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经济增长与发展

作者:林毅夫

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是个奇迹,自1979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来,年均GDP增长率为9.9%,贸易增长率为16.3%。本章试图给出五个相关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中国能在过渡期内取得如此非凡的增长业绩?为什么中国在过渡期之前无法取得类似的成就?为什么其他大多数的过渡经济体,包括社会主义的和非社会主义的,都不能取得类似的成就?中国取得非凡的成功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中国能否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本章认为,中国在过渡期内非凡的发展成就是依据其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的结果,这种比较优势让中国占据了“后发优势”的位置。过渡期前的不良表现是因为中国试图去发展违背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而中国却是一个资本短缺的农耕经济体。其他的过渡经济体没有取得类似的成就是因为它们采取的一种阵痛治疗方法导致了经济体的崩溃,而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的双轨制方式,从而达到了稳定性和动态增长的共存。这种过渡方法的代价就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然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如果双轨制过渡所遗留的扭曲问题能够消除,中国仍具有维持动态增长的潜力。

近代以前的1000多年里,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即使到了19世纪,中国依旧主导着世界经济格局。根据著名的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说法,中国在1820年占据了全球购买力等效GDP的1/3(见图5-1)。但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而中国则出现了下滑。随着经济的疲弱,中国屡次被西方列强挫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对20个国家放弃了条约口岸的治外法权。关税收入受到外国人的控制,并向英国、日本和俄国割让土地。

图5-1 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

资料来源:麦迪森2010。

自从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失败后,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那些国家的精英们都致力于使祖国再次成为强大而有尊严的国家。但他们的努力成效甚微,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缩小到了大约5%,并且直到1979年以前都处于低位徘徊(见图5-1)。

中国的经济命运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成就便始终堪称奇迹。1979—1990年,中国的年均增速为9.0%除非另外指明,论文中所叙述的中国经济统计数字均取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2》、《中国统计摘要2012》、《中国统计纲要1949—2008》,以及不同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在这期间的最后阶段,甚至直到21世纪初,许多学者仍然认为,由于缺乏基本的改革,中国不会维持这样的增速太长时间Gordon H.Chang撰写的《中国未来的崩溃》,2001年由Random House出版,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但中国的年增长率在1991—2011年却增加到了10.4%。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增长是前所未有的。这与东欧和苏联等其他过渡期经济体的低迷表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非凡成就的结果,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中国以仅仅占全球以当前美元计算的GDP 0.98%的份额刚刚站到全球经济的天平上。而今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全球GDP的8.4%(2011年)。

1979年,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以当前美元计算,人均收入182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平均值低了1/3。但中国现在是一个中上等收入国家,2011年,其人均收入达到了5444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高出3倍。这种非凡成就的结果,使得中国已有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在这一过渡期的开始,中国还是一个内向型经济体,贸易依赖(贸易比GDP)比率为17.9%,低于世界水平的一半。1979—2011年,中国的年均贸易增长率以当前美元计算为惊人的16.3%。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2011年中国的进出口占全球贸易的8.4%。

这一增长和贸易扩张的背后,呈现的是一次引人注目的结构转型——特别是迅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1979年经济改革之初,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耕经济体,其81%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初级产品占全部国内产品的31.3%。2011年,这两个比率分别下降到了48.7%和10.1%。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了中国的出口构成上。1980年,初级产品占到了商品出口的50.3%。现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有80.6%为制造业产品。

与中国的出口构成变化相伴的是外汇储备的积累。即使在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为111亿美元,仅够确保2.5个月的进口,而如今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多的。

中国充满活力的增长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受住了打击,保持了旺盛的增长。中国维持人民币稳定的决定帮助了其他东亚经济体避免了竞争性贬值,这对那些受到危机影响的国家尽快从危机中恢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的强劲增长在当前全球危机中对于世界经济的恢复都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杰出成就远远超过了所有人在过渡期开始时的预期,包括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总设计师当时邓的目标是中国经济规模在20年里翻两番,这就意味着年均增长率为7.2%。20世纪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本章中笔者试图为五个相关的问题寻求答案:为什么中国能在过渡期内取得如此非凡的增长业绩?为什么中国在过渡期之前无法取得类似的成就?为什么其他大多数的过渡经济体,包括社会主义的和非社会主义的,都不能取得类似的成就?中国取得非凡的成功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中国能否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本章将以中国发展的几点经验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