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和泡沫
1 消费升级是个伪概念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消费升级”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各种场合、文章、论坛上。
但最近我越来越发觉,消费升级可能并未滚滚而来,或者就算来了,大多数的红利都被海外品牌吃掉了。不信你去看,真正具有消费能力的人,在绝大多数的产品选择上,依然挑选海外品牌。他们直奔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欧美国家去扫货。代购这个职业也应运而生。
在海淘关税政策出台前,海淘的火爆折射的是中国制造正在错过这一轮的消费升级红利。
在十五六年前,也就是21世纪之初,我开始成为正版耐克、阿迪达斯的忠实用户。城市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高档餐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面吃年夜饭,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用国外化妆品,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成为一代人的身份标识,后来又有多普达、黑莓手机。其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大众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对未来看好。这是真正的消费升级,这是真正的黄金年代。没有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消费升级,就没有原动力。今天的消费升级,只是淘汰落后老化品牌,只是消费市场再分配而已。市场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只是“蛋糕”重新被划分,所以这一轮所谓的消费升级不会带动太多的繁荣,只是此消彼长。
2 生活中的事实
朋友在一家天津金融公司工作,她是天津人。我问她用什么品牌的化妆品。她和我说了三个海外的品牌,其中有两个在国内有专柜或旗舰店。不过她的主要获取途径是让做国际航班空姐的姐姐帮忙带,以及让在英国工作的同学带。
在济州岛,乐天和新罗免税店里的中国人在疯狂扫货,很多柜台也已支持支付宝支付。
去中国香港旅游,朋友甚至让我买一包枸杞子和咳嗽药水回来。
3 真实的现状
目前的情况就是,消费升级在中国总体人口中的一小部分中确实在发生,但是基本利润全部产生在海外品牌。从更大的人群来看,消费升级并未发生。2016年的夏季服装市场,几乎全面降价接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门店依然冷落。那么是不是消费者转移到电商平台了呢?并没有。据消息,2017年京东第二季度的营收指标并未完成。而大多数淘宝卖家也表示赚不到钱。各路小众电商都做得不亦乐乎,但基本从未赚到过钱。
很多需求是因为经济下滑而消失了。很多需求是因为用户缺乏安全感而逐渐消失了。很多需求因为房价高导致用户可支配收入减少而彻底被压抑了。
其实,或许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一轮消费升级,如果有,总量也不大,并不能靠多卖几个贵几十块钱的杯子、笔记本,就实现经济的飞跃。
4 实业的困境
在过去的十年,电商从舞台的角落走向了舞台的中央。电商成功地让一批企业实现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模型。但如今,小米也开始重新走回线下渠道。前几年都说线下渠道要被颠覆了,但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也不太会发生了。但渠道商也并没有赚到钱。
如果一款产品很知名,那么品牌主就很硬气,出厂折扣是多少、压多少货都是明码标价的。渠道商虽然可以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产品,但往往需要压入太多现金,因为利润是透明的,他们赚取的往往只是搬运费。
渠道商在小厂面前是非常强势的,多少小厂对他们言听计从,因为小厂的货虽然利润高,但是经常卖不出不去啊。
这就是摆在实体经济面前的困境。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产生了过多的不必要环节及渠道,使得最终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消费者也没买到便宜的产品。最后就是多一道交易步骤,多交一次税。而“万能救命稻草”电商深陷价格战,商家如果要做产品格调、做产品升级,那么可能都活不到明天。一个连利润都没有的企业,拿什么做产品升级?
5 两难的消费升级
如果从国民基数上来看,绝大多数人群都没有钱消费。有房的中产阶层不想在国内消费,没房的中高收入人群钱都在凑房子的首付款。厂商没有利润来做真正的消费升级。海外品牌真的是因为质量好、品质可靠(总体而言)“截胡”了大多数的消费升级?我们到底该怎么消费升级?消费升级的路在何方?我指的是“大盘子”,这也许太宏观了,但从微观来说,如果大盘子不增长,大多数人是分不到一杯羹的。除非你比别人更努力,更聪明,更好运。
当然,消费升级确实在发生,比如一些中产阶层可以花40元喝一小杯酸奶,可以人均花300元吃一顿饭,花500元买个手机壳或者好看的充电电源,花200多元买一瓶洗发水。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与之对比的是老牌快消品持续老化、衰落,老牌商场、娱乐场所歇业。比如曾经的钱柜KTV、巴黎春天、百盛持续衰退,想当年,听到“巴黎”两个字都感觉它自带光芒。
现在的人太聪明了,市面也见多了。所以,需求就越来越分散了。
于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目前的江湖依然有很多正规军,也有很多游击队、杂牌军、小的地方割据。大牌正在流失用户,这就是大家的机会所在。
在看待这一波市场行情时,切不可想当然,比如我们曾做过几款看着非常好玩的产品,却根本没销量。也做过几个微创新的点心、服装,却卖得很好。所以,消费升级并不完全看“设计”,有关联,但不绝对。目前还是很看重实用性,大多数人还未到不考虑性价比的阶段。购买欧美化妆品所考虑的性价比,是另一个维度的思考,比如这个口红是阿玛尼的,才400元,好便宜,产品性价比高。用户不会拿它和国产的商品比性价比。所以,不要盲目地觉得“产品做得好看、新潮、有趣,就真的能有人付钱”。
品质提升、情感连接、设计感、区别感,这些是消费升级主要的点。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唯一的。名创优品是不是消费升级?我和朋友探讨了这个问题。参考MUJI风格制作出商品,价格只有MUJI三分之一,但这个价格却已经是国产小商品的好几倍,或许这也算消费升级。
我还是那个观点:这一轮消费升级,可能要让大多数人失望了。因为增量不大,根本不是一场狂欢。此外,还需要你更努力才能走下去。并不可能像之前的每一次泡沫一样,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