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球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兴起
一、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近代的发展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RTA或FTA)过去被更多地译为“自由贸易区协定”,现在则有时会被称为“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因为近些年涵盖的内容比过去的自由贸易协定要宽泛得多。简单来说,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是少数成员之间的贸易协定、服务协定、关税同盟的总称,它与多边贸易协定的概念相对应。
20世纪90年代,当时有效实施的FTA仅有30项左右。截至2016年7月1日,GATT/WTO曾收到成员报告的近635份FTA已签署的通知,其中423份FTA最后是生效的。随着2016年6月日本与蒙古的自由贸易协定签订(蒙古的第一份FTA), WTO所有成员都至少签署了一项以上的特惠贸易协定。WTO数据库显示,2016年11月1日,通知到WTO的执行中(in force)的FTA数目共计284项。其中,90%是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协定,还有10%是关税同盟(custom union)。
以加拿大一国为例,其同时谈判着14项FTA。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这类协定的主要参加国。平均每个非洲国家都同时参加了4项不同的协定,而平均每个拉丁美洲国家则可能隶属于7项不同的协定。FTA呈现出成员重叠、数量增长迅猛、内容涵盖广等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主要的三个发达成员美、欧、日近些年来的动向看,他们都积极参与FTA,但也有些差别:欧盟正在积极推进与美国的TTIP、与日本的FTA谈判,这意味着欧盟的FTA伙伴会进一步多元化;美国则继续贯彻其“竞争性开放”(competitive liberalization)的原则,进攻性地推广美式标准,而且对单边、双边、诸边或多边的所有途径都充分利用;日本相对来说则较之从前有更强烈的结盟意愿,但在关税减让之外并没有形成更多的主导原则,但日本的开放性近年来确实有所提高。
近20年来,不仅是区域性成员之间有了更多此类安排,互补型贸易伙伴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相似的国家之间以及出于政治结盟考虑的国家之间,都开始尝试并且也有效结成了许多自由贸易协定。这与启动十多年却收效甚微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关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到底是多边贸易协定的威胁,还是必要的补充,始终是一项有争议的问题。甚至自由贸易协定到底是促进了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还是造成了更大的沟壑和歧视性贸易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学术界。
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国家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FTA谈判中呢?曾经有经济学家试图使用多米诺理论来解释一国可能出于被排除在外的成本的考虑,而选择置身其中。后来更多经济学的解释集中于规模效应和经济的相似性对FTA的推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又有些不同,他们认为政府对外签署这些协定可能是为了对抗国内的改革阻力、国家安全、加固在多边谈判中的地位或者为了应对其他协定。最近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国内体制、政治集团和官僚利益,以及国际冲击。
在最新的经验性研究成果中,通过对1990年以后的历年FTA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贸易转移的威胁是各国达成FTA的重要原因,另外,历史性的或天然的贸易伙伴之间也容易达成FTA,还有,地理位置相近仍是重要动因。大多数FTA最初的目标就是自由化和一体化,所以有很多研究聚焦于其对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影响。但是,近几年来也有研究更关注这样一种趋势:自由化的安排越来越向更具体和更精确的规则迈进。
还有一方面的研究关注哪些国家之间能更快地达成FTA。拜尔和贝尔格斯坦德在前人克鲁格曼和弗兰克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从经验(和理论)上都显示,一项双边FTA的净收益取决于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相似性、距离和相对要素禀赋。另一项研究显示,FTA之间具有连锁效应,所以FTA的盛行正是这种唯恐被边缘化的现状的反映,其他国家参与或缔结FTA也会促使相邻的国家参加或缔结该FTA,类似多米诺效应。
目前,美国参加或签署的FTA有17项,对方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多米尼加、新加坡等多个贸易伙伴。但必须承认,美国的主要签约对象来自中东和北美,这是它重点发展的战略区域,有明显的政治考虑。美国也有普惠计划(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对来自131个指定国家或关税区的4800多项产品给予特惠的免税准入。美式协定的另一重大特征是将更多的政治性问题纳入其中,包括环境、劳工、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美国正在全球推广这样的美式协定。
欧洲本身的FTA——欧盟大概是最成功的案例。同样,欧洲签署与参加的FTA数量与涵盖的国家范围超过美国。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参加的FTA中经常涉及技术标准的协定、知识产权的保护、竞争政策的合作、投资与资本流动的自由化、政府采购、保障措施和争端解决等内容,甚至政治、文化与安全合作等内容。显然,欧洲在FTA中推广这些非贸易问题,比在WTO项目下要成功得多。
为了应对美国与欧洲在FTA上的扩张趋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南南协定。在贾格迪什·巴格瓦提教授的《贸易体系中的白蚁》一书中,这样解释南南协定增多的原因:(1)因为担心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2)希望提高与发达国家对话的地位;(3)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仍然是欧洲与美国,发展中国家空间很小;(4)FTA十分流行;(5)相信FTA是多边谈判失败后的备选方案。在该书中,他表达了对FTA转移贸易、混淆原产地规则、扰乱多边谈判等副作用的担忧。
由于FTA如此盛行,各FTA之间存在广泛的成员重叠,FTA与WTO之间也同样有成员重叠。这就意味着许多成员同时承担着不同协议下不同程度的开放义务,即它实际上向不同的伙伴国提供的贸易条件可能是不同的,这就违背了WTO所努力推进的非歧视原则,或者说公平贸易目标。但是,即使是WTO,也并不能将全世界所有国家纳入其中。为了加入WTO,新成员国可能要面临的诸多双边谈判本身就有很大的歧视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认为FTA可能构成对WTO的威胁的许多观点,并不能完全为人信服。在多边论坛深陷泥沼的时候,更多的国家选择FTA,不一定代表了非此即彼的某种取舍。
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新趋势
目前FTA的繁荣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FTA的发展呈现出这样四个特点和趋势:(1)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过去更依赖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国家,都开始将FTA作为他们的国际策略的重要内容;对于非WTO成员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来说,FTA是优先的选择。(2)FTA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除了涵括的内容广以外,其自由化的程度和建立的纪律的严厉度,有可能高于多边贸易协定。(3)随着一些发展中大国的贸易崛起,20世纪80年代以前盛行的区域性的互惠协定,渐渐让位于跨区域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惠协定,以及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的南南合作。(4)FTA还呈现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趋势:一方面跨区域的FTA越来越多;另一方面FTA促成的区域性结盟和区域性的对外贸易壁垒也十分明显。
另一内容是,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遭受全面挫折的新加坡议题在FTA中被全面纳入。包括竞争、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议题都被纳入到谈判文本中,美式双边投资协定模板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与WTO相同的是,农产品以及其他敏感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开放,都是目前区域性国际贸易投资谈判中同样难以突破的命题。
每个国家,包括所有WTO成员国,都参加了或正在致力于达成各种区域性和跨区域的贸易投资协定。由于单个国家参加的区域性或跨区域的安排数量多、范围广、程度不一,并且存在很多交叉重叠,它们共同的趋势是日益规则化以便于各国进行管理和执行。同时,FTA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除了涵括的内容更广以外,其自由化的程度和建立的纪律的严厉度,有可能高于多边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