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风作浪在三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开会(求票)

陕县是交通要道,水路畅通,商业繁华,工匠比起其他地方来自然也要多不少。三百多人,乱哄哄的站在校场上交头接耳,赵昂站立在校场高台之上,静静地看着。

兵卒们把这次召集工匠的目的通传了下去。

在得知这次大军准备到河东剿灭白波贼,要求所有工匠随军同去,顿时一片哗然,要不是周围都被军卒围住了,已经有人要逃跑了。

要知道跟随大军出征极其危险,打了胜仗还罢了,一旦败了,这些工匠可没什么自保能力,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

很多工匠家庭都是子承父业,一旦被大军征调,家里只剩一些老弱妇孺,那就是没有活路了。

争吵、抱怨、喧闹声交杂在一起,场面乱糟糟的,开始有点失控。

这时有军士出来维持秩序,并通知一众工匠,赵将军大发慈悲,准许工匠推举代表向将军提出一些问题,并且会设法解决。

工匠随军出征,本来就是历代朝廷实行的徭役的一部分,是不准许有任何反抗的。赵昂这次让大家提出意见解决问题,确实是法外开恩了。

一众工匠心中升起一丝希望,对赵昂充满了感激之情。

要求工匠随军的是赵昂,现在工匠感激的也是赵昂,最近赵昂对人心的把握又更上了一层楼。

在校场的高台之上,赵昂“亲切”的接见了工匠代表,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大会上赵昂将军认真听取工匠们的心声,切实的解决了工匠们随军出征中遇到的问题,让广大工匠毫无后顾之忧,以一个轻松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赵昂将军表示全面落实工匠们的一系列合理要求、深入合理地推进战乱年代新形势下的军民合作方式,工匠代表们也深切地感谢了赵昂将军的接见,并表示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鼓劲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大会决定,工匠单独跟随的家中发粮食十石,愿意全家跟随的军中负责粮食供应,并会切实地落实好广大工匠的安全生产生活问题,有大军一口吃的就有工匠们一口吃的!

广大工匠表示兵荒马乱家中生活窘迫,留在陕县未来也没有活路,都欣然应允准备出发。

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大会实事求是地解决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和谐解决徭役问题的新方式。

这时代对工匠的不重视,可不代表赵昂这现代人不知道工匠的巨大作用。

自己脑子里的很多东西,这时代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一点点的提升都能极大增加自己实力,战争说到底还要看资源和经济!绝对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阴谋诡计,堂堂正正的实力碾压才是王道!

两天后清晨,关闭多日的陕县城门终于打开。

飘荡在陕县上空的紧张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

赵昂带着陕县的收获,浩浩荡荡的直奔码头行去。经过几天的休整,队伍的精神和面貌整个都焕然一新,再没有刚刚逃到陕县时的疲惫和恐慌。

最终从陕县带出了五百多工匠和家眷,而且,大部分工匠都是带着家眷一起的。

没有战乱之前这些工匠收入还都可以保证,现在百姓都吃饭都是问题。战争也导致了商业流通的停滞,工匠的活计越来越少了,反倒都便宜了赵昂。

正式渡河开始,于禁当先带领五百步兵登船作为先锋,直奔黄河对岸,建立前进基地,为大军渡河做好防护准备,保证大军和物资安全登陆。

看着于禁带人缓缓划向对岸,赵昂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黄河居然是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人生际遇还真是不可琢磨啊!

汉代的黄河河面极其宽广,水流充沛奔腾不息,是汉代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黄河三门峡(陕县)的漕运始于秦,历汉、魏、晋、隋、唐、宋等朝约千余年间。汉唐时黄河年漕运高达400—600万石。

再想想后世黄河时而断流的惨状,赵昂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未来自己有能力一定要保护好黄河上游的环境,不再为后世留下遗憾。

放下心中的感慨,赵昂下令道:“枣祗组织人手登船,待于禁发了信号便立刻渡河。”

“下官领命。”枣祗躬身一礼,下去准备了。

当于禁穿过水流湍急的河水到达对岸时,看着荒废破烂的码头,一阵头大,船只只能移动到旁边的浅滩,慢慢涉水而上。

为了后续大军顺利过河,于禁立刻指挥手下兵卒紧急抢修码头,清理杂物和烂掉的板材,忙活了近一个时辰才让码头可堪一用。

一边发信号通知赵昂这边可以过河,一边让船只返回对岸继续接送物资。

吩咐一部分人在码头等待后面船只靠岸,于禁亲自带人到大阳城查探。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部属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老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史料记载)

自那之后阳城人就大批逃走,再加上整个河东都在闹白波贼,所以更是没人会来了。目前河东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早期董卓曾派遣女婿牛辅征讨过白波贼,也不知道是牛辅草包,还是白波贼厉害,反正最后牛辅是失败而回。

到了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害怕白波贼参与其中截断归路,便派遣李傕镇守河东。目前董卓并不想付出太大代价剿灭白波贼,所以两边目前进入相持阶段。

现在城中居民多是一些当时逃掉后又返回的人,只有几百人口,看到有军队过来,吓得不是躲起来就是都跑掉了。这里的百姓心里已经有阴影了,对军队印象未必比贼寇好到哪儿去。

空旷的城里倒是有不少野生动物在这里定居。

赵昂这边看到信号也松了口气,既然没有意外发生便吩咐枣祗赶快过河。

一千多人带着大量的辎重,看似很多,实际上二百多条船大半天时间就将辎重全部运完了。

而辎重在大阳城卸货时却遇到不少问题。因码头早已破败,虽然于禁紧急抢修过,但依然耽搁了不少时间,等全部运输完毕,赵昂才随最后一波船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