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唐王朝对西域、中亚地区的管辖
在唐王朝刚刚兴起的时候,控制西域各地的是西突厥汗国。
突厥人出自铁勒,其先世可以一直上溯至先秦时代的狄,还有与匈奴同时代的丁零人。事实上,关于这个族系早期历史的记载不是很多,据载,他们大约在5世纪中叶被柔然征服,并被迁至今阿尔泰山脉的南麓。当时的突厥已经存在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冶铁和铁器制造技术尤其精湛,专门为柔然生产各种铁制品。可以想象,冶铁业的发展,使突厥人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在冷兵器时代,这应该是其后来得以崛起于草原的重要因素之一。
突厥兴起之初,柔然人是采取扶持态度的,为的是利用突厥人牵制西部的高车。7世纪中叶,突厥吞并铁勒部落5万余人,开始强大起来。其首领请求柔然可汗将公主嫁给自己,在受到拒绝以后,突厥人转而成为柔然人的死敌,并最终灭亡了柔然政权。
柔然汗国很重视经营西域,为此将大量原来居住在漠北草原的丁零、铁勒部落西迁,拉开了丁零、铁勒系族群定居和主宰西域历史的序幕。新兴起的突厥人受此影响,在灭亡柔然政权之后,继续向西方开拓,在563—567年,与位于今伊朗高原上的波斯萨珊王朝联合,东西夹击,共同灭亡了立国于中亚地区的哒,瓜分了哒帝国的领土。
哒是中亚地区盛极一时的游牧帝国。关于哒人的起源现在仍存在巨大争议,有学者认为,他们的先世是西迁至今中国新疆和中亚的鲜卑人。
在灭亡哒帝国以后,突厥建立起东起辽河上游、西至咸海、南达帕米尔山区、北抵贝加尔湖的草原帝国。立牙帐于都斤山(又称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支脉),成为蒙古草原上的一支强劲力量。突厥帝国在583年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西突厥和东罗马帝国结盟,相约东西夹击进攻波斯帝国,从波斯萨珊王朝的手中夺得原来哒帝国统治下的所有地区。
自6世纪中叶至7世纪40年代,西突厥陆续征服了天山南北诸国,其鼎盛时的疆域,东以金山(今阿尔泰山)与东突厥为界,西南抵末禄河(今阿富汗穆尔加布河)上游与波斯为界,西北面沿里海北岸到伏尔加河流域,西面以里海东岸为界,南至印度河上游喀布尔河流域,北面沿巴尔喀什湖北岸一线一直延伸向咸海以北。东突厥在征服契丹、室韦等族后,疆域东达大兴安岭以东,西抵金山,占据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当时的中原史家认为,在突厥人控制下,草原民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
在唐王朝扫平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地区之后,立即将矛头指向北方的突厥帝国。630年,唐王朝打败东突厥,将其部众南迁,在沿边各地建立都督府加以管辖。此后,唐王朝的势力开始向西域渗透。
就在灭亡东突厥的当年,唐朝招抚了邻近中原的伊吾(今新疆哈密)地区的部落首领,在其地设置伊州,使唐朝的势力扩展至玉门关外。但唐朝要想真正控制西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占据河西走廊的吐谷浑。
突厥石人
吐谷浑原是鲜卑族的一支,后西迁至今青海一带。在立国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崛起以后,摄于吐蕃的军事实力,吐谷浑经常在中原政权和吐蕃间游移不定。634年,失去了最后一丝耐心的唐太宗决定大举讨伐吐谷浑。
在选择统兵大将时,太宗仍想以屡立战功的李靖为将,但考虑到李靖年迈,又不忍其再为边事奔波。李靖听说后,大受感动,坚决请求统兵前往。于是太宗任命其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同时又命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人为其他几路军的行军总管,分道合击吐谷浑。唐军大败吐谷浑,杀其首领伏允,斩首数千级,伏允子率众降。唐朝平定吐谷浑,打开了通往西域的走廊。接下来,就是对西域诸国的收复。
唐军首先以西域诸国中最为强盛的高昌为目标。最早在高昌称王的是敦煌人张孟明,其后建立政权的鞠氏亦为汉人世家。高昌在西域诸国中,经济、文化、军事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常与突厥勾结,劫掠西域商人,阻碍中西交通要道。
639年,太宗以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主将,率军攻打高昌。高昌王鞠文泰得知后,满不在乎地对国人说:“唐距我有七千里之遥,且其中至少有两千里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那里气候极端,无水无粮,唐军安能通过?且就算勉强通过,路途遥远,发重兵则粮草不济;三万以下,我必能克之。我只需以逸待劳,坐收渔利即可,何须惶恐不安?”事实证明,鞠文泰低估了唐军的战斗力,也高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唐军不期而至,他直接被吓得“忧惧而死”。重担于是落在了其子智盛肩上,智盛最终无法抵御唐军的攻势,开门降唐。太宗以高昌地置西州、庭州,并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将这一地区纳入唐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在平定了高昌之后,唐又先后于644年、648年平定了焉耆和龟兹,使原臣服于西突厥的西域各国或部落首领们大为震动,纷纷脱离西突厥的控制而臣属于唐。649年,唐置瑶池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并任命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为都督。阿史那贺鲁原为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部下,他在被任命为都督后,借助唐王朝的力量,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651年,阿史那贺鲁击败乙毗咄陆可汗,尽夺其领地,势力大增,遂大肆侵扰西域诸国。自655年起,唐多次出兵欲平定阿史那贺鲁,但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功,直到657年唐将苏定方出马,才最终平定了西突厥。
高昌故城遗址
苏定方,冀州武邑人,唐初名将,曾在大唐初期的统一战争以及平定东突厥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骁勇彪悍、胆识过人。657年,唐命其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出击西突厥。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闻讯,立即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应战。阿史那贺鲁见自己的兵力远胜于唐军,因而十分轻视苏定方,他令士兵包围住唐军,企图一举歼灭。唐军虽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大将苏定方临危不乱,命将士们占领制高点列阵,并将武器一致朝外,突厥兵多次进攻,都不能突破。当突厥兵又一次进攻不成而进行休整时,苏定方命唐军全速进攻,乘突厥混乱之机,突破重围,斩杀突厥兵无数,突厥兵大惊,溃败逃散。第二天,苏定方整顿部队,欲追袭突厥,适逢天降暴雪,有将领请求休整一日再战,苏定方答道:“现天降大雪,敌军认为我军难以前进,定会放松警惕,我军趁其不备,奇袭之,则大获全胜,否则,待敌军休整充分,就难以取胜了。”唐军冒雪追击,阿史那贺鲁率残部逃亡,最终在石国被唐军俘获,西突厥灭亡。
天山雄姿
西突厥既灭,唐分西突厥地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并命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骠骑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濛池都护,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骠骑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同时,将投降的西突厥诸姓按其部落大小、地位高低,授予都督、刺史等官职。在此之后,唐朝又分四次,逐步在西突厥故地通过设置羁縻都督府、州的方式,确立起了对于西域的统治秩序。
第一次是658年,在原隶属于西突厥的西域诸国分置州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第二次是659年,在石、米、史、曹、大安、小安、疏勒等国置府、州。同年,著名的“安西四镇”正式建立,包括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大军镇,作为安西都护府的下一级机构,承担着“镇捍防守”的职责。第三次是660年,唐朝于庭州下诸蕃地置府、州。第四次是661年,应吐火罗王及波斯王的请求,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共16国地区分置都督府、州、县。至此,唐朝终于完成了对西域、中亚地区霸权的争夺,确立起了一套独具唐朝特色的统治秩序。
虽然由于吐蕃的逐渐崛起以及其对外扩张的需要,使唐不得不在西域安西四镇问题上与吐蕃进行反复的争夺,但总体来看,唐在安史之乱前基本可以保证对于西域、中亚地区的控制及影响。
总体来说,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最内一层是以伊、西、庭三州为核心的州县统治区。除了在军事上可能不同时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外,在赋税、户籍以及行政体制等各个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州县基本没有不同。这里可以说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大本营”,是唐朝统治最为严密的地区。
中间一层是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羁縻统治区。在此区域内,唐王朝广泛设立羁縻府州。所谓羁縻府州,与中原地区的府州县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其都督、刺史等长官都是由本部首领担任的,且其职位可以世袭,羁縻府州的赋税、徭役也比内地州县要轻得多。羁縻体制是唐代非常发达的一种地方管理模式,唐朝控制下的羁縻府州最多时达800多个,甚至比内地的府州还要多,羁縻体制成为唐代治理边疆地区的特色。唐朝在西域的羁縻统治区里设有四大军镇,即所谓安西四镇,驻有重兵,成为其控制西域的武力后盾。
最外一层是唐在西域各地的属国。这些属国虽然名义上是唐朝的羁縻府州,但与安西四镇的“羁縻”有很大的区别。唐在这些地方不设汉将镇守,相应地,唐对这些地方也没有直接的保护责任,它们仅与唐保持属国性质的朝贡、册封关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很明显,唐朝对上述三个区域的态度分别是统治、控制、影响,由伊、西、庭州向西,唐王朝的势力是逐渐递减的。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怛逻斯之战,即是因唐朝属国石国而起,战场也在属国地区—这里已经是唐朝在西域势力最弱的区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