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职业生涯成功

人的成长既有其生物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并且在人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年龄段,完整的年龄阶段构成人的生命周期。

一、人生周期

1.年龄

我们可以把人的年龄分为以下五种。

(1)生命年龄。从父亲、母亲的精子、卵子结合的一刹那,人的生命年龄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从几亿个精子的竞赛中脱颖而出,最先获得胜利。在一次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冠军,而且很少有亚军。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你、我、他或她都是宝贵生命的主人。

(2)生日年龄。生日年龄是从我们的出生日期开始计算的。我们平时说的多大年龄,过生日都是指生日年龄。民事权力能力的获得时间、民事行为能力的时间划分也都是以我们在身份证、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确定的。

(3)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以生理器官的发育成长特征来确定。如果生理发育与生日年龄基本相符,则为生理发育正常。如果相对迟缓,则为发育不良或发育缓慢;如果发育过快,则为早熟,早老化。

(4)社会年龄(或称心理年龄)。社会年龄或心理年龄是以我们在家庭、组织或行政机关等各种社会组织中担任某种角色的能力为标志的。我们说一个孩子懂事早,是指由于环境的磨炼,这个孩子与他的生日年龄相比较心理成熟更快一些;也有的人生活环境过于优越、舒适,缺乏生活和工作的磨炼而体现出幼稚、脆弱,不足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许多人在职业生涯中受挫,不是由于生日年龄或生理年龄滞后,而是由于心理年龄不成熟。

(5)容貌年龄。容貌年龄是指一个人的外表所显示的年龄。容貌年龄可能会与生日年龄有所偏差,或是显得年轻,或是显得苍老。这不仅与遗传因素直接有关,而且更与后天的保养、健康、生活经历、职业生涯经历及心态紧密相关。

2.人生生物周期

人生生物周期是从生理变化的角度看人的成长变化,其特征为单向性(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和不可逆性(表现为生理上的“返老还童”,这属于极个别的情况)。这使得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随时会觉察到时间的紧迫,从而使人更体现出积极主动开发和发挥职业生涯的作用。

人生社会生命周期是从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生,其特征是多向性(即多种选择)和可重复性(即重新回到某一阶段)。如一个人在确定职业时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毕业工作几年后为了继续深造,要学习另一门专业知识因而又回到学校重新成为学生。人生社会生命周期的这种特征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可变通的时间与空间。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在人生生物生命周期的制约和人生社会生命周期的相对开放选择的双重条件下进行的。

3.人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个人、工作、家庭工作相互作用模型

个人、工作、家庭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绝大多数人都与家庭关系密切,一个人的家庭对其生命发展与职业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作用模型如图2-4。

图2-4 个人、工作、家庭作用模型

其中,

A——自我发展环境;

a——自我发展区,包括业余爱好、社团活动、友谊等;

B——工作环境;

b——工作/职业参与区;

C——家庭环境;

c——家庭参与区。三者之间会有重叠。如工作与家庭之间就存在3种关系:工作与家庭相互结合;很少接触;对立或竞争。因此,我们还必须了解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以利用其有益的影响因素和预防不良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用于事业上的精力、时间与所处的家庭周期阶段(单身期、两人期、三人期/满巢期、空巢期,见表2-3)和多个变量(家长的年龄、财富和婚姻状况;子女的年龄、性别、角色和观念等)以及面临的问题与任务密切相关。

表2-3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资料来源:[美]迈克尔·R.所罗门著,张莹等译,《消费者行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职业生涯在人生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在人生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从事职业的时期是精力充沛的二十多岁开始,到精力衰退的六十多岁结束。一天24小时,用于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买菜、做饭的时间称为生理活动时间,每天占10~11小时;其余的13~14小时称为社会活动时间。我们每天用于工作、上下班路途所占的时间,加上业余时间里与工作相关的思考、应酬等时间,为10~12小时,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职业生涯用的时间占可利用社会活动时间的71%~92%,有的人甚至更多。即使在周末或节假日,我们用在与职业相关的时间也常常超过50%,由于职业生涯所用时间平均占我们20多岁到60多岁人生重要时段中可利用社会活动时间的70%以上,并且由于人们向来有早出晚归的劳动传统,职业生涯所用时间通常皆是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因此,我们应该科学有效地规划、利用好如此宝贵的时间。

二、人的价值需求与职业生活

1.人的价值需求

物体是由于其自身具备一定的属性或功能经人利用后而显现其价值,人是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来表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价值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人的贡献。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一个人对社会贡献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高,即人生价值大小是由人对社会的贡献多少所决定的。一个对集体没有贡献的人就是对集体没有价值的人;同理,一个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就是对社会没有价值的人。一个人的人生有价值,即指人作为价值客体能满足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对他人、集体、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他第一个提出了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依次向高级层次推进,即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人的职业需求

职业需求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高水平的复杂系统,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某些因素占主导的心理倾向。职业需要是推动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工作积极性的内部源泉,它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

(1)职业需求的种类

从人们对职业需求的由低到高的层次来看,一般有下面几种。

① 维持生活的需求。人们为生存和延续后代,为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而去工作从事某种职业。

② 发展自我的需求。为学习和从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特长、培养能力、充实信心、取得成就而工作。

③ 交往归属的需求。职业为人的社会生活开辟了另一片天地,另一个渠道。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总可以结交一定的人,归属一定的群体,这也是职业需求的一种。

④ 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社会要求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一定的职业,通过职业活动来为社会尽责任。社会也通过职业赋予人们一定的形象和地位,使他们得到认可,受到尊重,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有用处的。

广义的职业需求还包括职业动机,它是人们从事一切职业活动的更为直接的动力或动因。首先,它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指导我们择业时的思路;其次,在已进入职业领域后,它可以发动维持、激励或制止某种职业活动。

(2)职业需求的矛盾

在社会实践中,职业需求往往还存在几个方面的矛盾。

① 职业需求与社会职业条件的矛盾。人的职业需求与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种职业所要求的工作者数量与质量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尽管国家经常调整就业需求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如开辟全民、集体、个体等多种就业渠道,但两者间的不平衡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

② 职业需求与职业结构变化的矛盾。为满足一定的职业需求,我们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形势下职业结构的相应变化,使得原来的需求发生了变动,我们已有的准备工作也必须做一定的调整才能适应。

③ 职业需求与职业心理品质要求的矛盾。任何一种职业对其工作人员的心理品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某些特种职业要求更为严格。司机、运动员等都要感觉灵敏、动作协调、反应迅速、判断力强、注意力集中,等等。不具备这些心理品质,即使有这种职业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当然,有些职业要求的品质通常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得到培养的,但有些则不可以。

3.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自己希望从事的某项职业态度的倾向。如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教师、工程师、科学家、组织者、记者……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职业理想。它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1)职业期望是来自个体的一种职业行为

职业期望表明了个体对希望从事的某一项具体职业的愿望、心愿和向往的程度。它不是空想和幻想,而是个体有目的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对职业的追求行为。这种行为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自身兴趣、价值观、能力的一些判断、评价;第二,它考虑了社会的需要和某些就业机会以及社会职业声望等社会价值因素;第三,它表明了个体力求实现的职业目标及行动路线、方案。

(2)职业期望反映了个体的一种职业价值观

所谓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的价值判断。由于社会各行各业职业特性的差异,因而导致人们对某一职业的评价和取向也会有所不同。如有的人喜欢从事运用脑力的职业,有的人则喜欢从事运用体力的职业,有的人喜欢冒风险的工作,还有的人则又喜欢安全平稳的工作……当然,社会上还有脏、累、苦、险的工作,也还有相对轻松、体面且收入也相应较高的职业。这些特性足以影响人们对不同职业的价值判断。国外学者萨柏曾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概括为以下15种类型:

助人;美学;创造;智力刺激;独立;成就感;声望;经济;报酬;安全;环境优美;与上级的关系;社交;多样化;生活方式。

(3)职业期望受职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日本IVHK广播舆论调查所在职业调查中选择和设计了七种价值取向进行调查(见表2-4)。

表2-4 七种不同的职业价值取向

结果表明,人们的职业期望常常受几种价值取向左右,但是居主导地位的职业价值取向对个体的职业期望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某人希望从事能赚钱的职业,同时又倾向于有固定收入又有社会地位的职业,反复权衡,最终赚钱的价值取向居于主导,于是他将职业期望定位为做推销员。因此,判断清楚个人的主导价值取向,对于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正确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极为有利,而明确的职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又是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4)职业期望是可变化的

虽然职业期望是来自个体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但是如果没有获得其渴望的职业机会,个人就完全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和行为。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就业环境中,职业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明显。而对社会声望较高、职业优越突出的行业,其有限职位的竞争也相对激烈。这不得不让人们更加清楚、更加理智地去看待自我期望,并采取积极灵活的职业期望的改变策略,才能找到符合自我发展的职业生涯道路。即使是对于那些在职业初期已成功地实现职业期望的员工,如果组织不能及时提供他们自认为职业发展的机会,那么他们的职业期望也可能还会改变。据国外的一份关于员工对组织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的感觉的调查,表明了员工对职业期望改变的可能性因素(见表2-5)。

表2-5 员工对组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的感觉

毫无疑问,我们的大部分人生需求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满足非常低。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在基本需求满足并在继续增加的同时,获得高层次的需求,获得别人的赞赏、尊重,获得地位、荣誉,开发潜能、利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三、职业生涯成功

严格地说,职业生涯成功标志着个人追求职业生涯的目标实现。然而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中,个人和组织职业生活的不确定和变化性因素,导致了职业生涯成功的含义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相对性。个体在一个组织或组织中求得职业生涯的终生发展,正渐渐地被一种灵活的、不固定的工作安排所代替,组织内部和外部给员工提供多元的、数不清的职业发展的机会和路线,使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有从事多种不同的职业的机会和受聘于多个单位的选择。因此,这不同的职业阶段都可能有不同的成功含义,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成功进行明确的界定。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成功可能是一个较为抽象的、不能量化的概念,有的时候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什么。例如有的人认为在愉快、和谐的组织气氛中,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有的人认为职务晋升或者虽不晋升,但工作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也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等。由此可见,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方向与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人生事业的成功依仗职业生涯的成功。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一定要为社会为所在组织做出贡献,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人追求全面发展。从个人角度而言,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法制化建设、民主进程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会普遍追求拥有健康的生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方面的能力体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丰硕的职业生涯成果体系、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体系、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动体系等全新生活方式。人们从事一项职业的动机,从解决温饱问题向实现价值转化,工作从谋生的手段转变为自我实现的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2.职业生涯成功是人生成功的核心组成

人生成功是多方面的,职业生涯成功是核心内容,职业生涯成功令人产生满足感。因为职业生涯成功方向和成功标准具有多样性,所以每个人对成功下的定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将职业生涯的方向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和平衡型五种类型。进取型视成功为升入组织或职业的最高阶层,特别注重在群体中的地位,追求更高职务。安全型追求认可、稳定;视成功为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自由型追求不被控制;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希望有工作时间和方法上的自由。攀登型追求挑战和冒险,愿意做创新工作,视成功为螺旋式不断上升和自我完善。平衡型视成功为家庭、事业和自我完善等均衡协调发展。

3.扮演好人生各种角色

(1)职业生涯不是人生的全部

职业生涯固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当中有很多角色要去扮演,除了职业角色外,还有家庭角色、朋友角色等。尽管人在社会生命周期中有多种选择,甚至存在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但我们作为子女、父母的角色是不可逆的。我们能放弃一项职业,却不能放弃这些家庭中的角色,相反,我们要设法扮演好这些角色,这点对人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忘记作为子女、父母的责任。

(2)不同角色不能互相替代

人生中的每一种不同角色都需要不同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价值体系。例如:组织者的知识体系是对社会环境和组织发展趋势的了解,重点是关于行业发展和人文环境的知识;主要的能力体系是决策和组织;关键的价值观念是风险意识;好家长则完全是另一套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价值体系。家长应掌握的知识体系是男女知识、生理知识和心理知识。能力体系是爱与被爱。政治家是另一种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崇高的品质、卓越的才能、坚强的意志、精深的智慧,他们惟有在为一个目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振兴,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卓越工作过程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相关链接

曾经一统天下的小霸王学习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横空出世的步步高却在步步登高。离开了产权明晰来谈公司队伍建设和公司的永续经营,其结果可能就会先失去一个家,最终失去整个公司!

曾几何时,小霸王学习机横扫天下,一度成为国内学习机行业的霸主,年产值达数亿元。然而就在小霸王事业处于巅峰时期,小霸王的主帅段永平却挂印而去,在东莞长安镇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向小霸王一统天下的国内学习机市场发起挑战!

斗转星移,如今的小霸王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横空出世的步步高却在步步登高。表面上看起来,小霸王的衰退是出于主帅的易位而引起的,但是导致小霸王主帅出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平心而论,如果单纯从物质利益上来说,小霸王的主管领导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给段永平二八利润分成,使他拥有上千万的个人资产,这在中国已经是破天荒了。段永平不仅被誉为“打工皇帝”,而且还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优秀青年公司家”,可谓是名利双收,该很知足了。但是,段永平一语道破了自己的不满:“这个公司没有游戏规则”,小霸王的产权关系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是国有的还是集体的。作为公司总经理的段永平曾经遇到种种怪事:例如集团公司经常把小霸王的资金抽走,使急需资金扩大再生产的段永平毫无办法。段永平思前想后,终于提出了股份制明确小霸王的产权关系,让大家都有一套可以遵循的游戏规则。说白了,段永平也想按照自己的实际贡献拥有公司相应的股份,以此获得经营上的自主权。同时,也使自己与公司的利益分配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段永平提供了发展舞台的搭台者的想法却是:“公司经营得好,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拥有这个公司,说到底你还是一个打工仔!”段永平的要求没有下文,他不等了,于1995年8月28日向小霸王提出辞职,创建步步高,迅速发展。段永平一离开,小霸王就开始出现效益下滑、市场份额下降、广告声势减弱的局面。虽然公司另聘人才后又重新发展,但无疑增加了机会成本,并且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人戏言:“在段永平步步登高的同时,小霸王却是在步步变小。”

摘自《经理人》总58期文/陈恳

点评:

段永平的需求层次早已超越生理、安全、归属感等层次,他的需求是受到尊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人生价值。股东给钱多,但只把他当作是打工仔看待,重大政策不协商,抽走资金也不通知,他提出的建议股东不采纳,段永平只得另辟天地去实现自我,寻找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性潜能的空间。

对员工激励应该是根据其当时所处的需求层次给予有效的激励。当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也应首先找出自己的主要需求点,才能制定出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段永平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他的需求点提高了。他需要自我实现,但他原来的公司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公司管理上的很多理论、方法都可以直接照搬应用,同一类产品有统一的标准,但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个人的,没有统一模式。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需求点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照搬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