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萧条与美国的保护主义对外经济政策和世界贸易局势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世界上造成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变动,也重创了美国经济。据统计,从1929年10月纽约证券市场崩溃到1933年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29年的1044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742亿美元。美国工人总收入由530亿美元下降到315亿美元,农业总收入由119亿美元降到53亿美元。美国进口由1929年的43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3亿美元,出口下滑速度更为明显,由1929年的52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底的16亿美元。其中小麦出口价值由20年代的2亿美元下跌到1932年的500万美元,而身为汽车大国的美国汽车出口从1929年的5.41亿美元下跌到1932年的0.47亿美元。
严重的经济萧条引起了美国国内经济保护主义的狂潮。1932年3月24日,美国国会以53票对31票通过了美国有史以来征收最高进口关税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它一共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制成品的关税,其中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提高到48.2%,其他商品的税率提高到34.30%。然而,提高关税的做法非但没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还使得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更加恶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家和贸易出超国家,美国大幅度提高关税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世界贸易,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战。同时,作为“一战”后世界的债主和经济复苏的资金提供者的美国停止了美元的大规模输出,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支付体系。在经济危机的大潮下,世界各国相继退回到了保守的经济民族主义。1932年渥太华会议建立了包括英国和加拿大等英联邦成员国在内的帝国特惠区制度,并以此将美国的商品阻挡在了门外。在欧洲大陆,纳粹德国正在大肆建立排他的易货贸易制度。在东亚,日本也通过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对贸易进行保护和管控。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总量下降了66.1%,美国则下降了76.5%。对美国来说,高关税导致的国内物价飞涨使得老百姓难以忍受,出口的猛跌更使得美国经济形势雪上加霜。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5%,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29年的三分之一。
大萧条时期胡佛的对外经济外交政策以恢复国内经济为重心,他不认为美国经济的恢复取决于对外贸易的回升,而一直相信美国能够自己解决自身问题,“美国能独立于其他国家而大幅度地恢复经济。”虽然胡佛一反战后共和党拒绝参加任何欧洲经济会议的惯例,承诺将参加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但前提条件依然是关税和战债问题必须排除在会议议程之外。胡佛在其任期快结束时仍然认为,美国的经济危机源自欧洲,如果斯穆特·霍利关税被减少,那么“杂草就会长满一百个美国城市、一千个县的街头。教堂、医院和学校都会荒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处于低谷,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经济的恢复更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