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风(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于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孟浩然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内容多以山水田园、隐居逸兴及羁旅行役为主,风格清淡雅致,长于写景,是“山水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有《孟浩然诗集》存世。

夜来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简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述,借清脆的鸟鸣侧面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清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不觉晓”自然流露出诗人对明媚朝阳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鸟鸣使行文更加生动活泼,也交代了作者醒来的原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回忆昨夜的风雨交加,再看到眼前被风雨摧残的落花,惋惜之情油然而生,全诗由对春意的喜爱慢慢过渡到对春的惋惜,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孟浩然早年曾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名家点评

〔南宋〕刘辰翁:风流闲美,正不在多。(《王孟诗评》)

〔明〕顾璘:此篇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唐诗广选》)

〔明〕钟惺:通是猜境,妙!妙!(《唐诗归》)

〔明〕唐汝询: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唐诗解》)

〔明〕陆时庸: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余,第骨未峭耳。(《唐诗镜》)

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南亭:指作者所居三间南园中的亭子。

辛大:辛谔。

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恨:遗憾。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夜半。

劳:苦于。

梦想:想念。

简析

这是一首赏景怀人诗,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一是写夏夜在南亭纳凉的清爽闲适,二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忽”“渐”二字不仅化静为动,而且表现出诗人心理一种主观的快感。“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诗人于清凉舒爽的南亭随心散发,闲卧安适,又有微风送来荷香,竹露清净心情,这种身心的愉悦令人感同身受。同时悦耳清心的露水声自然让诗人想抚琴一曲,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恨无知音赏”,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令人心头一动。

怀着对故人的思念进入梦乡,居然梦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刻画细节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

背景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名家点评

〔南宋〕刘辰翁: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王孟诗评》)

〔明〕郝敬:写景自然,不损天真。(《批选唐诗》)

〔明〕周珽:此倒薤垂露书也。大小篆皆出其下,何况俗书!(《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清〕焦袁熹:“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韦诗多似此。(《此木轩论诗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