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小算盘,要考虑全局
算盘,是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打算盘,则是有比喻盘算、筹划的意思。所以,怎样打算盘,打什么算盘,是一个牵涉事情发展方向的大问题。
有人惯于打小算盘,他们的眼睛只盯住自家算盘上的数字,只要总量增加了,就沾沾自喜;增速超过平均值了,就心安理得;排名顺序前移了,就喜不自胜。他们从来只满足眼前的小进步,争取的都是当前的小利益。此外,打小算盘的人,总是把算盘珠子朝怀里拨,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打个人和小团体的小九九,算个人得失账、小团体的盈亏账。只求得眼前得益账,至于大局发展受阻,全局利益遭损,都与他们无关,不闻也不问。
与着眼于眼前小利益的人不同的是,遇事考虑全局的人,他们通常既看到当前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又纵观全局,清醒自己所处的位置,通晓事物发展的变数。他们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瞄准大目标,确立新标杆,千方百计为整体的发展增加胜数。同时,他们总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全局眼光,算总体发展账,算长远效益账,算群众利益账,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眼前的利益。
不同的想法,体现了不同的思想境界,也产生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记得看过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老人,有人问他:“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回答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人们接着问他:“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回答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笑话归笑话,其间却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在生活中别太精明。大千世界,人性相通,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的经历、遇到的事情以及心理状态,甚至处理问题的想法,都有着某种共性。你在精打细算时,人家往往也会在对面与你不谋而合。这种情况下,总得有一方作出让步。有太多人认为,吃亏的人怎么也不应该是自己,总是要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的利益,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小算盘,核计得失。而眼界髙远的人,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会以长久的发展为目标,宁愿放弃自己的小利益,而配合大势的发展。他们这么做并不是要白白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有更长远的发展与合作的可能,人生在世变化万千,每个人与其他人都可能有相遇、合作的一天,所以,时刻为自己留一点情谊在,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是有利而无弊的。相反地,有时候对生活的算盘打得过于精细,表面上看得到了暂时的好处,而实际上丧失的往往是更好的机遇。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也不喜欢与过于精明的人交往,为什么?怕被算计。
其实,人生在世,原是一种删繁就简的过程。许多时候讲的是大智若愚,谋的是长远、是抓大放小。考虑全局、大事不糊涂,讲究的是一门放长线钓大鱼的学问,这期间的价值,眼前是根本无法算出来的。因此说,做人不能不精明,而这种精明更多的是保持一种放眼长远的健康心态。那些每天抱着一把小算盘,眼盯着每一场买卖死缠烂打的人,就算一生不出一点差错,也清点不出个完美人生。
刘秀一手打平天下,光复了刘邦创立的汉朝,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光武帝。他在种种方面都比刘邦好。他对朋友始终如一,不像刘邦得了天下便杀朋友、关朋友。功臣们都善始善终,和他同享富贵。刘秀一共做了三十三年皇帝。割据各方的群雄,如延岑、卢芳、公孙述之流,以及规模较小的刘永、李宪、董宪等,都在他即位后十三个年头以内灭完。
他是一个很会打仗的人,却酷爱和平。他刚把中国统一,就偃武修文,一举废掉郡国每年度的会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征兵制度,不幸由此而坏。此外,为了军费节约开支,他不肯用兵对付匈奴,任其内迁。于是西域各君长,也纷纷遣使进贡,而且情愿派他们的儿子来当侍卫,作为效忠的保证,请求东汉政府向西域派遣都护,光武帝却闭起玉门关,婉辞拒绝。他之所以如此做,也是为了省事,怕劳民伤财——光武帝不肯花这些“冤枉钱”。
在光武帝所打的小算盘之中,最要不得的是:为了节省刺史们的旅费,叫他们不必多旅行察看或进京报告。于是刺史们坐在各州办公,变成了太守国相之上的地方官,丧失了中央官的身份,不再做中央朝廷的耳与目,慢慢地破坏了集权与统一的汉朝制度。
事实证明,这样一位骁勇善战、重情重义的好皇帝,正是因为自己的小盘算,亲手拆散了辛苦打来的统一。真是得不偿失!
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时,首先从自我的小算盘里跳出来,把事情置于全局的背景下,分析事情是否合情合理、做法是否恰当。当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考虑如何决策才会保持双赢,而不能只为了保证个人利益的实现,却使全局利益受损。
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全局的重要性,往往强调不谋一域而谋全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纵横者,天地也。能够做到纵横兼顾者,方是成大事者,也必将是最后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