益来偿还债务的能力。比如,利息保障倍数等于4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收入扣除所有经营成本和部分或全部应偿付的资本本金后,还超过应支付利息的4倍。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3.66和3.43。
现金涵盖率
利息保障倍数以息税前收益作为分子,扣除了折旧和摊销,但折旧和摊销并不是现金流出,而利息则几乎肯定是一项现金流出。所以,从企业可用于支付利息的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可以把折旧和摊销也纳入进来。
息税前收益加上折旧和摊销通常缩写为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s,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现金涵盖率分别为4.66和4.57。
2.4.3 资产运用能力指标
资产运用能力是指企业对各项资产的运用效率,常用的反映资产运用能力的财务指标有以下几个:
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期
存货周转率是销货成本与存货价值之比。
存货可以用平均存货((年初存货 +年末存货)/2),也可以用期末存货。相对来讲,平均存货更能反映企业一年内的实际存货状况,因此用平均存货更好一些。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存货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货周转率高,说明存货管理较好,利用效率高;存货周转率低,说明企业存货管理不良,产供销脱节,存货利用效率低。过多的存货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占用,增加利息负担,使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减弱。如果企业存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应认真检查企业的存货情况,看看是否有些存货已失去使用价值,并做出相应处理,修正存货水平。
由于存货是按照成本计算价值的,因此用销货成本作存货周转率的分析显然是合理的,如果得不到销货成本的数据,也可以用销售收入代替销货成本,但其反映问题的准确性将有所降低。
按照平均存货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存货周转率为6.2;按照年终存货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6.2和5.55。
用全年天数除以存货周转率,可得到存货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反映了平均多少天存货可周转一次。
按照平均存货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存货周转期为58.9天;按照年终存货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存货周转期分别为58.9天和65.7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期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全年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之比。
应收账款可以用平均应收账款((年初应收账款+年末应收账款)/2),也可以直接用年末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相同,用平均应收账款做分母更好一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利用效率,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也反映了企业信用政策的宽严程度。与其他资产一样,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投资,其目的是促进销售,减少存货。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每一单位应收账款产生的销售额大,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高,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回货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企业流动性比率低的不足。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企业将有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造成自身资金周转困难,同时还需要从银行大量融资,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但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说明企业的信用政策可能太紧,致使应收账款数额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销售。
应收账款是因企业赊销而产生的,因此其周转率的分子应为企业的赊销额。但对外部人士来说,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只能了解到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难以得到确切的赊销收入,因此也常用销售收入代替赊销收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
按照平均应收账款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23;按照年终应收账款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75和8.57。
用全年天数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得到应收账款周转期或平均收款期。
按照平均应收账款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应收账款周转期为39.5天;按照年终存货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存货周转期分别为41.7天和42.6天。
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与资产价值之比。根据资产的不同,可以有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固定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之比。
与前面的分析相同,固定资产净值可以用平均值,也可以用年末值,但平均值更好一些。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其数值相当于一元钱固定资产产生了多少元的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高;反之,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低。利用固定资产周转率进行效率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指标的可比性。固定资产是以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计价的,而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存在,会造成许多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远高于其净值。这样,就会造成新企业虽然实际固定资产利用率高于老企业,但由于其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较高,净值较高,因而其固定资产周转率反而低于设备购置费用低、固定资产净值低的老企业的现象。所以,有时固定资产周转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资产利用效率。
按照平均固定资产净值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为9.23;按照年终固定资产净值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分别为8.23和9.06。
总资产周转率为销售收入与总资产之比。
按照平均总资产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为2.67;按照年终总资产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2.47和2.53。
净营运资本周转率为销售收入与净营运资本之比。
按照平均净营运资本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净营运资本周转率为8.35;按照年终净营运资本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分别为7.92和7.74。
2.4.4 盈利能力指标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经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权益报酬率等。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定义为企业税后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它反映了企业单位销售额创造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产品售价中利润含量的高低。
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9%和2.1%。
经营利润率
经营利润率又称为基本盈利能力,其定义为:
经营利润率之所以称为基本盈利能力,是因为它反映了在排除不同财务杠杆和不同税制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使用所拥有的资产,从事主营业务(既是主营业务,当然应是公司赖以生存的盈利的主要手段)获取利润的能力。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经营利润率分别为4.4%和5.0%。
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return of assets, ROA)又称为资产报酬率,定义为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
与前面类似,总资产可以用平均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也可以用期末总资产,但用平均总资产更好一些。按照平均总资产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总资产利润率为5.66%;按照年终总资产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总资产利润率分别为4.70%和5.37%。
权益报酬率
权益报酬率(return of equity, ROE)又称为权益收益率或股东权益利润率,其定义为:
与前面类似,股东权益可以用平均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2),也可以用期末股东权益,用平均股东权益更好一些。按照平均股东权益计算,三元公司2006年的权益报酬率为13.86%;按照年终股东权益计算,三元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权益报酬率分别为11.43%和13.23%。
2.4.5 市场价值指标
市场价值指标是一组与公司股票市场价格有关的指标,主要反映了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所取得的业绩和未来前景的满意程度。如果公司其他各项财务比率均有良好表现,则通常投资者会看好公司股票的前景,市场价值比率也会较为理想。
市盈率
市盈率(P/E ratio)为股票的市场价格除以每股收益(EPS),或公司股票的市价总值除以净利润。
每股收益=(税后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票总数
市盈率的倒数相当于按照股票市价计算的权益收益率。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看好这一公司的股票,认为该公司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因而在该股票提供的每股收益与其他股票相当的情况下,愿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这一股票。一般来讲,股票市盈率较高的公司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关于市盈率和股票价值的问题,我们在后面讨论股票估值时还会进一步讨论。三元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有1000万股,它的每股收益为0.163元。如果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2元,则它的市盈率为12.27倍。
市净率
市净率也称为市价与账面价值比率,其定义为:
这一指标同样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的判断。资产利用率高,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将有较高的市净率。三元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有1000万股,如果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2元,则它的市净率为1.62倍(三元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为1232万元/1000万股=1.232元)。
2.4.6 经济增加值
前述财务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但源于财务报表的指标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它们没有直接考虑权益资本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权益资本成本)。比如,损益表的净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了各项成本费用以及税金支出后的余额,是归属于权益资本投资者的收益。但是,即使一个企业的净利润是正的,仍然不能说明这个企业真正为权益资本的投资者创造了财富,使其价值得到增加。因为对权益资本投资者来说,净利润只相当于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扣除相应的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他们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称必要收益率)。比如,权益资本的投资者为企业投入了100万元,要求的年回报率是10%,这意味着一年10万元的回报。但如果企业只取得了一年5万元的净利润,显然没有满足权益资本投资者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企业非但没有给股东创造回报,反而使他们的投资贬值。因为按照10%的收益率要求,5万元的回报的价值只有50万元,不是100万元。
为了克服会计指标的上述不足,人们引入了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等于公司资本(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和)产生的税后营业利润(经营利润)减去这些资本的成本。从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就是用资产净值或投入资本产生的税后营业利润减去运用这些资本的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各类资本来源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乘以它们各自的成本的和。
比如,三元公司2006年的平均借款(即债务资本总额)为936万元[(976+896)/2],当年支出利息为112万元,债务资本成本为12%(112/936)。由于三元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所以债务资本的税后成本为7.2%[12%×(1-40%)]。我们前面假设三元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为1000万股,每股价格为2元,如果假设这一股票价格始终不变,则三元公司在2006年年初的权益资本市值为2000万元。假设其权益资本成本为15%,则三元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
关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我们在后面讨论资本成本时,还要给予更加详细的讨论。
经济增加值中的税后营业利润是指息税前收益乘以1减去公司所得税税率。
由于利息支出是债务资本的成本,已经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中考虑,所以在讨论税后营业利润时,我们要从属于全部资本的收益,即息税前收益出发。三元公司2006年的税后营业利润为:
税后营业利润=384×(1-40%)=230.4(万元)
三元公司2006年的经济增加值为:
经济增加值=230.4-2936×12.5%=230.4-367=-136.6(万元)
这表明,三元公司2006年虽然有盈利,但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是负的,即其资本收益低于相应的资本成本。权益投资者不但没有得到真正的投资回报,反而损失了价值。
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投入资本总额时,我们用的都是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其账面价值。这是因为,对权益资本投资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市场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