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08—2013)
第一章 2013—2014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备忘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值从“十五”期末的不足100亿元,增长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的470.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我国动漫产业近三年来的总产值分别为:2011年621.72亿元;2012年759.94亿元;2013年870.85亿元(较2012年增长14.59%)。
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趋势有如下三大特点:
由注重产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方向转变
这一点最明显表现在国产电视动画制作完成量上。2011年,我国电视动画达到历史产量最高点(435部、261224分钟),实现产量远超日本、美国等传统动画强国,中国位居世界第一电视动画生产大国,但无论播出、效益还是口碑都仍不尽如人意。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国产电视动画产量出现历史转折点,2012年完成395部共计222938分钟,2013年完成358部204732分钟。应当说,泡沫挤出和产量回调对国产电视动画而言是理性的、必要的。
这也意味着,2004年以来通过刺激播出机构对国产动画的需求,来刺激动画企业生产动画片的量增阶段已经过去,以促进动画精品诞生为主旨的系列产业政策正在酝酿和陆续出台。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明确把工作重心从刺激国产动画的量增转变为质增上来。而从文化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来看,接下来的五年将着力打造5~10个知名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同样是注重质量和效益的举措。
产业链逐步完善,盈利模式更为多元
我国动漫产业盈利模式一度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电视播出铺路,再寄希望于并不成熟的衍生品消费收回投资甚至盈利。但近年来动画电影市场越发得到重视,成为利润产出新领域。众多企业努力探索,不同风格、主题、模式的国产动画电影被推向市场,接受消费者检验。与国产电视动画产量趋势回调呈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以前每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均在10部上下浮动,2012年则“井喷”到22部,2013年24部,2014年预计将有30部左右。从国产动画电影总票房来看,2011—2013年稳步增长,分别为3.3亿元、4.8亿元、5.5亿元。而2014年动画电影热度更为高涨,年初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以2.4亿元票房创下新纪录,暑期档上映的8部国产动画影片中更有5部的票房超过了5000万元;截至8月20日,今年已经有13部2000万以上的国产动画上映,累计票房8.36亿元。
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不断建设完善、上下游消费的逐步成熟与多窗口产品的形成,近年也有更多元化的模式出现并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例如奥飞动漫围绕玩具产业的动画制作与发行,华强数字动漫依靠电视动画品牌适时开发大电影并整合主题公园项目,腾讯、淘米等企业成功将网络游戏衍生为动画电影,优扬传媒、卡通骑士等企业聚焦于围绕动漫品牌的授权与运营,都是对我国动漫产业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
互联网思维流行,泛娱乐行业融合,多方助推动漫产业发展
在媒体融合、新兴媒体崛起的生态环境中,动漫产业也得到新的发展契机。
首先是新媒体动漫的日益壮大繁荣。《“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培育新媒体动漫。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主流视频网站已成为新媒体动漫的重要展映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大众消费新媒体动漫的常见媒介,ACfun、Bilibili等网站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新媒体动漫内容社区,腾讯动漫、盛大、有妖气等平台企业在新媒体动漫作品和作者培育、新媒体动漫版权和品牌运营上不断尝试创新。
对动漫产业格局影响巨大的,还包括其他泛娱乐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在大举进入,通过投资、并购、整合、开发,形成泛娱乐领域的融合与布局。国内领先的影视公司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均在2014年投资并购了动画与游戏公司,号称要将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游戏、主题乐园等产品围绕IP(Intellectual Property)有机地组织起来。我国实力最雄厚的三大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地在2014年涉足动漫领域,百度投资海外影视制作公司并选择3D动画电影作为首个项目,腾讯互动娱乐早已积累了游戏改编动画电影的丰富经验,即将把系列热门新媒体动漫、手机游戏和网络文学衍生为动画电影,阿里巴巴也通过“娱乐宝”等创新手段,帮助动画电影实现众筹与营销。其他行业巨头的参与和竞争,将为我国动漫产业奠定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拓展更广大的市场,送来更海量的“粉丝”,引发更多创新,塑造更完善的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