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课程: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技术的存在方式及其实践

技术本质的讨论是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指引着哲学思考的方向,但是在技术的实践维度,我们更加关心技术的存在方式。了解技术的存在方式是我们进一步认识技术本质的前提,也是认识技术结构和技术体系的前提,更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我国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多年来的课程改革沿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课程主张展开,对于改变长期以来技术教育课程的学问化、理论化、学术化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样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基于专业教育的逻辑,去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专业背后的技术和技术体系所呈现的存在方式和实践特征,应该说技术和技术体系才是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指引。

一、技术的存在方式

认识技术体系必须首先了解技术的存在方式,认识技术的存在方式可以有多个视角,但如果我们注意到米切姆关于技术的本质——“技术作为客体”“技术作为过程”,并且同时注意到技术是“主体目的性活动的序列和方式”的话,那么“流程技术”和“人工物技术”可以是最基本、最直观地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两种技术存在方式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7-115.,并且符合我们对技术的常识性和习惯性认识。另外,我们特别地将管理技术作为技术存在的另一种特殊方式提出。

1.流程技术

流程技术形态是按照技术主体的目的和目标,将所有技术要素按照某种规则,所展开的活动序列或活动方式。流程技术形态是现代技术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技术目的和目标实现的最基本框架和支撑。强调流程技术的目的和目标,因为目的是主体的诉求,而目标才是目的的清晰化、具体化,目标为目的服务,没有目标的目的是不可实现的,没有目的的目标是盲目无效的。在具体的技术实践活动中,目标为流程提供方向,目的为流程规定细节,目的和目标在流程技术形态中缺一不可,同样在人工物技术形态中也是如此。

流程技术形态体现在两个层面。如果我们按技术使用的主体不同,可以将流程技术形态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流程技术。王伯鲁认为:个人流程技术形态是“以个体需求为基础,以其目的的实现途径或过程为核心,以个人具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为表现形式”。同时个人还会“凭借社会提供的种种物质技术资源,建构起实现自身目的的多种流程技术形态”。例如,人们打篮球、骑自行车等活动,篮球、自行车作为人工物离开具体的流程技术(规则)就不可能实现人的锻炼身体和代步的目的了。王伯鲁还认为:社会流程技术形态是“社会运行的技术表现,是个人流程技术形态建构的技术基础”,具有规模性、稳定性和专业化、正规化的特点。在社会技术形态中,个人是以职业或其他社会角色的形式被纳入其中,“按照社会技术体系的组织和运行规则生活”,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的交通技术系统和个人出行的流程技术(路线、方式)的关系。

上述的观点是以社会学的视角看流程技术,如果我们以工程技术的视角看流程技术形态,将会有新的认识。首先,人除了社会属性外,还具有技术属性,即人还是技术人,在技术体系之内,技术人是该体系中的一部分或一员。因此,人作为社会人和技术人,除了呈现出以自我目的为驱动的个人技术流程,更多的是要在技术组织(我们称之为小社会——工厂、企业、单位等)内,将技术组织(小社会)的目的转化为自身的目的,在技术组织内作为个人流程技术系统被纳入技术组织(小社会)的流程技术系统内。从职业工作的角度看,个人的流程技术既有基于工具、机器,也有基于产品或项目的,但是这样的个人流程技术是被技术组织(小社会)的流程技术所规定和内含的,个人也是按照技术组织的技术体系所规定的方式和规则进行技术活动的。其次,在工程技术视角下,社会形式的流程技术则是在像企业生产组织那样的技术组织(小社会)中形成的,这种形式的流程技术目标是产品,整个流程技术形态是由众多个人的流程技术形态所组成。在这一意义下,我们说生产组织中的社会流程技术和个人流程技术是共生共存的,不存在独立的个人流程技术。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体的流程技术形态,还要关注技术体系下的流程技术形态要求。上面所述的个人流程技术和社会流程技术是职业技术教育所主要面对的流程技术呈现方式。另外,我们上面提到的小社会就是一切具有同一目的(就技术而言)的,由多个体组成的有目的技术活动团体,在这里只是为对应流程技术形态的社会层面概念而言,但就社会概念而言,在一定意义下任何组织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社会。

流程技术中的对象是人工物、信息和人。由人工物组成的实物体系是流程技术的载体,人工物可以是工具、机器、仪表、仪器、自动线、传送带、物料、货架、动力装置,还有产品(组件、半成品、成品)等。这些人工物通过某种规则组织起来后所呈现出来的活动序列或方式就是流程技术,其中有的人工物是作为技术活动的目标物(产品),有的是作为实现保证技术过程中的技术目的和目标实现而使用的工具、仪器、机器等。除此以外,现代技术所表现的流程技术中最显著的要素是信息,信息在某种意义下也可以被看作人工物,或人工衍生物,因为有的信息是在流程中自动产生的。信息在流程技术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是流程中不同活动之间的联系,是所有人工物保持协调工作的维系,如果说人工物是流程的肢体和肌肉,那么信息就是流程的神经网络。另外,人在作为主体时,我们并不能说人是流程技术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社会流程技术的层面看,人(个人的流程技术)又是社会流程技术中的对象。这一点在哲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主体客体化(对象化),在这里人的主体客体化只是人的主体性、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而不是人的主体自身的外在化。为此,更直白地说,就是个体的流程技术可以是社会流程技术的对象。

从纯技术角度看,流程技术的核心是规则,规则是规定了序列(秩序)和方式,如可以规定工艺路线、加工设备等。作为技术的规则主要来自经验,也有来自科学的应用。规则是技术知识,也是技术的本质性表达,如果没有规则,也就没有流程,无论是个人流程技术还是社会流程技术。规则表现为确定性、唯一性和程序性,表现为流程的技术首先需要的是规则,只有在规则体系下,才能有人工物的摆置及其技术活动。

流程技术具有以下特征:秩序性、规定性、动态性、目标性。其中秩序性、规定性是由流程技术中的规则所决定的。动态性是指:流程中的人工物不再被看作是静止的物体,在流程技术形态中,每一个人工物的状态都在变化着,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时间而发生改变;流程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被调节,以适应主体的目的和目标的达成与调整。目标性是技术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没有目标的流程技术是不存在的目标,也是技术存在的前提。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流程与过程不能等同,但又有相似的地方。过程是一种写实和事后描述,如工作过程应该是职业技术活动的真实表达,工作过程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流。流程则是一种事先设计的规定性工作程序及工作方式,如操作规程、工艺流程等,流程是可以被改造的,就如我们熟知的现代企业流程再造。流程和过程又是有共性的,它们在时间维度上都反映出“阶段”“时刻”,在行动维度上又都表达“做什么”(但是在流程概念中还指怎么做,在过程概念中指做了什么)。因此,联系到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严格地说我们应该是依据产品生产的技术流程,而不是工作过程,因为工作过程是被技术流程所规定的。

2.人工物技术

人工物技术是以人工物为载体或对象所进行的目的性活动序列或方式。人工物可以是工具、机器、仪表、仪器、自动线、传送带、物料、货架、动力装置、产品(目标产品或过程产品)等,人工物技术形态在人类所进行的所有技术活动方式中是最基本的。人工物技术形态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流程技术形态中使用的人造物,包括工具、机器、仪器,这一类人工物可能是为另一个人工物(产品)的制造而使用,或为其他目的(如管理)服务而使用,其使用主体的目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被使用的人工物技术目的和目标;二是被制造人工物技术目的和目标,或其他主体目的和目标(如管理)。另一类人工物是产品(目标产品)或过程产品(半制成产品或产品的部件)。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工物技术是流程技术形态下的产物,并且只有在流程技术形态中才能体现自身的技术身份和角色,才能实现主体的目的和目标。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有些与人工物直接相关,如数控技术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等,但是更多的专业涉及流程技术,或者同时涉及人工物技术和流程技术。

3.管理技术

管理活动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人类活动,管理活动从概念上符合广义技术的定义,它是人进行的目的性活动的序列或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中体现出的工具、手段、规则等就是管理技术。由于管理技术活动发生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几乎所有关系领域之中,因此管理技术应该属于社会技术。尽管现有的技术哲学文献中,管理技术并未得到更多的明确而深入的讨论,但是在广义技术的视阈内,管理技术属于社会技术还是能够成为共识的。从管理技术呈现的方式看,许多管理技术可以归入流程技术形态,有些管理技术是通过人工物的,也有是通过非人工物的,因此,管理技术又很难被归于流程技术或人工物技术。由于管理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处处存在,所以我们将管理技术作为有别于流程技术和人工物技术的另一种技术存在的特殊方式被提出,最重要的是现今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大量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非管理类专业也开设很多的管理课程,管理技术已成为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最实际能看得见和体验到的技术呈现方式。

一般说来,管理技术的对象是事物和人,事物可以是有形的物、无形的物、由人工物组成的系统,无形的物又可以包括信息和事件等。从技术本质出发看,管理技术的特点体现出非常明显的知识性和意志性。管理技术在形式上更多的是运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科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如运筹学、权变理论、文化学等,这是管理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显著特点,即现代技术更多地依赖科学这一事实。当然与科学问题不同的是,管理技术不是解释现实问题,而是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中的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工具(可以是人工物,也可以是非人工物)和解决方案等。另外,主体在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意志是通过各种方式予以体现和渗透,意志由主体通过管理技术客体向被管理者(人和做事的人)传递,可以是程序的和价值“控制”的,管理活动的主体的情商(EQ)和智商(IQ)也是表现为意志来运用管理的技术,或本身成为技术的一部分。

应该指出,现代企业的文化管理对管理技术如何进一步走向管理之“道”,是一个更为深入的管理哲学问题,也是管理技术的哲学思考。

二、技术实践

1.实践的本质意义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不等同于行为或活动,只有成为“自觉”,即我需要、我必须,实践才具有动力;只有实现“自我”,即我知道我在做、做什么、怎么做,实践才具有意义。“自觉”“自我”体现的是实践意识,实践意识是在实践行为发生前就形成的主体意识,在主体实践行为中起着驱动和规定性作用,由于实践意识的作用,实践主体才能够清楚地知道实践目的、实践对象,并制订实践方案、实践方法和手段等。实践意识是贯穿于实践活动之中的,实践的“自我”性是让实践活动对“我”具有意义,实践活动之中的所有客观事物都是需要“我”去认识的对象,实践活动是需要在“自我”中实现它的目的。理解实践的这一本质,有助于让我们正确地认识技术实践,同样的,技术实践不能等同于技术行为或技术活动,因此,对于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课程来说,“实践导向”要比“工作过程”本身更具有意义。

2.技术实践的要素

技术实践应该包括,但不仅仅包括以下要素。

1)技术目的和目标

技术的目的是技术实践的核心,没有目的的行动既是无意义的,也可能将实践引入歧途;目的的表述是概念性的、意图性的、规定性的和原则性的。目标为目的服务,是目的的进一步具体表达,目标具有可描述性、可测量性。

2)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包括已有的经验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实质性的和操作性的),已经知道的和需要但尚未掌握的知识——能够通过适当的途径获取。知识对于技术实践至关重要,重要性在于知识在技术实践中是动态的,既是使用知识,也是建构知识,还可能产生新的知识。因此,技术实践的知识不等于技术活动的知识。

3)技术策略与方法(手段)

技术策略与方法是实践的灵魂,没有策略和方法的技术实践可能是盲目的、无效的、低效率的技术活动。技术策略、方法的制定、选择和执行体现了技术主体的实践意识,体现了技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技术策略和方法、手段是技术方案的核心,应具有可执行性和可靠性。对于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技术训练来说,技术方法和策略选择与制定意味着实践智慧,是与一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的主要区别。

4)技术规则

技术规则是技术实践活动之前被技术系统所规定的,也是技术实践的规约性框架,了解技术规则和执行技术规则是技术实践顺利进行的保证。即使是技术策略和方法,手段的选择也都必须符合技术规则,在一定意义下,技术规则既是技术目标实现的保证,也可能成为技术目标达成的制约,因此制定技术目标和策略、方法、手段等都应该先了解技术规则。

5)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是技术实践的对象物,包括人工物,如工具、机器等;非人工物,如信息、标准等;技术人员。必要而充分的技术资源是技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技术活动的主要载体。

6)技术流程

技术活动的流程是技术的主要呈现方式,流程技术通过流程来描述的,也是技术路线的实施表达。技术流程在技术实践中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产品维度上的生产流程;二是在具体技术岗位上的工作流程。与活动不同的是,流程是技术实践活动的依据,技术活动是在技术流程规定下的实施。

7)技术产品

一般地,技术实践有着具体的产品目标,产品可以是实物的和非实物的,在技术流程中可分为过程产品(完成中的产品或产品的部件)和目标产品。任何有意义的技术实践都需要确定产品,即技术实践是产品导向的,对于高等技术(职业)教育来讲,技术产品和技术流程是技术实践最重要的对象。

8)技术环境

宏观的技术环境是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中观的技术环境是指技术组织(企业)层面的,包括技术水平、质量保证体系、管理体系(如5S等)、企业文化等。技术环境是技术的重要外延,它的作用对于技术实践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