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6—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全国政协办公厅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及政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全国政协办公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持续开展电子政务工作,并将信息化成果应用于服务委员履职和政协工作、服务机关工作的各方面。

一、总体发展情况

全国政协办公厅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信息化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先后在基础环境建设、服务委员履职和政协工作、官方网站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经过统筹规划、建设实施、提升改造等不断迭代推进的信息化建设,全国政协办公厅已经形成了内部工作网和外网局域网两套物理隔离的网络信息系统,分别部署面向全国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参政议政履职服务的信息系统和面向机关工作服务的办公业务信息系统,分别集成在工作网门户和政协官网门户上,经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后,实现“一点登录,全网使用”。

(一)为全国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等机构搭建了“网上办公”及“网上履职”的信息化平台

通过网上办公平台,改变了原有纸质提交提案、社情民意和大会发言等信息的“慢”方式,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交并通过网络阅读相关资料的“快”目标,为全国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履职服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

(二)为政协会议及机关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会议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的会议工作管理系统,实现了会议文件、席次、报到、请假、总务等管理。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各委员驻地通过视频“面对面”,统一协调工作,实现会议的指挥调度。通过记者采访管理系统,实现记者报名及记者采访登记管理功能。会议文件阅读系统,实现了会议文件的电子阅读,减少了大量纸质文件印刷,节省了资源。这些为会议提供保障服务的系统,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机关工作服务的提案管理系统、社情民意管理系统、信访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机关事务管理系统、短信协同办公等应用系统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实效。

(三)具备了相对完善和安全的网络基础平台和规范的运维保障体系

物理隔离的两套网络系统,具备了网络边界防护、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审计监控等管控能力。制定了门户网站、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等运行维护规范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了重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内容

(一)政务数据资源体系

经过多年积累,全国政协办公厅已形成提案、社情民意、视察调研等业务应用数据库,同时针对政协工作及机关工作形成包括档案数据、政协委员数据、文史资料等基础数据库,存储了大量委员履职数据资源和业务数据资源。制定了相应的数据资源标准体系,保证了数据格式、内容的标准化。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委员、人事、提案等基础数据资源共享工作,规范共享方式、界定共享范围、提高数据利用有效性和社会问题预见性。同时,正在梳理各部门数据共享的目录、范围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管理及共享的权责。

(二)业务协同体系

内部工作网部署了面向机关工作服务的办公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非涉密办公业务的电子化办公。已建成的会议工作管理、提案管理、基础信息采集等应用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相互对接和业务协同,其数据统一从委员系统和人事系统两个基础类数据库提取,形成的应用数据库及专业信息资料数据库统一存储,为业务工作提供统一服务。

(三)政务服务体系

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科学规划,统筹部署,建设为中国政协网、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的委员办公平台系统、为政协工作和机关工作提供保障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探索创新服务政协会议方式方法,开展了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目前,已将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录播视频在中国政协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网和人民政协网等网站上线,取得了较好反响。大会和常委会期间,通过政协官网,对大会发言和新闻发布会进行网络视频直播。

(四)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要求建设了物理隔离的内部工作网和外网局域网。按分级保护设计的政协办公厅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开始建设,建设完成后将安全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内网。

(五)标准规范体系

首先,为规范机关信息系统建设,编制了《总体标准》《元数据标准》《术语标准》《数据转换和接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框架)》等12项工程规范标准文档,制定了《全国政协数字证书管理办法》《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系统监控、运维管理规范》等制度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协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系统,为系统应用、运行维护提供了必要的管理依据和措施保障。

其次,强化数据和系统的集成标准以及互联互通标准,加强各个系统兼容协同,信息资源共享。在遵循国家颁布的电子政务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导下,制定和采用具有前瞻性并成熟可用、满足易于扩展的标准规范,使之能满足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建设要求,满足系统规范建设、科学管理、合理运行的需求,为各项业务系统提供有规范意义的标准体系。

(六)组织保障

全国政协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办公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履职信息技术保障等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提出工作要求。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领导要求,统筹负责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信息中心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常设机构,按照“五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

(七)安全保障体系

为适应国家安全保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要求,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一体建设原则,建立了覆盖网络物理设施、主机、应用、数据和恢复的防护、监测、应急处置、身份认证、灾备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全国政协办公厅是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参加单位。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了政协全会、常委会、双周协商会及国家重要会议及活动期间的重要保障联防联动工作机制。

三、典型案例

全国政协办公业务资源信息系统项目,2007年8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发改投资发〔2007〕2120号)并开始建设。全国政协办公业务资源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团体和公众。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全国政协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协机关内部业务单位之间、政协机关及民主党派团体之间、政协机关与政协委员之间、政协机关及公众之间、政协委员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项目的建设特点,一是统筹规划、急用先建,促进了系统建设效果的逐步展现;二是数据集中、应用分布,体现了工程建设与业务需求的紧密结合;三是集成共享、适度交换,有效地支撑了业务流程的整合;四是统一认证、分级授权,实现了系统单点登录和权限管理;五是规范管理、全面监控,确保了安全和网络及运维的一体化管理;六是适应需求、优化调整,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项目建设是全国政协截至2017年8月为止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覆盖办公业务最广泛的一次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了机房改造、综合布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主机、安全防护、数据库等支撑平台建设;办公厅内外网门户网站、委员和机关人事两个核心数据库,以及面向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服务的信息化平台、面向机关工作服务的办公业务系统;实现了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的单点登录;编制完成了项目的标准规范体系,应用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边提高”的建设原则,为政协履职提供服务保障,为机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创造了条件,为提升人民政协形象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国产设备及软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为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作出了表率。“提高了大会工作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了会议效率,受到了委员的欢迎。”

全国政协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一直遵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部署原则,从全国政协工作对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以总体规划、标准规范、总体设计为指导,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务求实效。

四、问题和不足

(一)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就要求要自觉把政协信息化建设放到国家信息化全局中去考虑。信息中心作为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化部门,面对新的形势,要承担更多信息化管理职能。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需加强各方面保障,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稳定队伍。

(二)经费保障

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复杂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有足够持续性的资金用以保障电子政务工程稳定长效的运行。信息化预算不能突破上一年的基数,就不能确保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三)顶层设计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效整合,对全国政协核心职能支撑的协同性较高的业务系统尚未形成,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共享、协调有待加强。

(四)安全保障问题有待加强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需对办公厅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加固,不断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委员、工作人员对移动办公平台的需求不断增强,亟须提供一套应用完整、信息安全的移动办公支撑平台。目前,国家在移动应用安全措施方面尚未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这直接影响了面向政协工作、委员履职信息化服务方式的运用。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协同。建议进一步强化对跨部门跨地区政务信息化工程的统筹指导,给予工程牵头部门更大的权限以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促进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建议在电子政务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各部门现有行政管理体系,同步考虑深化信息化应用和改革行政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

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建议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由内部管理向公共服务方向发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设施,并统一线上线下服务体系,规范全国范围内服务流程与服务标准,提高公众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四是加强项目立项、预算、审计等工作的统筹,确保建设经费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