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十五”以来西部空间布局战略回顾

一、“十五”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布局

《西部开发“十五”总体规划》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选择现有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开发战略,2002年原国务院西部办综合规划组曾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该研究除了基于深入的调查和严格的数据分析科学确定了三大经济带(区)的空间范围外,还根据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建议西部大开发应重视在三大经济带(区)之下的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空间单元的建设与开发,包括关中地区、兰州—西宁—白银、银川—石嘴山、呼包鄂“金三角”、天山北坡地区、成都平原、重庆、滇中地区、黔中地区及南北钦防地区等。这些区域中的大多数后来都成为西部开发的重点经济区。此外,研究还建议西部大开发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重点培育西安、成都和重庆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大都市经济区,作为西部参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主要网络节点。目前,这三个大都市已经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和内陆对外开放战略高地。

二、“十一五”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布局

《西部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包括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鼓励城市圈集聚发展、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发展、推动重点边境口岸城镇跨越发展、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内容。

“规划”中提到的优先发展的重点经济区(战略高地)为成—渝、关中—天水和环北部湾,鼓励发展的经济区为南—贵—昆、呼—包—银和兰(州)—西(宁)等。“规划”还提出了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以及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组织制订了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天山北坡等重点经济区的规划,落实了“规划”提出的重点经济区工作。

三、“十二五”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布局

《西部开发“十二五”总体规划》对于空间布局的着墨有大幅度的增加,实施了更为精细化的空间分类指导。不仅包括重点经济区、农产品主产区、资源富集区、重点生态区、沿边开放区和特殊困难地区等较为宏观的类型区,还提出了重点城市新区、内陆开发战略高地、特殊经济区、沿边开放开发实验区等精准指导类型区。这实际上是对“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空间布局内容的不断细化和深化,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部“十二五”规划坚持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战略精髓,提出依托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重点经济区包括: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呼—包—银—榆、兰—西—格、天山北坡、滇中、黔中、宁夏沿黄、藏中南、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其中,除呼—包—银—榆、滇中、黔中、宁夏沿黄和藏中南外,其余五个重点经济区都已制订或正在制订相应的规划,见专栏3—1。

专栏3—1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点经济区

(1)成—渝地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

(2)关中—天水地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

(3)北部湾地区: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临海石化、钢铁基地。

(4)呼—包—银—榆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和原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5)兰—西—格地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区域性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6)天山北坡地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资源生产及供应基地,现代化农牧业示范基地,西北地区重要国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对外合作加工基地。

(7)滇中地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商贸物流基地和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8)黔中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烟草工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9)宁夏沿黄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10)藏中南地区:全国重要的农林畜产品生产加工,藏药产业,旅游、文化和矿产资源基地,水电后备基地。

(11)陕甘宁革命老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

针对西部地区丰富的能矿资源开发,西部“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一批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基地和产业聚集区,不断提高能源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和产业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规划的重点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川渝东北地区、天山北部及东部地区、攀西—六盘水地区、桂西地区、甘肃河西地区和柴达木盆地。

西部“十二五”规划对沿边开放也做出了空间安排,提出制定和实施特殊开放政策,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探索沿边开放新模式。培育和建设一批富有活力的边境重点口岸、边疆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边境地区要素集聚高地,带动沿边地区整体发展。重点沿边开放地区包括:面向俄罗斯和蒙古的向北开放桥头堡,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国家向西开放门户,以广西为核心的东盟合作高地,以云南为核心,面向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向西南开放桥头堡。

针对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西部“十二五”规划提出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主要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及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还有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另外,特别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组织编制川陕、左右江等革命老区发展规划。

西部“十二五”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继续推进各项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大生态综合治理区,包括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和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从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从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从偏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此外,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加快内陆对外开放上,西部“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关中、川南、渝西、黔中、滇中、宁夏沿黄、北部湾等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一批城市群,重点推进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兰州新区和贵安新区五个城市新区的建设;打造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培育一批边境地区中心城市,打造沿边对外开放桥头堡;加快推进重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以及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合作区)。

四、小结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的三个“五年规划”对空间布局的考虑和安排越来越精细化和精准化。这实际上在加强空间治理能力的方向上已经走在了前列。重点经济区建设、资源富集区的开发、沿边开放开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建设、重点城市新区建设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正在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生态综合治理区的进展不明显。其中,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在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思想后,从原设想的以核心城市带动贫困地区开发的模式转变为纯粹的扶贫模式,进展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