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的儿童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 序二 儿童哲学的课程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生动诠释

于漪

我为我们建设小学这样一所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学校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新的突破点,使我们已有的一些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为我们杨浦区的教育,为我们老百姓做出新的贡献,感到高兴。从学校的介绍来看,我觉得这条路是完全对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的老师为了孩子的这种追求和我们学校为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而表现出来的孜孜不倦的努力,这种敬业的精神,这种对孩子热爱的感情、对事业热爱的心情,使我很感动。我们在这里看到,这个顶层设计是富有诗意的。席勒本身是德国非常著名的诗人,而他所写的这句话的对象又是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因此“来,让我们为儿童而活!”,这是诗意的语言。我们要把这个诗意的语言变成我们的办学理念,这个境界是非常高的。难能可贵的是,学校还把激动人心的诗意的语言转化成为办学的目标和培养的目标。

大家都清楚,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口号叫得很响,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阻力,有许多障碍,有许多干扰,我们经常碰到的情况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我曾经提出,我们到底是“育分”还是“育人”,因为只有“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我非常同意吴老师的观点,就是我们建设小学提出的八个字的培养目标“崇公、养品、静思、立能”,实际上是对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生动的诠释。毛主席,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与马克思所讲的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谈到我们教育的本质还是育人,提出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里的“四有”新人就是现代的文明人。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并不是拍拍脑袋的,是我们的老部长何东昌了解了很多学校教育的实际,给第三代领导人打了报告,然后江泽民同志作了很详细的批示,实施素质教育。因为我们国家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重要的是人。真正有了可靠的接班人,素质良好的建设者,才能使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我想办教育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口号讲得很多,标签也贴得很多,但是到了每个地区、每所学校对孩子的素质教育究竟怎么进行,取得哪些成效,往往只有一个概念,一句标语,我觉得还是不够。实际上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觉得建设小学提出的这八个字的目标非常重要,也花了很多的功夫。从我们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来看,对这些思想的阐述非常充分。比如说,我们提出了崇公、养品。崇公,从张伯苓的“允公”而来;养品,对我们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来讲太重要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知识是顶礼膜拜,这是一种误区。在十几年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对孩子品性、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辈子就是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教育,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影响终身。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孩童映八十”,所以品德的养成非常重要。静思,我想针对的是当前教育中的功利和浮躁。一所学校,把孩子的时间空间、教师的时间空间全部占领了,你还怎么让儿童、教师和校长去思考?所以,许多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都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也做了十多年的师范教育,我有一个体会,你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师,带领好教师发展成长。所以我提出教师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校长,因为他对教师的情况是最了解的。教师的成长不是听两个报告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当时做校长对教师是比较宽松的,课当然要上好,这是当教师的前提,但是一定要让教师有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否则不可能有出类拔萃的教师。如果教师个人所有的时间都被你占满了,那就变成了标准化建设,就是标准化的设计,出标准化的教师和标准化的学生,那什么追求都没有了,所有的创新都会成为空洞的口号。

说到这里,我想拓展出去谈一点想法。我们今天的历史教育究竟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今天的孩子严重缺乏历史常识,我们的初中有历史课,讲文明史,可是学生不知道“安史之乱”,因此他要从语文课里读杜甫,看注释,才晓得“安史之乱”,这是很荒唐的。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文化史是美洲土著文化和英国殖民文化的结合体,但是它对自己的历史依旧相当重视。而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常常是妄自菲薄,光讲爱国主义,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知道自己的地理,谈何爱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不是大学的课程,不是研究生的课程,它是要给学生一辈子做人打底线的基础,因此今日的课程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我们能达到什么样的文化程度,达到什么样的做人底线,都反映在今日的课程中。所以我想课程建设是我们教育的灵魂,是学校的灵魂,是件大事情。不是今天开这个课程,明天又开那个课程,就创新了。没有传统,哪来的创新?创新不是在零的基础上,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你没有知识的积淀,哪来创新?学生到学校来求学,绝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因此课程的建设关系到学生生命的质量,你教什么课,他将来就懂得什么。所以我想,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对教育、对学校是起灵魂作用的。

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来源于小学音乐老师的一节课,它使我终生难忘。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后,长驱直入从上海一下子就到了我的家乡。一个年轻的男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音乐课——《苏武牧羊》,我当时只有八九岁。一架破旧的风琴,设备跟今天真是两重天。歌词到现在我都记得:“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曲调是柔和的,很缓慢,但是这位老师教得我们声泪俱下。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大的字眼:“你们要永远记得苏武牧羊,不能做亡国奴。”我们这些孩子真的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亡国奴,什么叫爱国。这就是终身影响,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我想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确实是需要统整。

我记得莎士比亚讲过,简单就是智慧。就是说,课程统整一定要抓住最最本源、最最精髓的。我看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案例,怎么对一个一米都不到的孩子通过个别化教育取得了成果,这些都很令人感动,都是亮点。但是,还需要明确统整的点是什么,现在的美术也好,语文英语双通道也好,音乐也好,你是一个一个的亮点,统整在哪一点上?统整的目的是化繁为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统整的亮点是在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头绪,是在攻坚。而且,确实是要思考三类课程如何统整,基础课里如何拓展?如何把研究性的内容放进去?统整以后就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语文英语双通道是跨学科统整。再比如,小学的识字教学,现在问题很大。我举一个例子,月亮的“月”这个部首,本来是“肉”字旁,结果统计下来百分之九十几是不知道的,这是很严重的。许多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对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独体字都不知道它的来源,这就必然会加重学生负担。其实人体上的器官许多都是“月”字旁的字:“腿”,形声字;“胃”上面是个田,下面是个“月”;胸,“月”字旁,形声字。如果我们对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不清楚的话,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让抄十遍、二十遍、三十遍。因此,统整一定要在学科的本质上下功夫,要读懂文本,这才是教师真正的专业素养。现在初中的语文练习,很困难。为什么还要这样呢?就是我们说的,为儿童而活啊!但是我们现在苦在哪里呢?很多时间都被折腾掉了,静下来真正钻研文本、掌握学科的本质不够。所以我说统整一定要把三类课程统整起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培养教师,让他们成长。希望我们的教师快快成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能恩泽多少学生啊!现在学校里一个教研组能出几个特级教师的,大概就是杨浦高中了。我们的语文组,我当时有个梦想教育:我要把这些教师全部培养为年轻的特级教师,现在连我是六个特级教师,三代。因此,我想学生是要培养的,教师也是要培养的,教育要回归本质,育人的本质。教师应该拿什么来育人?一个是个人魅力,就是刚才讲的崇公、养品、立能;第二个就是学术魅力。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有学术内涵的。我刚才讲了,哪怕教一个字,也有学术内涵,有文化积淀,跟机械操作是两码事,它的教育效果、育人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花了那么多的功夫读外语,只是技术的,没有文化积淀,是技术水平上的机械操练,一而再,再而三,十百上千遍,口语还是不行。西南联大的课程是怎么建设的?西南联大几乎所有系的学生的外语都是非常好的,这就奇怪了,它是怎么培养的?英语系是要以中文系为底子的,只有“语”没有“文”,就会变成“高学历的野蛮人”!所以说,课程的建设确实是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国民素质。张丽芳校长介绍的自来水厂的社会实践很好,自来水厂这边是上海历史的骄傲,这就是课内课外的结合。我想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是不是再进一步,要非常明确统整一定要聚焦在一个点上,然后所有的教师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想如此就一定会在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系当代教育名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