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之症结与统制
一、 中国经济之本质——从农矿工商交通金融及财政方面分析中国经济之中古性与半殖民地性
二、 中国经济之症结——现代化自主经济之建设——经济的,政治的,及社会的建设因素之分析
三、 中国经济之统制——沿革,先决条件,及基本问题(交通,衣料与粮食,及贸易与汇兑等之统制)
国民经济,因时因地而异,甲国之经济与乙国固不相同,即在同一国家,中古时代之经济与近代之经济亦复大相径庭。兹请就中国现代经济之本质加以分析,然后更进而研讨因此种经济发生之症结及其统制之方。
一、 中国经济之本质——中古性与半殖民地性
中国经济之本质,言人人殊,甚有各执一词而彼此不相容者,数年前崇尚马克思各派对于中国经济之为封建式的抑系资本式的争执,即其一例注88。惟纵观事实,详察变迁,吾人以为中国经济之本质,固甚明显,无庸置辩。本质维何?其最显著者厥有二点:一曰中国经济之中古性;一曰中国经济之半殖民地性。我国经济现象既尚濡滞于中古经济之范畴,故一切经济问题,均当以如何使之现代化,而得与欧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以谋共存共荣为前提。以往我国以中古式的经济,与久已经济现代化之欧美各国相周旋,而不至沦为殖民地者,殆属万幸,设今后仍不急起直追,以促进我国经济之现代化,则即此半殖民地之地位,恐亦不能长此苟延矣。兹请进而分析我国经济本质之二大特征,以证吾言之不谬。
(甲) 中古式的中国经济注89 中古经济与近代经济之异点甚多,举其荦荦大者,则前者为地方经济,后者为国家经济或世界经济;前者为农业经济,后者为工商经济;前者为手工经济,后者为机械经济。盖中古时代之经济组织,以地方为单位,此一单位与彼一单位之间,虽亦偶有往来,以通有无,然交易究未发展,各经济单位,多赖自足自给,以农业为主要收入,而以工商业辅佐之,举凡一切经济活动,鲜有大规模经营者,群以劳力为主体,绝无机械之引用。注90
我国经济自海禁开放以来,亦渐有现代化之趋势,但为时将及一世纪,而成就殊少可观。舍沿海沿铁路之数大城市及近海近铁路之少数商埠外,内地农村之中古经济组织依然根深蒂固,未见若何动摇。生产方式既未脱以劳力为主体之穉态,消费方式亦未有何等显著之变动。惟间有藉舶来品之接济而为现代式之享受者,然此种消费之现代化,适足以延长本国生产组织之中古性,而授予帝国主义国家以强化经济侵略之良机耳。
试以我国经济活动作一面面观,就农业,工业,贸易,交通,金融,财政各方面加以分析,则中国经济之中古性,更属了如指掌。我国之农业,一如中古时代,仍为人民之绝对主要职业,故全国农民,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三注91。或谓苏俄,法,意等国,亦以农业为主,与中国无异,诚如子言,将亦被列于中古经济之林乎?虽然,农业经营,有规模大小之别,农耕方法,更有手工与机械之分。我国之农业经营,有数特点,为非上述各国所共具者,其一:中古式之条地制度,仍为习见现象,平均五十亩之田场,恒非集中于整块土地,据调查所得,有分散至九处不同地点者注92。其意以为设低田被水,则高田尚可望丰收,若高田被旱,则低田或可期无恙,至于对农地利用之耗时废力,则不暇计及也。其二:农业生产,规模狭小,资本之利用恒减至最低限度,而劳力之消耗则适得其反,驯至产量减少,仅足自给,即使偶有剩余,运销他埠,其交换所得,亦不过以之为购置一二舶来品之用而已。
我国工业仍为农业之附庸,亦与中古时代无异。农民恒于农暇从事于工业品之制造,以为副业。以举国必需之衣料棉布为例,则五分之四之产量,仍为农民家庭之手织机所生产注93。他如蚕丝毛麻之织造,亦为农家之主要副业。食品如面粉油酒,日用品如皂碱筐篓之类,艺术品如花边刺绣之属,亦无一而非农家之副业注94。即以集中城镇之工业而言,其生产技术与组织方式,仍多中古工业之遗迹,多赖手工,以事制造,组织行会,以便统制,至近代工会之组织,及机械之利用,虽非鲜见,究未普及也注95。
中国之贸易,分国内及国外二部,国内贸易之基本组织,厥为中古式之市集,农产品之生产,既多以自给为主,其流入市场部分,均藉市集为外销之依据注96。现代销售组织如交易所之类,只见于大宗商品如纱花面粉及杂粮等注97。商品之参差不齐,掺水掺杂之习见不鲜,以及度量衡与币制之紊乱,均为大规模贸易发展之障碍注98。至国外贸易,中古色彩更为浓厚,进出口贸易,如中古时代之英国,完全操纵于外人之手;外货进品,固尽由外商经营,即上货出口,亦莫不惟外商是赖。世界各国久已停征之出口税,而我国尚未废止,世界各国久已开征之保护关税,我国则反因列强之牵制,而未能尽量实施。国外贸易为我国经济现代化之首要媒介,然以每人口之国外贸易额计,则我国仅及台湾注99之十七分之一,菲岛之九分之一,高丽之六分之一,安南之三分之一注100。当然,地域增大,每人平均国外贸易额有低减之趋势,但与美俄等大国相比较,则为量之微,亦可概见矣。
中国之交通,水赖民船,陆赖大车,两者俱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间或佐以风力。新式交通利器如铁路轮船汽车之类,均已见诸引用。然以我国幅圆之大,人口之众,已有之新式交通设备,直如杯水车薪,影响所及,至为有限。铁路之建筑,又多囿于一区,未能合理分配,西北之蒙新宁甘青藏及西南之川滇黔桂等广大面积,几无铁道之可言注101。轮船之行驶,以南北洋为主要路线,长江次之。长江上游,大轮未能全年通行,黄河流域,则几无轮船之踪迹。公路之建筑,年来虽甚努力,然以汽油之昂贵,其利用仅限于军事需要,无与于民众经济之发展。从目下国民经济之立场言,则公路之建筑,殊无足轻重也注102。
以言金融,亦未脱离中古时代之遗迹,金融组织之深入民间者,厥为钱庄,典当与合会注103。新式银行制度,仅见之于通都大邑,即在内地之重要城镇,亦多未有分行之设立注104。年来一般银行,感于游资充斥市面之不利,已有利用农业合作,作农村之投资者,然为数甚微,仅在千万元上下,其于农业金融,裨益甚浅注105。币制为交易之媒介与价值之标准,自宜全国划一,通行无阻,始能尽流通货物贸易及维持标准价格之任务,然我国情形则适得其反。我国币制之混乱与复杂,为古今中外所罕见,较诸欧洲中古时代之情形,尚有过之。我国名为银本位,而流通于民间者,实非银本位而为铜本位注106,是以生活费指数之编制,恒须银铜兼顾,除以银币计算之指数外,尚须佐以铜币计算之指数,方能窥见全豹。甲地银币之价值,既与乙地有异,甲地铜币之价值,亦与乙地不同。硬币如是,代表硬币之纸币亦然,故在白银国有令颁布之前,时语有谓我国钱庄之惟一职务为货币之兑换,而持一元货币之旅客,经数度兑换后,将尽失所有者,洵非虚语也。
我国之财政,在在显示其中古时代经济之特征,而税制尤然。厘金制度注107,虽已于数年前明令废止,但按之事实,类似厘金之征取,在边远及中央威信未及之省份,尚未完全绝迹。证之苛捐杂税之繁重,更为显著。据孔部长最近向五中全会宣称,谓民国二十三年内,苛捐杂税及田赋附加之已废除者,几达三千余种,为额约三千万元注108。其尚未废除者,虽无详确统计,然为数当不在少也。厘金以外,田赋为地方税收之大宗,我国田赋负担之不均,半由于征收制度之窳败,半由于田籍图册之散失。影响所及,造成富者有田无税,贫者有税无田之不平现象,耕者未受有其田之赐,而已被有其税之累注109。至于中央所征各税,如关盐统税以及烟酒税等,无一而非间接税,使税负之重轻,与财富之多寡,适成一反比例,与近代财政原则之以能力为征税标准者,背道而驰。他如出口税之仍见征收及沿岸贸易税之方获废除,均十足表示我国财政之尚未脱离中古遗迹,而为近代理财家之所诟病者也注110。
(乙) 半殖民地式的中国经济 殖民地之制,渊源于十六七世纪,而盛行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发生以后。盖经济组织,自产业革命以来,日益进展。驯至分工愈精,则国际经济组织之关联愈切。甲国之工业品自给有余,则必输往乙国以求售,而甲国之原料供给不足,亦惟取给于乙国,以为输入工业品之抵偿。工业进展愈速,此种相互关系亦愈密。甲国为谋维持此种关系之永久计,遂进而以武力攫取乙国之宗主权,乙国若不与抵抗或经抵抗而败北者,则即丧失其宗主权,而沦为甲国之殖民地矣。
我国自甲午战争以还,土地完整已成国人自慰之词,实际上已频遭割裂,名为独立国家,实早已沦为半殖民地。盖自甲午以还,全国各区,在不平等条约下,已被划分为若干势力范围,如西南之于法,长江流域之于英,满蒙之于日俄皆是也。在指定势力范围内,各国得要求开辟商埠,经营贸易,采矿筑路,创办工业。举凡华商所具有之经济利益,外商均得尽量享受,而外商所具有之特殊权利,转无华商均沾之机。于是外商藉条约之保护,作经济之侵略。使中古式之我国经济,在彼等之导演下逐步现代化。外商既经攫得如此优越之权力,自可予取予求,从心所欲,凡所作为,自无往而不有利于外商而有害于我国。此鸦片战后将及一世纪,而我国经济本质仍滞濡于中古式之一大原因也注111。
吾人于此,可进而分析我国经济组织如农业,矿业,工业,贸易,交通,金融及财政等现代化之过程及其现状,以明在外商支配下之经济现代化,无往而不具有半殖民地之色彩也注112。
就农业言,凡已由自给经济进而为市场生产之农产,如棉毛蚕丝大豆桐油之类注113,多以供给国外工业原料为生产前提,举凡价格之高下,与夫产量之大小,均决之在人。一旦国际经济发生恐慌,工厂因受不景气影响而缩减生产,则我国之农产品,即无脱售之机,农民经济,顿将破产,年来东北之大豆与江浙之蚕丝已被斥于世界市场之外,可为殷鉴。
就矿产言,自一八九八年以还,我国之矿权,几已丧失殆尽。一九〇六年以后,虽曾作一度之挽救,然卒以大错已铸,欲图亡羊补牢,已非其时注114。考我国现代化之矿业,首推煤铁。煤业经营,日商占三分之一,英商占七分之一。年来外商为图霸占中国之煤业市场,复不惜实施倾销政策,不以外煤输入而以外矿在华开采之煤与国煤相竞争,使国煤频受挫折,几难自存注115。铁苗之开采,情形较煤业尤为恶劣。我国炼铁工业,尚甚幼稚,所需铁苗,本属有限。然我国之铁矿业,则发展较速。东北与扬子江一带,已有十余铁矿,从事于铁苗之采取。惟产量较大者,又泰半为日商所经营,即华商所产之铁苗,亦因条约之束缚或借款之牵制,多须输往日本。夫以我国有限之铁苗,供强邻无厌之取求,恐不出数年,即将尽其所有。今辽宁已失,我国铁矿储量,已去四分之三,政府当轴,若不急谋制止扬子江流域一带铁苗之开采与输出,则我国之铁矿,将更陷于不可挽救之境矣注116。
就工业言,外商势力亦复甚大。一八九五以还,外商根据《马关条约》,先后在华开设工厂,自棉纺织业以至轮船制造,莫不一一经营。棉纺织业为我国最大之工业,而日商占其五分之二,英商占其十五分之一。他如天津之毛织业,东北之榨油业,上海之卷烟业,制船业及电气业,汉口之桐油精炼业,津沪汉之制蛋业,以及散布各埠之面粉火柴等工业,或为外商所独占,或为华洋厂商所平分,其势力盖有远出于华商之上者。抑外商在华经营工业,复有以出口原料之加工为目的者,如蛋品之制造,桐油之精炼,以及大豆之压榨等,一转手间,获利倍蓰,此尤为我国莫大之漏巵也注117。
我国之对外贸易,藉外人之提倡,自海禁开放以还,已有长足之进展。惟贸易性质,则具有十足之殖民地色彩。进口品泰半为制成品,出口品泰半为原料与半制成品。贸易组织规模虽称宏大,但无论进口业或出口业,多操纵于外商之手注118。国际汇兑为调剂国际贸易之金融利器,在白银国有令未颁布前,亦悉由外商把持,国人无自主之权注119。关税为控制国际贸易之不二方策,何种商品宜禁绝进口或出口,何种商品宜加税减税或免税,庶国内之基本资源,不致外流,幼稚工业,得免舶来品之摧残而自由发展,端赖关税税率之升降以为调节。反观我国,则关税自主权,自鸦片战争以还,早经丧失,数年前虽已经列强交还,然凡有重要设施,仍须先期求得列强之谅解,欲藉其为保护国内工业之利器,盖尚须有待也注120。
交通事业之发展,我国素称落后,以致统一局面,迟迟无从实现。新式交通之建设,虽已稍具规模,然考其建设之动机,则不得不归源于外商之急图中国资源及市场开发,以谋利润之榨取。我国内河及沿海航行权,经不平等条约开放以后,轮航事业,自始即由外商经营,以迄今日,大洋航运,固尽由外商专利,即沿海与内河航运,亦为外商所霸占,是以全国轮船吨位,英日合占三分之二,而我国只占三分之一注121。我国铁路,虽泰半名为国有,然建筑款项,多藉外债,实际每受外商之牵制。驯致沿铁路区域,多成为外商之势力范围,国权之丧失,莫此为甚矣注122。
中国之金融,亦受外人势力之影响。外商银行在华势力雄厚,国外贸易以及外人在华投资,直接或间接,均赖外商银行之资助,以流通金融。国外汇兑受外商银行之控制,由来已久。自国府最近颁布白银法令,拟集中全国中外银行之存银于中央银行以来,华商银行,早已奉令实施,惟日商银行,则尚趦趄不前,采取观望态度,而不予遵循。外商银行在任何独立国家,不准有纸币发行权,其在我国,则已司空见惯,无法干涉。欧美各国之保险业,向无外人经营者,我国则适得其反,无论水火人寿等险,率多由外商承办注123。以言财政,我国因受外债之牵制,关盐各税之征收,向由外人越俎代庖,而税收所得,复悉数存入外商银行,坐令偌大款项,听人支配,以本国之资金,作外籍企业家调剂金融之用,而予本国工商界以莫大之打击,此诚令人啼笑皆非之现象也注124。
二、 中国经济之症结——现代化自主经济之建设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经济之二大特征——中古式与半殖民地式——相互为因,而造成百年来频于绝境之经济组织。内不足以言富国养民,外不足以言抗敌睦邻,欲改造而覆灭愈速,倡复兴而破产益甚,积极的建设既频遭挫折,而消极的无为亦非办法,举国惶惶,莫知所措。吾人于此,诚未敢放言高论,故为异说,以淆乱听闻,然居尝从事分析,一得之愚,冀以唤醒国人之注意,或亦可为自力更生之一助也。
考国家经济之现代化,端赖产业革命之进展。产业革命始于英国,时为一七七〇年左右。继起者一八三〇年有法国,一八五〇年有德国与美国,一八六〇年有俄国,一八七〇年有日本与我国。英法德美俄等国,先我国而有产业革命,其现代化程度,自亦较我国为高。至日本产业革命之发动与我国同时,而我国经济现代化之程度,则与之相去不啻霄壤注125,其故安在?吾人愿将影响我国经济现代化之因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作一简括之分析,以示我国经济之不能现代化而仍濡滞于中古式与半殖民地式经济之范畴者,盖非无因。抑欲图现代化自主经济之急切实现,设非先使各种因素俱臻于尽善尽美之境,即亦无由着手也。
(甲) 经济的因素 经济或生产因素有三: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各国经济组织之演变,胥以上述三种因素之转移为依归,其在我国,自亦不能例外。而欲图经济之改造,尤须先审察各种经济因素之是否齐备也。注126
(一) 土地:土地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或称自然,包括地上地下地边地空之一切富源,如农矿林牧,以及水产水力等均属之;狭义的土地,则仅指土地本身而言,凡与土地有关之气候雨水等均不与也注127。兹以限于篇幅,未遑一一探讨,只就我国之农矿及水力资源,作一概括的叙述。
我国号称以农立国,农业资源,宜甚丰富。然证之事实,则适得其反。年来农村破产,农产剧减,就粮食言,不足额达生产量百分之十四,就衣料如棉花言,消费量三分之一须取给于国外。他如烟草木材羊毛等农林牧产品,亦多藉舶来品以资挹注。食品与原料,俱感不足,国民生计,几将频于绝境,现代化之不可能,固意中事也注128。虽然,农业资源之不足,推究其因,半由于生产技术之落后与运销组织之散漫,半由于交通制度之欠善。迩者,国府方从事于铁路干线之完成与公路网之建设,若能早日见诸实现,则中古时代甲地货弃于市,而乙地饿莩遍野之矛盾现象,当可幸免,原料与粮食之生产,或亦勉可自给。若能更进一步,推广良种以增加产量,提倡合作以减低运费,则由不足自给而转为有剩余输出,恐亦非绝不可能之事。
就矿业资源言,我国煤矿,素称丰富,美,加,俄而外,煤矿储量即以我国为最多,惜大部分集中于交通闭塞之晋陕二省,而我国近代工业,则均位置于沿海区域,故迄今尚未大量开采注129。异日晋陕二省如能保全领土完整,不被强邻所侵占,而政府当轴亦能从事于二省交通之发展,将工业重心由沿海区域移置于内地各省,则晋陕煤矿之前途,定必不可限量。我国铁矿储量无多,仅占世界总储量千分之六,与西班牙同列居第十五位。辽宁失守后,四分之三之铁矿储量,已非我有,而剩余之四分之一,尤多位置于察哈尔及长江流域诸省,察省而外,长江流域诸省与晋陕相距过远,而不利于经济开采与提炼。铁矿储量之缺乏,及其与煤矿位置之不相毗连,实为我国经济现代化莫大之障碍。政府当轴,急应一方禁止铁矿出口,一方举行新苗勘察,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注130。石油储量,据估计我国仅占世界总储量十五分之一,不及美国储量之一半注131。石油为公路利用之先决条件,尤为现代国防之必需品。我国虽无海军,然从防空上言,石油亦为不可或少之基本燃料。即工业之发展,石油亦甚重要,而在小工业占优势之我国,一旦采用狄赛耳引擎以为动力机时,则石油之需要,自当更见迫切矣。
煤铁石油三项,为近代国家之基本矿源。铜为电业之母,银为我国货币本位,然我国之银铜储量,一如铅锌镍铝等项,均极有限,若欲大量利用,必须取给于国外。钨为近代钢铁业不可缺乏之调剂品,我国得天独厚,储量占世界总储量之大半。在我国钢铁工业尚极幼稚而不能利用该项矿源之际,实宜及早禁绝开采或出口,储以待用注132。
水力世有白煤之称,为煤藏缺乏国家如意大利,瑞典,挪威等国动力之惟一来源。中国可发展之水力,占世界第四位,仅亚于美国,印度与巴西。最大之水力,多位置于长江三峡,西江伏波滩及黄河龙门等处,可补当地煤储之不足。水力之已被开发者,为量虽极微小,而前途则颇有望也注133。
(二) 资本:资本为人造之财富,一国资本之多寡,恒视生产与消费差额之大小以为断。现代经济,一名资本经济,犹若中古经济之一名手艺经济。我国经济实仍濡滞于中古经济之范畴,故产业资本,颇感缺乏。自海禁开放以来,产业资本之积储,虽已稍具端倪,然为量究属有限,尚不足藉以为建设近代经济之基础。且我国之产业资本复多为外商所有,即国人之产业资本,亦多为官吏军阀与买办阶级囊中之物,而非来自民间者注134。职是之故,中山先生于民十左右,即盛倡利用外资以开发我国经济之议。国府成立以来,利用外资之声,虽时有所闻,然每有倡议辄遇阻难,每不能见诸实行。夫利用外资,不自我国始,欧美列强,早有先例。美国自欧战以还,虽有金元帝国之称,然欧战以前,固亦一债务国而非债权国也。战后之德国,亦为利用外资以图复兴之好例。惟利用外资,于投资国及借款国,应以互利为前提,始能收其成效而易于实施。我国对于利用外资,徒有空谈而未见诸实施者,盖亦由于互惠条件之未备耳。年来政局略见稳定,中央威权亦渐能取信于中外,正宜善筹利用外资之道,以为经济建设作未雨之绸缪也注135。
(三) 劳工:我国之经济因素,以劳工为最称完备。就量言则有过剩之虞,就质言,举凡勤俭灵敏耐劳诸美德,均兼而有之,故久为中外人士所称道。然以供给过剩,工价低廉,转为现代经济侧重机械利用之阻力。盖机械利用之动机,恒由于劳力之供不济需,今劳力既因供过于需而跌价,则机械利用之动机,自亦消灭。且为保全劳工群众生计之安全计,亦不宜采用机械,以增加社会因失业而蒙受之种种损失也。职是而论,我国经济之现代化,自不宜与欧美先进国家,采取同一之途径,而宜使机械为劳工之奴隶,不应使劳工为机械之附庸也注136。
劳工分劳心与劳力二种。上节所述,系指劳力者而言。劳心者包括现代经济社会中之技术人才与企业家在内,其供需情形,与劳力之供需,自难尽同。技术人才与企业家之缺乏,为我国经济现代化之一大障碍。生产教育之未能普遍实施,固为技术人才缺乏之主因,而生产教育内容与方法之太务理论不切实用,要亦为厉之阶。至企业家之供不济需,则我国之家庭制度实有以促成之,此于讨论社会的因素时,当分别论及,兹不具赘。
(乙) 政治的因素 阻碍中国经济现代化之政治的因素,厥为内忧与外患之频仍,此证之我国近百年史实之演变,彰彰明甚。就外患言,我国自鸦片战争以还,即继以英法联军之役,中日之战,“拳匪”之乱,《二十一条》,及“九一八”以后之种种,如淞沪之役,热河失守,及冀察特殊区域之设立等,先后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断送国土与民权,而开古今中外罕见之先例。结果,徒拥独立国家之虚名,而实际上已成列强各国之半殖民地,吾人故谓半殖民地性,为我国经济二大特征之一也。
外患不足,益以内忧,此所以积弱愈甚,而国亡无日矣。溯自逊清康乾以后,诸帝多庸懦无能,中枢政权日渐衰颓,变乱四起,中以太平天国之乱及“拳匪”之乱为最著,影响于我国经济现代化之进展者亦至深。会值辛亥革命,全国鼎沸,而民国成立曾未四载,即逢袁氏篡逆,从此内乱连年不休,迄于今日,犹未戢平,致中古式兼半殖民地式之我国经济,更深陷于万劫不复之境。盖政治与经济,相互为因,有良好之政治,斯有良好之经济,是理德儒苏帽楼氏(Gustav Schmoller)早已详加纂释,证之德国于一八七〇年政权统一后经济组织之猛晋,更可深信。我国政局年来渐见稳定,最近统一现象,为民国以来所仅见,若能进而敉平共乱,妥筹自立之道,则政治的因素,当可自备,而现代化之自主经济,始可进展无阻也注137。
(丙) 社会的因素 阻碍经济现代化之社会的因素,厥为社会心理与社会组织。我国为农业社会,重农心理,亦即为我国之社会心理。社会阶级,农居工商之上,社会心理,亦多贱视工商。汉高祖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惠帝令“市井子孙不得仕宦为吏”,隋制“工商什类不得预于仕伍”,诸如此类贱视工商之心理,沿循至今,似仍回旋于一般民众脑海之中。英名教授吐纳氏(R.H.Tawney)有言,“华人之崇拜机械,与西人迥异,后者视机械如主人,前者则役之如仆婢”注138,是以华人只知享受西方物质文明,而昧于所以创造之道。时人有谓:吾国经济,不啻中古生产与现代消费之混合制,此言并非过甚。
我国之社会组织,素以家族为基础。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之思想,深中人心。而近代社会生活之以“群”为前提者,向无与于我国之社会。家族制度,既为一切社会组织之出发点,则经济组织,自亦受家族制度之统制。家族制度,以家族之福利为依归,个人牺牲,在所不顾。一家之内,设有一人致富,则全家即可共同享受,而无须别所事事。即所谓“一人成仙,鸡犬登天”是也。有史以来,我国非无积资累万之大企业家,从事于大规模企业之经营。卒以身受家族共产制度之束缚,致使偌大财富,顿成泡影,企业基础尚未树立,而企业经营已濒绝境。盖家族共产制度与个人资本主义背道而驰,格不相入。近代经济,既建立于个人资本主义之上,而我国社会犹以家族制度为中心,宜乎我国经济之濡滞不前,而仍徘徊于中古经济之范畴矣注139。
三、 中国经济之统制
中国经济既为半殖民地化之中古经济,欲图改造与复兴,自应对症下药,急图谋现代化自主经济之建设。诚如上文所述,建设因素——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多未俱备,前途未容乐观。惟处二十世纪之今日,机械之发明,已缩短空间的距离而击破各国经济的自卫壁垒,虽欲闭关自守而不可得。若长此以半殖民地化之中古经济与列强相周旋,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所以不能不勉为其难也。理想的建设,自非一蹴可几,则退而求局部的改造。改造之道多端,要以统制经济之实施始。兹请就我国统制经济之沿革,先决条件,与基本问题等,略加申述。
(甲) 中国统制经济之由来与现状 我国之倡统制经济者,实以孙中山先生为嚆矢,先生所著之《实业计划》,于民九时即以英文梓行问世注140。迨北伐告成,国民政府成立,秉先生遗嘱,实施民生主义,统制经济,更进一步而为政府施政之圭臬。民十七以后农业合作运动之勃兴,始而江浙二省,继而遍及豫鄂赣皖等遭灾省份,实系政府实施民生政策所嘉惠注141。民二十年以后,英日美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影响所及,以致银价剧跌,向以银本位著称之吾国,经济上遂受莫大之打击注142。际此时会,朝野上下更觉一国经济,非有整个计划,予以统制,必难制驭外来或内生之侵袭,以保全本国之经济命脉。而宋前部长亦适于其时畅游欧美返国,目睹国外经济趋势及国内经济危机,毅然陈说政府当轴,组织全国经济委员会,执掌经济参谋本部之责,为全国垂危之经济机构,谋挽救复兴之道,由是我国之统制经济,粗具端倪。经委会成立以来,已历三载,统制工作,舍棉丝等业统制委员会之成立,水利之疏浚,以及合作之促进外,对于公路建设之实施,特别七省公路网之完成,尤多努力,实为我国经济界开一新纪元注143。中国经济统制之第三阶段,即为客岁冬季之通货统制。我国币制之紊乱,由来已久。数年前之废两改元,虽为改革币制必经之阶段,然究系支节,无关币制之基本改革。值二年前美政府施行购银政策,银价暴涨,国内现银因以大量外流,全国金融,顿呈枯竭之象,虽有白银出口税及平衡税之征收,卒以利之所在,阻止无从;曾不一年,而出口之白银——正式出口与私运出口——合计达三万万元之巨,政府当轴已穷于应付,幸赖英国财界权威李滋罗斯爵士之建议,而于客岁冬季下最大决心,宣布白银国有政策,实施通货管理注144。迄今数月,垂危之我国金融界,幸得赖以维持。而统制经济之有裨于国计民生,且急须普及于我国经济活动之其他方面,更显而易见矣。
本年元旦,行政院蒋院长,于其“新生活运动”演辞中,详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具体方案,如农工矿业之振兴,金融之调节,商品之流通,与夫交通之联系等,于全国经济之复兴,作一通盘之计划,若能以之为今后施政之南针,一一见诸实行,则我国统制经济之前途,当更未可限量也注145。
(乙) 中国统制经济之先决条件 难者或谓:“诚如子言,中国经济统制,既有孙先生倡之于前,复有国民政府诸公行之于后,其成就自当大见。惟细察国内经济环境之恶劣,日甚一日,农村破产,都市衰敝,几如狂澜之既倒,而有不可挽回之势。尚未受政府统制之经济活动,固无论矣,既已受政府统制之经济活动如货币,棉丝业,水利,公路建设及农业合作等,其前途亦甚黯淡。局部的支节的经济统制,尚未能奏功效,遑论整个的全部的经济统制。和平时期之经济统制如此,则一旦战事来临,更不知如何措置而后可矣。”此种悲观论调,未免言之过甚,然我国统制经济之未上轨道,统制经济先决条件之尚未完备,则为不可掩饰之事实,请分述之。
统制经济之第一先决条件,厥为民众经济组织之健全。考我国民众经济组织向以行会为基本单位,而各行会多囿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域,彼此间向乏联络注146,即或有之,如商会之类,其组织亦甚散漫,鼎革以来,旧式行会组织,多呈瓦解之象,而新式组织,如工商业协会及工会之类,则尚付缺如。即或有之,亦多如昙花一现,无永久巩固之基础,盖此等组织为一二领袖所造成,其存在恒系于领袖之去留,清党以前之工会组织,即其例也注147。以如此一盘散沙之民众,任何政府,亦难施以经济统制,盖统制之对象,非为数万万各自为谋之民众,而为数十百有组织之民众团体也。此义证之德国已往之经验,更属显然。
德国于统制经济尚未施行以前,民众经济组织,即甚为严密,重要工业除棉业外,均各合组“卡笛耳”及“辛迪克”,共同经营,或规定市价,或限制产量,冀以一德一心,提高生产质量,减低生产成本注148。工人方面,则合组工会,便以团体力量与雇主签订雇佣合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资率,改良工作待遇等等。劳资双方,既均具有严密之组织,政府未行统制经济以前,各业已粗具统制经济之规模,故政府一旦施行统制经济,自易于逐步推行,而收事半功倍之效矣。
统制经济之第二先决条件,为强有力之统一政府。政府原为统制经济之设计与司令机关,而由民众经济组织任执行之责。设计与司令机关若不能统一,则计划各异,实施之步骤与方式互殊,如是而能收统制经济之功效者,未之有也。今山西省施行以一省为单位之统制经济,实类似封建时代所习见之割据局面。外省货物,既苦于关卡之繁征而相率裹足不前,而晋省土产,亦困于外省商人之无法抵偿,难获畅销于省外。未得其利,先蒙其害,此等各自为谋之统制经济,实未见其可也注149。我国政局之分裂已久,时至今日,虽群喻非团结一致则不足以救危亡而图生存,惟实际上仍有少数省份与中央暗为对立之势,徒授敌人以可乘之机,至堪痛心。而各处租借地与租界,复借口治外法权,为中央法令势力所难及。以如此四分五裂之国家,团结尚属困难,统制自亦无从,计划云云,更成纸上谈兵矣。
统制经济之第三先决条件,为执行统制经济技术之人才。我国百废待举,年来政府于经济之建设,亦颇多致力。然按之实际,殊鲜成绩,其原因固非一端,然技术人才之贫乏,要为主因。考我国技术人才之贫乏,一方面固由于培养机关之缺少,一方面亦由于培养方法之失当。迩来国难日深,外侮益烈,平津及全国各地学界,始而请愿政府,不轻言牺牲,而为有计划的沉着应付,继而要求教育当轴,变通学校课程,以作非常时期之准备。此种要求,于理自甚允当,无可指责;但衡之实情,则至堪痛心。盖我国大学课程,向有学非致用之讥,在和平时期,功课之设置与分配,已多不满人意之处,务以西方学理为主干,而以本国之实情为次要。一旦国内发生非常变故,高等教育机关,若在欧美各国,即一变而为基本技术人才之速成所,其在我国,则几将完全失去其育才之功能。试问在此举国一致竞谈救亡图存之际,大学之设有非常时期所必需之课程,以为学生作必需之准备者,共有几处?该项课程,共有几门?我国大学教育已具三十余年之历史,为期不可谓过暂,而教育方法之未当,与夫适应性之缺乏,则依然未见稍减,宜乎我国技术人才之缺乏,而招致客卿纷至沓来,卒能越级以求售于我国政学各界,其势且未有已也注150。
统制经济之先决条件,如健全之民众经济组织,强有力之统一政权,及学识兼优之技术人才等,在我国既均未齐备,则我国经济之统制,自亦无从着手。虽然,若执是而论,则上述我国已往及正在进行中之经济统制,又当作何解释耶?将应之曰:统制经济之含义至泛,其实施之程度,亦恒因时因地而互有差异,非具有既定公式,不可改变者也。理想之统制经济,自以全人类之幸福为前提,以全世界经济生活之统制为目标。此而不能,则求以国境为单位,谋一国经济之全部的统制,如苏俄,义大利,德意志,即其例也。再次即为一国经济之局部的统制,如英如美如日如中国均属之注151。至以国内之某行政区域为统制单位,如晋省所实施之统制经济,恐仅为我国之特产,而无与于一般的统制经济之发展也。
(丙) 中国统制经济之基本问题 中国之统制经济,既为局部的统制,而非全体的整个的统制,则其进行之程序,自宜以需要之缓急,及上述三项先决条件具备程度之深浅为依归。经济活动之已在统制中者,如货币,棉丝,水利,公路及合作等,兹不具论。吾人所欲陈述者,乃何种其他经济活动宜急加统制,庶可使我国垂危之经济命脉,赖以维持,而不致因外患之日急,重陷国家前途于不可救药之境也。
(一) 交通统制:交通为一国经济之命脉,交通发展,然后经济命脉始得活跃,经济组织,始臻完备。我国交通之闭塞,无论以航运吨位论,或以铁路与公路里程论,若与人口或面积相比,则在世界各先进国中,均居末位之列。然即此仅有之航运铁道与公路,其经营之缺乏系统与控制,恒有出人意料之外者。论航运则多属于外人经营,英日与我国,吨位相等,几成鼎足之势,所异者英日之吨位,俱操纵于数家大公司如怡和,太古,大阪,大连之手,我国吨位,除国营招商局外,均属规模狭小,设备陈旧。结果,航运要权,旁落外人之手,一旦战事爆发,外商航轮,则可根据沿海及内河航行权,长驱直入,为其本国政府,作侦探或军需品输送工作,而我国商轮,虽能为政府负输送之责,然究以吨位有限,系统纷歧,未克充分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也注152。
铁道虽因多为国营而较易统制,然其经营之复杂与纷乱,实有逾于航运者,盖我国铁道,多藉外资兴筑,所用原料与设备,因亦须向投资国订购。结果,路轨既有阔狭之分,复有轻重之别。联运事业,在欧美各国因路轨标准之划一,轻而易举,其在我国,即属可能,亦须经过数次之起卸,将货物由阔轨列车转装狭轨列车,或由重轨列车转装轻轨列车。此种经验,凡由正太转换平汉,或由沪杭甬转换业已落成之浙赣路者,类能道之,影响所及,不惟延误时间,抑且增高运费,在和平时期,损失已属不赀,若在战时,则其有阻于军事之进行,将更不堪设想矣注153。
我国之有公路,自民九华北旱灾时始,为工赈之副产品,年来在经委会倡导之下,各省进展颇速。然路面之是否平整,路基之是否坚固,均未顾及,即路线之是否与其他水陆交通有重复之处,亦未尝预为筹划注154。此外,除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在经委会指导之下,已有所谓彼此互系之公路网外,其他各省之公路,特别西南与西北一带,似尚未有有系统之联络,谅行政当轴,必已早为之计,俾铁路尚未兴筑之区,得借公路之完成,以与其他各区,相互谋经济之沟通,而促成统一之局面也注155。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如航运,铁道与公路之急须加以统制,实至明显。但统制之道多端,非一言所能尽,举其荦荦大者,在航运方面,沿海及内河航行权之收回,自为当务之急,然以事涉国际条约,际此国势凌弱之秋,亦非旦夕间所能一蹴而几。次焉者惟有就已收回之引水权,急谋实施之方耳。考引水权久为外人所侵占,是以沿海及大江一带举凡船舶之进退,悉赖外籍技师之引导,国人之操是业者,则寥如晨星。兹者引水权既已于年前收回,行政当轴应亟筹策培育引水人才,务使足用,庶与收回名义相符,而不应恝然置之,坐令有关国防之引水权,实际上永为外人所攫取也。至于民营商轮应如何设法消弭彼此间不利之竞争,及如何巩固现有之航运地位,以与外籍商轮相抗衡,更为刻不容缓之举。民营及国营商轮多航行于沿海一带,往来于大江南北者,究属有限,该项商轮,多以上海一埠为集中点,设使一旦国家遇有非常变故,沿海即有不保之虞,故行政当轴,更应妥为计划,使集中沪滨之民营与国营商轮,不致重蹈“九一八”东北飞机所遭遇之覆辙,坐令我国仅有之航运设备,亦空落敌人之手也。
我国铁道多系国营,统制之道,自较航运为易。铁道统制,似宜注重于干线与支线之联系,管理权之集中,与夫建筑工程之标准化。为谋路线之联系,以利联运之实施计,沪杭甬之百官萧山段,沪杭甬之嘉兴至京沪路之苏州及平汉路之石家庄至津浦路之沧州等支线,应从速兴筑。为谋管理权之集中计,各路之组织,应速筹合理化。会计制度,虽早已统一,然组织系统,仍嫌参差不齐,非惟重床叠架,抑且紧弛互异。为谋建筑工程之标准化计,宜集中材料购置,颁布划一标准,就现有之设备,在可能范围之内,妥筹齐一之道。至于路债之整理,车辆之分配,修理之缓急,与夫人员之进退,亦应加以充分之统制注156。
我国公路之建筑,恒以适应军事需要而不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结果,江浙一带,公路有与水道或铁路相平行者,衡以经济原则,殊属浪费。今幸内战大致已告结束,经委会已着手统制,此后公路之建筑,当不致重蹈以前之覆辙,而渐趋于合理化之途。夫一国之交通机构,宜以铁道及航路为干线,而以公路辅佐之,俾干线之设置,得于运输上收十足之效用。至现有之公路,其统制之道,亦不外下列数端;第一,筑路易,养路难,已成之公路,应亟谋所以养路之策,不致因时久而失修,重违兴筑之初旨。第二,公路之利用问题,亦宜妥为筹划。有路而不加利用,较无路更为不利。此义证之江浙一带实际情形,不言而喻,盖江浙一带之民田既因筑路而受无偿之征收,及至路成之后,因地被征之农民,偶欲驾驶有妨路面之手推车等,辄遭路政当轴之禁绝,而失去修路以前之自由行使权。是以路政当轴,亟应努力于某种车辆之设计与施用,俾贫穷之细民,亦得以力之所及,藉该种车辆之购置与运用,而获得公路建筑之实惠也。第三,汽车与煤油,同为公路交通之必具设备,在油矿尚待开发之前,两者俱为进口品之大宗,行政当轴,宜如何促进汽车之制造及煤油之开采,俾一旦国家遭遇非常变故之时,两者之来源,不致立时断绝,亦为当务之急也注157。
(二) 粮食与衣料统制;衣食住行为人生之四大需要,行之统制已于上节论及,今请进而分析衣食之统制。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迄今不变。农民占全人口四分之三,农产品向为我国出口之大宗,藉以与欧美物质文明先进国家,作工业品进口之交换。然自海禁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日就衰落,农业出产,非惟不足自给,且须向欧美各国,大量进口,以补自给之不足。迄民国二十一年,不利之贸易差额(入超)竟达九万万元之巨,造成海禁开放以来空前之纪录。举国惶惶,莫知所措,事态之严重,于此已极。盖该年之进口值,仅衣料如花纱布及粮食如米麦面粉之类,已各占三万万元之谱,合占六万万元,相当于入超总额三分之二,我国粮食与衣料生产之不足,概可想见。
我国农业生产不足之严重,即影响农村经济极度之衰落。农业生产,特别衣料与粮食之类,若不急起而谋统制之道,则整个经济机构之崩溃,在指顾间耳。
粮食与衣料之统制,不外生产消费与运销三端。生产统制,首重生产之促进,促进之方,以种子之选择与耕地之推广为尤要,至农作技术之改良,人为肥料之利用,病虫害之去除,与夫机械耕种之引用,则尚属其次。据国内已往之实验与研究,稻米棉作之类,若改用科学选种育种方法,当可提高产量百分之五十之谱注158。中央农业实验所自二十二年成立以来,即与金陵大学合作,努力于各种粮食种子之选育与推广,此外中央棉产改进所自民二十三年成立以来,对于棉种之改良,亦颇著成效,若能增益相当之人才与经费,需以时日,成就定必更有可观也注159。
粮食与衣料之消费统制,较生产之统制困难倍蓗,此证之欧美各国战时农业统制之经验,早有定论,无庸置辩。消费统制,分计口分配,运用代替品,及禁绝奢侈品数端。计口分配,行于欧美民众教育普及与民众组织能力强厚之国家,已觉到处棘手,若行之于民智低落与缺乏组织之我国,自更不易见效矣。代替品之运用及奢侈品之禁绝,则在非常环境之下,容或有实施之可能。我国粮食进口,首推米麦,粮食出口,则以大豆与杂粮为大宗。一旦因战事而致进出口贸易,均受海岸各埠之封闭而遭停顿,则大豆杂粮之类,未始不可用以为米麦之代替品。至平时米麦之消耗于酿酒等奢侈用途者,则届时亦可以政令禁绝之,以裕民食而济急需也注160。
粮食之生产与消费统制以外,即为粮食运销之统制。我国经济组织,虽自海禁开放以来,渐趋于现代化之途,但卒以幅员广大,交通闭塞,迄于今日,舍沿海及沿铁路区域,尚有相当发展外,其他内地各区,仍在中古经济状态中。结果,农民生产,即必需品如米麦之类,亦每苦于交通之闭塞及货运之呆滞,以致所获市价因时因地而互有差异。甚有甲地货弃于市而同时乙地饿殍遍野者,此种现象,若在欧西各国,早已为历史之陈迹,其在我国,则仍然习见不鲜。我国主要粮食及衣料进口,如上所述,在民二十一年几占入超总值三分之二,不可谓为不巨。据专家估计,我国粮食生产,不足八分之一,棉花生产,不足三分之一,此种巨量进口,即所以弥补我国农业生产之不足者。然设使运销机构,不若目下之漫无组织,农民血汗所得,能不凭中间人之操纵,与夫不健全交通机构之支配,则我国粮食衣料生产之不能自给,其程度当未必如上述估计所示之甚。可见粮食及衣料运销之统制,实甚重要。
运销统制之先决条件,厥为健全之交通机构,此点已于交通统制一节论及之,兹不赘述。交通以外,宜广设仓库,存储有季节性之农产品,以调剂供需,提高农产物价,而丰裕农民经济。此种仓库,宜由政府奖励并监督商业银行在主要集散地点投资建筑之,以仓库为担保,作农产抵押放款,以调剂农业金融。仓库之外,政府更宜本推广农业合作之旨,提倡农产运销合作,改进运销机构。考我国之农业合作运动,偏重信用。农产品如棉丝等之运销合作,迩来虽赖政商各界之提倡,已粗具端倪,然以发展最速之棉花运销合作论,合作运销量尚仅占总运销量百分之一,为数至微。运销合作之急宜推广,于此可见一斑矣注161。
(三) 贸易与汇兑统制:我国之国外贸易,自一八六八年以降,除一八七二至一八七六,五年间为出超外,均为入超。贸易一项,在一国之国际收支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国际收支逆差,恒由于有形贸易之逆差。国际间之借贷关系,犹如私人间之借贷关系,一切债务,终须清偿,故国际收支若有逆差,则其差额,按理论言之,终须输出货物或金银以清付。前岁海外银价高涨,致使我国白银大量外流,说者谓为历年有形贸易入超之结果,是以统制贸易之主张曾一时高唱入云。白银巨量外流,是否为历年有形贸易入超之结果为一问题;有形贸易是否需要统制则又为另一问题。统制贸易之目的,不外保护国内之产业及挽救贸易之逆差,以达到国内产业繁荣,经济安定之目的。我国之有形国际贸易,系长期入超,而我国之国际收支究系长期平衡,长期顺差,抑或长期逆差,至今仍为一未解之谜。然据年来国内经济衰敝之状况观之,谓为逆差,似非无稽,且民族工业,久陷危境,国内市场,充满贬价倾销之洋货,而洋货之中,奢侈品又占一重要位置,是以统制贸易之议,实有其客观的需要。考世界各国统制贸易之方法甚多,如“保护关税”,“禁止输入”,“限额输入”,“贸易国营”,“物物交易”,“控制汇兑”等,不胜枚举。惟我国处于半殖民地之地位,采取任何统制方法,恐皆不免受外人之干涉与牵制。设经营不得其人,处理不得其当,则弄巧成拙,统制之恶果,容或甚于不统制;虽然,自客岁政府颁布币制改革令以来,收白银为国有,订定外汇汇率(例如法币一元之英汇汇价为十四又二分之一便士),藉银元之贬值,似已于无形中略收贸易统制之功效。一面进口商品锐减,一面出口商品增加,对于贸易逆差之纠正,不无相当之裨益也注162。
汇兑统制之方策,分操纵汇兑,限制汇兑,封存账项,汇兑划账,及金政策五项。以我国之国力及环境言,限制汇兑,封存账项及汇兑划账制度之采行,或为事实所不许。金政策因币制不同亦不能引用。二十三年十月十九日外汇平市委员会成立时,曾规定基金一万万元以平汇价,似拟向操纵汇兑方面进行。然以之与英国汇兑平准基金之三万七千五百万镑及美国汇兑平准基金之二十万万元者相较,未免相形见绌,实力过嫌薄弱。迩者以美国于去年十二月九日突然变更银政策,银价大跌,我国英汇平价与实际汇价仅相差二便士半,英汇定价元一先令二便士半,维持已感困难。愿当局当机立断,对外汇毅然加以进一步之统制也注163。
以上所论各种经济活动之统制,如交通,粮食与衣料,贸易与汇兑等,均为局部的经济统制,而非整个的国家经济组织之统制,其成效自难望其如何宏大,以之与苏俄之计划经济相较,则大巫小巫,相去自不可以道里计矣。惟以吾国民众经济组织之涣散,国家主权之凌替,以及技术人才之缺乏,整个的经济统制既属难能,退求其次,则局部的经济统制更不容因循自误。苟能从速实施,勇往迈进,则收效之佳,容有出人意表者。事在人为,幸我行政当轴及早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