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跨文化沟通

本章内容精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组织的范围已经跨越国界,一方面,组织与外部的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交往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组织自身范围跨国、跨文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跨文化沟通成为组织内部沟通的有效组成部分。

3.1 跨文化沟通概述

3.1.1 文化、跨文化沟通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著名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在其名著《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中,将文化分解为三个由表象至基础的层面:表层、中层、基础(核心)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表层、中层和基础(核心)层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例如,吃是人类的共性,但印度人不吃白牛的肉,美国人不吃狗肉,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热闹,法国人则讲情调……

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国际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跨文化沟通能力就是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使对方了解自己和理解对方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和团队精神。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背景,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1.2 主要国家典型文化的特点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俗习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想法。作为管理者要养成习惯,遇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研究一下他们的文化特色是什么,这样可以比较容易达到我们的沟通目标。

中国文化可以被比喻成麻婆豆腐,一旦被确认为朋友,马上变得特殊,相处起来别有滋味;美国文化可以被比喻成水蜜桃,皮薄、汁多、核硬,容易相处、个性独特、强调隐私;英国文化可以被比喻成教科书,教条而正统;日本文化可以被比喻成海绵,大量吸收外来文化;法国文化可以被比喻成玫瑰花,浪漫但傲慢刺人;德国文化可以被比喻成记事本,严格的时间观念和秩序观是其特点。

3.1.3 地域文化概念与分类

1.地域文化的概念

根据《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定义,地域文化是人类文化学学科体系范畴内的重要分支,它指在一个大致区域范围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

2.地域文化的分类

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地域文化就有不同的分类。世界的地域文化可划分为11种:日耳曼文化、拉丁文化、斯拉夫文化、西亚文化、印度文化、东亚文化、内陆文化、非洲文化、马来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和北极文化。中国的地域文化可划分为16个:燕赵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两淮文化、吴越文化、江西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云贵文化、关东文化、内蒙古文化、新疆文化、青藏文化。

3.地域文化的要素

地域文化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地域文化要素构成图

3.2 跨文化沟通的相关理论

3.2.1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模型

Belay(1993)提出了以下描述性理论模型:从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敏感性,关注由于环境、人和情境的个体情感或感受方面的变化;从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沟通意识,通过理解母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来改变个体对环境的认知;从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机敏性,在跨文化互动中让人们完成工作目标、达到沟通目的。

3.2.2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

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文化五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他认为,对管理活动和管理模式有影响的文化层面有五个维度,如图3-2所示。

图3-2 霍夫斯泰德文化五维度模型

3.3 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

造成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方面?下面将从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方式以及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3.1 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的进一步具体化,是通过沟通过程的具体要素发生作用的。沟通的双方不一定都了解对方文化的参与结构,即使对自己文化中参与结构的具体状况也可能并不清楚。这就需要交际双方对交际中的不确定性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异常”情况持更为宽容、开放、灵活的态度,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来应付和解决问题。

3.3.2 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方式

文化差异从沟通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对符号编码或解码规则的不一致。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根据对对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完全陌生;有一定了解,但过于简化或不准确;比较全面的理解。在这三种情况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沟通的方式是不同的,分别表现为文化迁移、文化定势和逆文化迁移。

1.文化迁移

文化迁移是指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人们下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取向的差异是消除文化迁移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价值观及它们的内涵,才能真正完成思想感情的交流。

2.文化定势

文化定势是指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文化定势可能是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的,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个群体的文化特征,也可能是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避免定势,关键是如何不局限于定势,意识到自己现有的认识可能存在的非完备性,在交往实践中不断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观察。

3.逆文化迁移

逆文化迁移不在于沟通双方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忽视,而是指沟通双方同时放弃了自己的立场,采取了对方的立场,使编码与解码方式出现了新的不一致。这与文化迁移很相似,但是却以反向的形式出现,因此称之为逆文化迁移。

3.3.3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差异、非语言差异、民族差异、情境文化差异等,每个因素又包括若干的子因素。“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上述要素在国家之间,甚至是中国的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差异。

1.语言差异

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若人们缺乏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言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损失。由于受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影响,东西方的颜色和数字表示色彩方面都非常丰富且存在不同,很容易引起含义上的误解。

2.非语言差异

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例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方式,是历史和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习惯。不同人的身体动作、目光接触、空间位置、声音、身体接触等不一样,信仰和习俗也会产生巨大的非语言差异。

3.民族差异

组织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从而导致文化差异,这就需要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以国家为分类的有很多,典型的有中国的“中华民族”、德国的“日耳曼民族”、以色列的“犹太族”、日本的“大和民族”等。美国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文化色彩,华人却有着“集体主义”文化色彩。

4.情境文化差异

高情境文化的大部分信息是由环境语言、非语言信号传递,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于高情境文化沟通风格,委婉而间接。低情境文化刚好相反,大部分信息是由明确的语言来传递的,个人主义倾向于低情境文化沟通风格,明确而直接。

中国文化的沟通能力应关注:控制情绪的能力;间接表达感受的能力;保全他人面子的能力;确认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关系的能力。

3.4 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成功的跨文化沟通要求我们必须培养移情的能力,即在传递信息前,先把自己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上;接受信息时,先体会发送者的价值观、态度、经历、参照点、成长和背景。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处境和遭遇,从而产生感情上共鸣的能力。除了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外,预设差异也是避免文化迁移的重要方法。在我们进行跨文化沟通的移情和预设差异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沟通对方的文化,消除双方之间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1.尊重原则

尊重是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作为领导者,如果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树立尊重对方文化的意识,即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尊,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形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等。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被别人尊重。

2.平等原则

跨文化沟通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所谓平等原则就是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要克服文化优越感或自卑感。领导者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念:文化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不要因为对方来自发达地区就产生文化自卑感;或对方来自不发达地区就产生文化优越感。不能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视为异端去征服、同化甚至灭绝。

3.属地原则

属地原则就是“入乡随俗”,即迎合沟通所在地的文化习惯。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从有利于沟通的角度出发,可以有选择地在饮食、着装、礼仪等方面考虑迎合属地文化。属地文化的选择要使对方产生亲切感、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

4.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跨文化沟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既不完全固守,又不完全放弃本土文化,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对方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掌握“度”,“过”或“不及”都会给跨文化沟通造成障碍。

3.5 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感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了解文化差异、认同文化差异和融合文化差异是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的根本所在。要达到融合文化差异的目的,取决于跨文化沟通的策略应用。

1.识别文化差异,合理预期

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判断他人的行为,在推测他人行为时一般都依据自己所熟悉的标准,而不是设身处地考虑。跨文化沟通的难度就在于文化差异性,识别文化差异性成了有效沟通的前提,而理解文化差异性的关键在于培训学习。领导者应加强对本方文化和对方文化的认知,对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异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知己知彼,减少冲突。

2.理解对方文化,发展共感

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合理地把握、顺应、利用这种差异,就可能在文化沟通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视角上,揣摩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想人所想,发展共感。这是引起对方共鸣,让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重要法宝。这要求我们时刻把“如果我是他,我会……”这个问题放在脑子里。

3.弱化文化冲突,求同存异

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主体各自按自己的文化习惯处事,而发生文化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冲突的代价却可能是巨大的。所以,如果沟通各方能够相互尊重,心平气和地进行协商调解,保留相同的思想和不同的意见,作出适当的让步,就能很快平息文化冲突,找到解决方案。

4.借助适合外力,化解纷争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如果自己的文化和对方的文化确实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由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可以考虑借助比较中性的、与自己的文化已达成一定程度共识的第三方作为中间方进行沟通、协调。用这种策略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使矛盾得到缓和,冲突得以解决。

5.坚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

在跨文化沟通中,领导者有一个开放的、积极采纳意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诚然,由于各种文化群体的背景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别,会给跨文化沟通带来障碍,但是沟通双方如果能相互尊重,抱着开放的心态消除偏见,增进理解,互相学习,就能达到最终的共同发展。例如,在一些涉外企业中,既要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反对一切照搬西方,不顾及中国国情特点、文化特点的做法;同时,也不能盲目地坚持“纯粹中国化”,而不顾及别国的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