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结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1 反馈项目

反馈项目是由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应形式,一般用来表示“我在听呢”、“我很感兴趣”、“你继续说吧”、“我同意你的看法”。“你说的跟我想的一样”、或者“你说的事我以前不知道”、“原来这样”等意义。

反馈项目在会话中虽然信息量不大,但是对于会话的顺利进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讲话人在讲话时,总是注意捕捉反馈信息,时刻关注对方是否在认真听,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听明白了等等。如果缺少这些信息,会话就很难继续进行。

反馈项目可分为言语性和非言语性两种。典型的言语性反馈项目有“嗯”、“噢”、“啊”、“对”、“是”、“是啊”、“是吧”等等。非言语性的反馈项目主要是点头,还有眼神,面部表情等。非言语性反馈项目通常伴随言语性反馈项目同时出现。

不同的言语性反馈项目的表达意义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 “嗯”

“嗯”通常所表达的意义是“我在听呢”、“继续说吧”,对说话者所说的话加以肯定的意味较弱。常常有听话者在“嗯”后加以反驳的例子。(参见例(2.14))。

②“哦”、“啊”、“是吧”

这一类反馈项目所表示的意义主要是“原来是这样”,“我以前不知道”。如例(2.11)、(2.12):

例(2.11):

甲:他不是原来在加州吗?

乙:原来不在加州啊在夏威夷。

→甲:噢。

乙:他爱人也带去了。

→甲:啊。

例(2.12):

甲:说这个考清华的这个这个学生吧::

夏天的时候人家在外面乘凉(·)他根本不去(·)不出门的。

→乙:是吧。

甲:整天就关在家里(·)纱门纱窗关在家里。

→乙:噢::是吧。

在会话过程中,有技巧的说话人常常会有意识地寻求反馈信息,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否已经被听话人接收,从而决定是否继续说下去。如例(2.14)中的1、3后面说话者发出一个拉长音节的“啊”,就等于提醒听话者,“我要说了,你注意听啊”,或者等于询问听话者:“你在听吗?”得到乙的肯定的反馈信息“嗯”后,甲就接着往下说了。“别左买一个,右买一个”后面的“啊”具有更明确的提醒作用。在得到“嗯”的反馈后,又接下去说。这样能使说话人时刻了解和判断听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接收及理解情况,从而决定是继续说下去,还是停止,还是回过来解释、重复、澄清,使听话人能够跟上说话人话语的发展。例(2.14)6中的“喽”也有这样的要求反馈的提醒作用。

对于哪些言语和非言语形式属于反馈项目,现在意见还不一致。表示同意的点头和表示赞同的语词属于反馈项目,意见比较一致,其它则有分歧。Duncan,S. and Niederehe,G.(1974:236)认为,反馈项目还可以包括由听者来完成说者的句子的现象,以及请求简短的澄清、重复等。而Sacks则没有把这些算作反馈项目。但Duncan和Niederehe对此也有疑虑。因为对于某些很长的反馈项目,特别是那些简明的复述,则不能确定它是反馈项目还是话轮。根据直觉,有些较长的反馈项目具有话轮的性质。有人反驳Duncan 和 Niederehe的观点(黄衍,1987),认为由听者完成句子和听话者要求澄清事实以及简短复述都不算话轮,其理由有二:一是反馈项目应该是简短的;二是反馈项目一般不提供内容上的新信息。但是,单纯以形式的简短和不提供新信息为标准来识别反馈项目是不完全的。

笔者认为,反馈项目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 由听话者发出;

2) 客观上不打断说话者的话轮;

3) 主观上没有索取话轮意向,而是鼓励说话者保持话轮;

4) 形式上比较简短;

5) 内容上不提供新信息;

6) 不充当对答结构的引发语。[1]

所有反馈项目都必须具有这六个特征,它们是确定反馈项目的必要条件,违反其中任何一条都不能算作反馈项目。但是这些条件必须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比如,由听话者发出的在客观上不打断话轮的言语形式并不都是反馈项目,附属话轮也具有1、2两个特点。[2]另外,也不能只用4、5两个条件作为衡量反馈项目的标准。因为有的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言语成分并不是反馈项目。如例(2.13):

例(2.13):

上例中的6也比较简短,也没有提供新信息,但它不是反馈项目,因为乙的话“是吗”迫使甲中断原来的话轮,对6的提问作出回答,这违反了反馈项目的第2和第6两个条件,所以不应算作反馈项目。而4中的“噢”应该算作反馈项目。因为“噢”没有打断甲的话轮。甲在5中的话是接着3继续说的,没有中断,并且符合所有的反馈项目的条件,因此应看作是一个反馈项目。

运用这些条件,我们可以区别出象“嗯”、“啊”、“噢”、“是”、“对”这些常常充当反馈项目的词语,在什么时候不能算作反馈项目。以最常见的反馈项目“嗯”为例:

例(2.14):

例(2.15):

例(2.16)

例(2.14)中的2、4、7、10、12中的“嗯”均为反馈项目。其原因是,它们都是由听话人发出的,没有中断说话人的话轮。实际上1、3、5是甲的一个连续的话轮;6、8是乙的一个完整的话轮;9、11、13构成甲的另一个话轮。因此,例(2.14)是由四个话轮构成的会话片断。其中所有的“嗯”均为听话者向说话者传达“我在听,你说吧”这样的信息,是在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而不是相反——打断对方,索取话轮。而且它们也符合反馈项目的其它条件,所以都是反馈项目。

例(2.15)中的 6很明显是乙要求甲重述,甲正确领会了乙的意思,在 7中重述了5中的话后继续话轮。这样6既打断了甲的话轮,又是对答结构的引发语,所以不属于反馈项目。例(2.15)中的2与6性质相同,但乙要求甲重述的提问被甲忽视了。这种忽视往往是因为“嗯”在表疑问时语气相对较弱,有时是心不在焉的表现。乙在4中的话“他都订的”显然是回答1中甲的问题,说明乙在用“嗯”表询问时确实是心不在焉的,实际上他已经听到了甲的问题。所以在乙说过了3中的话之后,才回答1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在2后甲应该重述在1中说过的话。不能因为这种重述的缺失就把2中的“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而应该看作是没有回答的询问。

例(2.16)中的 6是一个拉长音节的“嗯”,用平调说出,表示打算接过话轮,回答甲在5中的提问,但是由于一时没有想好如何表达,就用拉长音节的“嗯”作为接受话轮的信号。这与反馈项目没有索取话轮意图这一条件相背,所以在这里“嗯”不属于反馈项目。

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区分出单独出现的“啊”、“噢”等反馈项目在不同情况下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和不同功能。

笔者认为,判断会话中哪些属于话轮,哪些属于反馈项目,必须用所有这些条件和标准来衡量,不能违背其中任何一条,这样就能解决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如 Duncan,S.和Niederehe,G. (1974:236)关于完成句子、请求澄清、简短重述等也属于话轮这种提法所引起的分歧。(转引自黄衍:1987)

1) 完成句子的例子:(Sentence completon):

A:……eventually, it will come down to more conctete issues……

→B:As she gets more comfortable.

A:and I felt that……

2) 要求澄清事实的例子(request for clarification).

A:……Somehow they're better able to cope with it,

→B:You mean these anxieties, concern with it?

A:Possible that other people have……

3)简短重述的例子(brief restatement):

A:……having to pick up the pieces,

→B:the broken dishes, yeah;

A:but then a very……

笔者认为,这些例子部不属于反馈项目。因为它不符合上面所说的反馈项目应具有的大部分特征。

例1) 中B的话既提供了新信息又不简短,而且打断了A的话轮,所以B的话不是反馈项目。

例 2) 中B对上面的话提出疑问,打断了A的话轮,所以也不是反馈项目。

例3) 中 B的话提供了新信息,补充 A的话。所以也不是反馈项目。如果B重复,“the pieces”不提供新信息,才可以被看作是反馈项目。

[1] 关于“对答结构的引发语”问题,请参阅本书第四章的4.1节。

[2] 关于“反馈项目,附属话轮”问题,请参阅本书第二章的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