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里人会与直道会
次日,赴罗田县、麻城县探查的人回来了,他们此次还带回了一个人。
“禀总管,好消息,盘踞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撤走了,现如今武昌城里只剩下楚王以及府城的少数兵丁,罗田、麻城一带也都是团练在镇守,罗田只有五百团练,麻城稍多,也只有一千人!”
等自己人汇报完毕,张安国将目光投向他们带回来的那人。
只见那人约莫三十左右,穿着一身麻布长衣,左胳膊上还打着一个补丁,浓眉大眼,留着短须,腰间还挂着一口长剑。
“麻城童生汤志拜见总管”
张安国见只是一个童生,心里便有些瞧不起,这时李安国说话了:“二娃,按照我的记忆,此人原本是前往潜山一带拜见八大王的,现在事情有了变化,有了他,罗田、麻城指日可下,可怠慢不得”
张安国赶紧敛声肃容道:“有劳汤先生了,不知先生此来有何事以教我?”
经过汤志的介绍,张安国才知晓了罗田、麻城的事情。
原来自左良玉的大军进驻武昌府以后,其军纪松弛,鱼肉乡里,搞得府城内外一片骂声,加上乡绅地主的盘剥,麻城的里民明承祖、奴仆洪楼先先后组织了里人会和直道会,暗中结连里民、佃户青壮,又勾连了一批对地主乡绅不满的奴仆,准备暗中起事。
原来准备去南直隶拜见张献忠,没想到英山县城也有一股八大王的义军,便转到英山县城来了。
张安国一听大喜,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啊。
“汤先生,这罗田、麻城两县的团练里面可有你们的人?”
“有,虽然人数不多,但打开城门恭迎义军入城还是做得到的”
翌日。
张安国亲自带着前营去罗田了,临走前留下了八十长枪兵帮后营、中营训练步军。
一路上,张安国兴致勃勃,李安国却是忧心忡忡。
所谓里人会、直道会,后世的史书上交代的并不清楚,不过以李安国的看法,他知道知道事情并不简单。
按照大明朝的规制,百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里长、甲长多为丁粮多的人担任,不过到明末后土地多为官绅兼并,正常的纳粮者,也就是中小地主几乎荡然无存,特别是流贼肆掠的河南、安徽、湖北一带,最后多为官绅或者其亲属充任,不过这些官绅多有官身,纳粮的数额远远低于明初的时候。
这样一来,一里之人大多数都是官绅的佃户,正常的里人应该很少了,怎么他们还能有效的组织起来,还堂而皇之成立了什么里人会?
此中必有蹊跷!
那什么直道会就更是匪夷所思了,明末时节,正常的纳粮人纷纷将自己的田地诡寄给大地主、乡绅,自己变成佃户以逃避繁杂的杂税、徭役,或者卖身为奴,给官绅做下人。
这下人可比一般人过得好得多,至少衣食无忧,混的好的还能在外面购买田地,做买卖,要让他们勾连起来结成一个组织反抗自己的主子,不要说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想成功勾连都不可能!
“二娃,你休息一下吧,我有些事想问问这汤志”
占据张安国的身体后,他对一同骑在马上的汤志说道:“汤先生,你能否给我讲讲这直道会、里人会?”
汤志点点头说道:“不瞒总管,罗田、麻城两地,紧邻大别山,历来是民风剽悍,土匪横生之地,两地的良田也多在刘、梅、李、周等大家族手里,特别是刘、梅、李三族互相联姻,同气连枝,堪称鄂东名门”
“嘿嘿,学生便是这梅家嫡支的书童出身,承蒙梅公看顾,在梅家族学学了几年,又跟着梅公学了一身武艺……”
李安国心中疑惑,“你说的这梅公可是原甘肃巡抚梅之焕?”
“正是,总管也知晓梅公?”
李安国摇摇头,“听说这梅公文武全才,待人又亲厚,你为何……”
“不瞒总管,以前梅公建在时,我自然无此意,不过梅公在前年过世后,梅家的家风顿时一变,对下人、佃户都苛刻异常,所以……”
“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吧”
“这…”,汤志犹豫了一下,“总管明见万里,学生小的时候与梅家一个丫环相好,当时梅公也答应了此事,不过最后还是让大公子夺走了”
“哦?那梅公也没说什么?”
“总管,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梅公正好在四川访友,等他回来已经木已成舟了”
“那如果我军夺了麻城,你是否要将你那相好夺回来?”
只见汤志眼里先是冒出一股怒火,接着便消散了,“夺不回来了,她已于几年前死了”
“为何而死?”
“还不是恶了大妇,抑郁而死”
“……”
“这明承祖是麻城生员,家里有几十亩薄地,可惜在几大家族的侵逼之下连这几十亩薄田也保不住了,便联络了麻城、黄安、罗田一带为数不多的里民,加上一些日常对各大家族心怀不满的佃户,加起来也有上千人,准备响应义军的号召,内应外合,剪除各大家族”
“明承祖只是名义上的头目,真正的头目是锁口河的周文江,周文江是麻城的生员,与在下一样师承梅公,周家是麻城仅次于梅家、李家、刘家的大家”
“那周文江为何还要如此行事?”
“不瞒总管,周文江是周家的庶支,又恶了锁口河刘家的大少爷”
“原来如此”
“这洪楼先却是刘家的一名家丁,有武艺,因恶了家主,被鞭笞一百后怀恨在心,闯王在襄阳-随州一带起事后便起了结交义军共同起事的心思,其勾连三县同样心怀不满的奴仆,多为有武艺在身的家丁,组成直道会,不瞒总管,在下便为这直道会的总书办”
“也是直道会的实际头目吧”
汤志汕笑一下,“彼等目不识丁,又不懂谋划,诸多事宜都是由我等出面,一去二来,在会中的威望自然高一些”
“直道会目前有三百多人,别看人手少,都是武艺高强之辈”
李安国听了心里却起了别样的心思,熟知明史的他知道麻城一带是明朝文风昌盛之地,有明一代,进士、举人层出不穷,冠绝湖北,其中锁口河刘家、坝上李家、七里岗梅家更是其中翘楚。
不过锦衣卫世家的刘守有、刘承禧、刘侨,四部尚书李长庚,官至巡抚高位的梅国祯、梅之焕,历来官声还不错,自己到了麻城该如何行事?
作为名门望族,各家自然殷实无比,不向彼等下手也说不过去,不过惹恼了这几家,自己今后的名声就臭了。
至于“心怀不满”的里民、奴仆,谁知道他们与几大家族之间狗屁倒灶的事,没准是他们觊觎这几家的财产,眼看天下大乱,想浑水摸鱼而已,绝对不是像闯王、八大王这样真正出身于底层、活不下去不得不反的营伍。
正思虑间,汤志又开口了,“打下罗田、麻城容易,不过拿下几大家族的堡子却不容易,特别是梅家堡,建在山上,中可纳兵两三千,梅家的人历来文武双全,内中又有军械制作所,存粮又多,前几年革左五营曾打过一次都铩羽而归”
“刘家也有几百家丁,加上随时可以召集的佃户,聚拢一两千青壮也不在话下,刘家世代为锦衣卫指挥使,军械、粮草也很充裕”
“李家稍差一些,也就是一两百壮丁,加上佃户,最多上千人”
“不过三家互为姻亲,一家有难,另外两家必定出兵支援,特别是梅家还有几百骑兵,呼吸可至,不得不防啊”
李安国听到这里心里一凛,梅家如果将麻城的各大家族的私兵聚到一起,估计也有五六千步骑,自己还是托大了,如果张献忠率领大军至此彼等只有紧守堡寨的份儿,不过以他现有的人马来说就不得不防了。
他回头吩咐一个传令兵,“立即赶回英山县城,通知贺小石的后营立即出动,命他在一天之内务必赶上前营!再令后营紧守城池,时刻提防,不可轻易出城!”
英山县到罗田县不过八十里,以前营的速度一日即到,不过他们抵近县城时天色已晚,便越过官渡河,在县城北部的大山中隐藏,而汤志自然潜入县城安排开门事宜。
半夜时分,贺小石带着一千骑兵、一千步军到了。
天刚麻麻亮,罗田县城的北门打开了,听到一声悠长的牛角号声后,贺小石带着一千骑从山里杀出,不到一刻的时间杀到城门前,只见城门大开,汤志正带着几十个团练在附近候着呢。
罗田县城轻而易举攻克了,县令上吊自杀,县丞跑了,主簿却投降了义军。
李安国来到县衙后院,只见一个中年官员、三个年轻女人,十几个家人模样的人正惶惶不安地簇拥在一起,汤志在一旁介绍道:
“总管,这位便是罗田县城的主簿万元慧,万大人”
那万元慧赶紧过来给李安国躬身行了一礼,一见这流贼头目竟然如此年轻,如此俊秀,不禁吃了一惊。
李安国正欲回礼,汤志将他拉到一边悄声说道:“总管,这罗田县最大的官绅便是万家,县城附近的良田十有七八都是他家的,所以他没跑,县令、县丞倒是外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