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关系管理(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版序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价值反思

客户价值量化:令人疯狂的“网络狂欢节”

“客户价值”这一术语,开始以更现实直白的方式,令我们的印象加深。

刚刚过去的2012年11月11日,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的一个“狂欢节”:按照赢家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数据,其旗下天猫和淘宝两个网站经支付宝完成的总交易金额高达191亿元。如果你还没理解这个数字,来看看两个对比:首先比总量,2012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934亿元,以此计算,“双十一”这一天,阿里巴巴的战绩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达30%以上;其次比实体零售业,2012年十一“黄金周”上海395家大中型商业企业的总收入为64.3亿元,8月份香港日均零售总额为9.3亿元,“双十一”这一天,阿里巴巴的战绩相当于三个上海“黄金周”,也相当于香港平日三周的实体商业零售额。

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扩张速度堪称全球之最。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共有5.13亿名互联网用户,德国为6700万,印度为1.21亿,美国为2.45亿。中国商务部的数据称,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达1.94亿,网上零售总额约7825亿元,年增速为53.7%,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4.23%,而美国的这一占比已超10%。麦肯锡报告称,2011年年底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突破3亿,这是世界上最活跃的互联网用户群。伴随着社交媒体用户数量激增,新的消费潮流孕育而生,这对于蒸蒸日上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来说令人兴奋,而各类企业如何利用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则至关重要。例如,企业品牌和产品越来越需要以社交媒体作为决策的信息来源。而互联网直接催生了对客户价值的量化,如同这次“网络狂欢节”的经历,会被直接有力地告诫:立刻接近互联网用户,否则就请远离未来商业!

粘住客户:从线上到线下

仅仅把未来商业理解成为互联网创造虚拟生意,无疑过于偏颇。例如,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 OTO)就被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座新“金矿”。OTO的核心命题是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服务业,即如何应用互联网工具为传统商业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OTO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公司纷纷布局,携程、大众点评网等专业公司开始探索,众多小公司也希望参与从中分一杯羹。李开复先生曾称:“OTO未来会改变中国,线上、线下一旦连起来,这是巨大的爆发式的力量。”

在中国,以OTO为代表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改造与整合正在加剧。尽管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IT和互联网投资趋冷,但OTO市场的投资热度不减。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使得移动终端成为OTO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一批互联网巨头大力布局,典型应用(如团购市场)格局逐渐明朗,本地商户网络意识增强,社会化OTO营销试水启动。未来,如近触芯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等技术应用的创新和普及,将进一步推动银行、餐饮、票务等行业的OTO进程。

从线上到线下都粘住客户,是企业的永恒愿望。因此,OTO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它必须是用户平台。“线上到线下”意味着区域特征明晰,同时要存在社会化互动。不过,做到“线上到线下”并非易事:在线上,需要符合用户习惯,提供用户消费选择的主要入口;在线下,需要面向数以万计商家的现场服务团队。本地服务往往是由很多不一样的行业组合在一起的,商家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渠道建设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因此有人总结OTO平台的营销原则为三句话:“信任决定购买”、“互动决定转化”、“服务创造口碑”,非常符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道理。

客户对价:史上最贵IPO与最离奇收购

借助网络创造客户奇迹的最佳案例,莫过于Facebook。

对于Facebook来说,2012年可谓是历史意义非凡的一年。创立公司8年后,Facebook最终在聚光灯下登陆纳斯达克。按照IPO定价区间,Facebook市值介于770亿至960亿美元之间,这一定价令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网络公司IPO估值最高的案例,想一想,谷歌2004年IPO的估值仅有230亿美元。原因是这一年里Facebook达到无人企及的里程碑——用户突破10亿大关,而在最近一份财报中,其日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了28%,这传达了该公司仍然会强劲增长的信号。

为了向客户提供称心如意的服务,在上市前夕,Facebook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照片分享应用开发商Instagram。这是Facebook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但收购对象Instagram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2010年秋天,Instagram由两名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创立,被收购时只有13名员工!用户可使用iPhone拍摄照片,然后用Instagram软件修改和分享照片,这成功吸引到大批摄影爱好者用手机拍照并分享,因此Instagram才创办一年多用户量却已接近3000万,Facebook认为这家小公司能弥补其社交产品的移动功能不足。

这桩离奇的收购在互联网和投资业界都引起了高度关注:小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能找到自己独特的立足点。当然,避免自己的关键客户流失,才是解释此类商业行为的关键。看看另一个离奇的收购:网络设备厂商Juniper在2012年12月宣布以1.76亿美元收购创业公司Contrail Systems——这个公司两天前刚刚启动正式运营。据媒体报道,Contrail的首款产品将到2013年年中才会发布,其产品是当前最热门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通过SDN,用户将无需再购买思科等厂商昂贵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而只需购买廉价的硬件就能使网络更具灵活性,成本大幅下降。作为思科最大的竞争对手,Juniper收购该公司将帮助它挖走思科的客户,因为Contrail的产品经过专门设计,能够控制思科和Juniper的网络设备。

再想一想,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话:“客户是企业唯一的利润中心”,确实已经成为对互联网时代所有商业模式的精辟提炼。在互联网时代,客户和对客户需求的满足是企业的唯一资产,企业价值或许一定意义上就完全是客户价值的“对价”。如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考,必须要从企业的经营工具层面,走到企业业务模式和商业价值实现的“顶层设计”层面。

大数据、开放战略与大市值

互联网的再度兴起,为数据大规模增长插上了“火箭”。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数据的形式也极大丰富,各种应用层出不穷,既有视频、微博等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浏览网页等被动行为中被记录的数据。每天,数据都在呈指数级的增长: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天要处理约24TB的数据,而Facebook要存储大约100TB的用户数据。人们对兆(MB)比较熟悉,要知道,1024个MB是1个GB,1024个GB是1个TB,1024个TB是1个PB,1024个PB是1个EB,1024个EB是1个ZB……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是ZB级,2015年则会达到35个ZB。数据之“大”,无处不在,并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影响着企业业务。Gartner预计2016年大数据对全球IT开支的推动将达2320亿美元。基于大数据,通过互联网以极低的成本为数以亿万计的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商业机会。

“大数据”不光是成就了Facebook。截至2012年7月1日,Twitter的注册用户量为5.17亿,成为全球用户人数第二多的社交网站。Twitter市值也远远超过两年前预测的10亿美元级别——按投资银行Greencrest Capital的报告,推测Twitter开始筹备上市,目前估值已升至约110亿美元。再看一眼谷歌,其市值在2012年10月一度突破2490亿美元,已超越微软和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三大市值上市公司,仅仅位居苹果和埃克森美孚之后。苹果?预测苹果市值何时或者是否能够突破1万亿美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流行话题……

互联网时代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价值增值的速度。目前来看,美国互联网四大巨头——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代表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搜索、智能终端、社交与电子商务。谷歌通过网络改变了用户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式,Facebook在虚拟世界重组了真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行为,亚马逊改变了用户购物的方式和交易规则,苹果则重新定义了信息终端的方式。不论其业务模式有何区别,它们业务的核心都是相同的:以满足客户某种需求为中心,围绕此需求的满足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软件、硬件及服务,以开放的战略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从而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大化市场价值及股东回报。

这样的故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2012年8月,在Facebook股价低迷之际,腾讯公司在香港的市值约600亿美元,从而超过了Facebook。腾讯从2011年开始的“开放平台”战略至今,从讲究“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走向崇尚“天高任鸟飞”的“天空法则”,开放之路已逐步清晰。QQ圈子、朋友、空间、微博、微信等社交产品形成矩阵,彼此间用户的相互滴灌,又为腾讯自身设立了用户保护屏障。例如,已有3亿用户的微信,作为提供社交的平台,正迎合了现代社会人群的社交心理,已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朋友与陌生人并存的社交关系圈,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用户的社交圈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前景无限。

是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普及,对现有商业和管理模式都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冲击。技术与应用对生活与商业渗透得之快之深,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测和想象。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普及,客户关系管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书作为修订的第3版,仍然源于读者的督促与鼓励。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此次对客户关系管理架构,包括客户数据收集和集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呼叫中心,以及ERP、SCM系统集成等方面都做了研究补充,也结合目前方兴未艾的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在相关部分做了较大的补充修改,同时修订、更新了前版中的疏漏与已落后的数据、案例等部分内容。

本书的问世,要特别感谢金陵华软的各位同事和朋友,感谢你们提供的无私的协助。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及其他人士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工作。感谢我的家人。

是为第3版序。

王广宇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