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摆在您面前的,是我们团队第二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本书适合如下人群阅读:
中国动画产业、动漫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一线从业者、研究者与观察者;
在文化、广电、出版等领域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中工作的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服务者;
在大中专院校从事有关动画、动漫教学、科研的老师,以及有关专业的学生;
以及关心与热爱中国动画事业的所有朋友。
上一本《中国动画产业与消费调查报告(2008—2013)》在2014年年初面世。其后得到来自动画业界的许多宝贵建议,媒体也多有报道。这激励了我们坚持了研究与写作。
本书延续了此前的特点和框架,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延续上一年度的思路,对中国动画产业的有关数据进行过去六年间(2008年至2013年)的梳理、盘点与分析,以呈现更清晰的行业发展脉络与趋势。
第二部分,继续开展针对中国动画产业消费者的大规模科学方法抽样调查与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北京、上海、广州、南昌、兰州、贵阳六城市随机电话拨号调查获得的1196份有效样本,了解我国城市动画消费者的规模、人口结构、消费偏好、行为、趋势等情况,不同群体在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网络动画、移动终端动画、动画周边衍生品等领域的消费基本情况,以及人们对国产动画的基本印象等。
第三部分,带来十位动画产业一线实践者的深度访谈实录,提供动画人对重要议题的原生态观点,并借此呈现中国动画产业最鲜活的案例与片段。访谈对象来自动画产业各个相关领域及产业链环节,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访谈对象需要回答我们事先准备的14个问题,包括电影、电视、新媒体各领域,并涵盖制作、宣发、播映、衍生品等各产业链环节,亦与创作、运营及教育等方面相关;还将回答与他们所在机构相关的独有问题。
必须说明的是,《中国动画产业与消费调查报告(2014)》一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的劳动成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的师生们是研究与写作的主要参与者。下面是本书各章节的分工情况:
第一章:何威;
第二章:周雯、何威、李明倩;
第三章、第四章:何威、赵吟秋;
第五章:宋磊、赵吟秋;
第六章至第十二章(第二部分):周雯、何威、陈晏、杜涓;
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二章(第三部分):何威、周雯、赵吟秋;
第四部分:周雯、何威;
报告全文由周雯、何威统稿修订。
其中,第二部分的电话抽样调查,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主任张洪忠教授继续无私地提供了指导和协助,陈晏和李明倩同学在数据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部分对十位动画人的深入访谈,主要由周雯、何威带领数字媒体系的同学开展;我系刘佳老师亦有主持两次访谈;研究生赵吟秋前往广州及深圳完成了三位动画人的当面深访。数字媒体系的多名本科生也参与其中,搜集资料、参加访谈并完成了初步的录音整理工作,包括如下同学:程书宇、谢汝勤、宋达、刘子微、郑雅棋、王晶心、梁思琦、周越、宗博远、李可心、付奇、王滨阳、张洋、官璐(排名不分先后)。
在报告的前期策划与准备阶段,数字媒体系的研究生柏自立、杨光、高仁君、赵吟秋、朱晗、王珈睿、毛戎晖、王丹妮、许丽敏(排名不分先后)搜集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建议。此外,已经研究生毕业的王臻真也为本书研究及写作有很大贡献。
我们首先要感谢诸位优秀的动画人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访谈,并给予坦诚、热情的回答,对本书提出超出我们预想的建设性意见,他们包括:董志凌、胡宗京、黄伟明、王进、薛文博、于胜军、於水、钟路明、朱敏、邹正宇(按姓名拼音排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始终关心与支持本书的相关研究。学界同仁黄勇、刘大宇、王立群、曹书乐、张国涛等老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本书责任编辑的辛勤工作和认真负责,为本书的出版增色又增速。对以上各位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恳的谢意!
当然,本书内容与观点中的错误疏漏,均由周雯、何威负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继续给我们帮助和动力。
周雯、何威
2015年年初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