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消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再造中国新乡村

县级行政单位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它们上承省市,下接乡镇,是宏观与微观的接合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的枢纽,是政权的基础。未来五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改革进入全面的“深水区”,中国的县长也将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中央已经确立了2020年全面消除极端贫困的战略目标,因此,在这五年里,县级行政组织,既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中央任务,还要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全面发展的问题,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三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在扶贫减困过程中屡屡创造奇迹,使得农村电商成为不少县级经济工作的关注重点和主要抓手。

近几年,县域工作的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原住民“90后”和“00后”已占成年人口的相当比例,他们的生活理念是全新的。与此同时,县级官员在发展电商经济的过程中,实际上服务对象的群体规模与从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把任何一个偏僻的乡村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连接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电商成为消贫新模式

近年“农村淘宝”“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即以O2O的方式,在县城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在乡村建立村级服务站,构筑“县—村”两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一方面打通“消费品下乡”的信息流和物流通道;另一方面探索“农产品上行”渠道,最终形成面向农民的互联网生态服务中心。阿里巴巴以“服务农民,创新农业,让农村变得更美好”为主要目标,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截至2015年12月底,“农村淘宝”已经在25个省份269个县落地,其中包括6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3个省级贫困县,建立起了12000多个村级服务站。发展迅猛,年销售额过千万的“淘宝村”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淘宝村”就是大量网商在农村聚集,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淘宝村”的主要判定标准是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不断增多。2015年,全国“淘宝村”数量达780个,交易额超过280亿元。2015年12月24日,在“第三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淘宝村”从2009年的3个,到2015年已发展至780个,分布于17个省份。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过去是一个贫困村,像所有的贫困村一样,留不住年轻人。故事缘起于村里在外闯荡几年的一个小伙子,他成功过也失败过,最后选择了回家乡做电商。他发起的家具规模化生产和网络销售迅速扩展,带动了整个村、整个镇、整个县经济的发展。睢宁县从2006年白手起家至2015年,网上累计销售总额高达75亿元。

浙江省松阳县盛产柿子。2015年12月24日“第三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经济学家周其仁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松阳县的一片民居,其间的几棵大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秋柿,非常漂亮。成片的柿子熟了为什么没有人采摘?村民说,电子商务兴起之初,这个村的村民纷纷上网销售柿饼。就这样,村子漫山遍野挂满红彤彤秋柿的美丽景色为外界知晓,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于是,村里人不再采收这些柿子,而是转而为络绎不绝的游客做起了观光、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收入比卖柿饼多了好几倍。

县级行政单位发展本地经济,通常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但是,东风村有优势吗?松阳的柿子村有优势吗?是互联网使他们打破了县界、省界和国界,连接了广域大市场,这一切变化才成为可能。

是的,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任何一个偏僻的地区,任何一个微小的个人,任何一种天然的禀赋,都可以自由地拥抱最广阔的大市场。

县域经济发展的三点建议

对搞好县域电子商务以及电商扶贫工作,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切换管理模式。马云曾归纳过两种模式: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农村电商,必须避免“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学不会、跟不上”的失败模式,启动“看得见、看得起、看得懂、学得会、跟得上”的成功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强调的是学习能力,正如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只懂得二十四节气做不成一个好工人;同理,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更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否则将很快被时代淘汰。

第二,搞好新商业基础设施。以前招商引资,地方只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就有机会吸引商人和资本。但是今天的投资者可能首先关注的是当地的网络通信设施以及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智慧物流等新商业基础设施,甚至会把当地年轻人使用互联网的基本状况和当地在线数据处理能力等作为投资与否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三,珍惜创业人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年轻人和创业者不断地演变、成长为一个个杰出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意义非常之大。在这方面则要做到宽容试错,明智取舍,贴心服务。

年轻人把根扎下之日,将是本地经济焕发奇迹之时。

(金建杭,阿里巴巴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