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企业品牌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从《中国好声音》看灿星制作运作模式

《中国好声音》是灿星制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极高的电视节目,广电总局在《关于表彰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决定》中,还将《中国好声音》评为优秀节目,给予了极大的认可。节目播出后,节目内容还引发了全民热议,《中国好声音》还成为继2004年《超级女声》之后的又一“现象级”音乐节目。而作为现象级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下面将通过探析好声音的运作特点和具体模式,来深入了解灿星制作的运作模式。

(一) 定位独特:反选秀+励志

节目定位是节目制作单位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的划定,并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规划,节目定位受政治因素、环境因素、节目构成因素、媒介竞争因素等的影响,关系着节目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便宣传节目不是选秀类节目,而是强调“励志”和“专业音乐评论”的特点,将节目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突出《中国好声音》无海选过程,有参加门槛,有导师无评委,无投票等非选秀特色,重视音乐和声音本身,突显提高参与者的音乐文化综合素养,鼓励年轻人坚持理想、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处处体现其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独特魅力。灿星制作为《中国好声音》打造的独特定位不仅使得该节目同以往的音乐选秀节目拉开了差距,还成功地使节目规避了政策限制。2012年初“限娱令”刚施行,国家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把控尺度严格,全国仅审批了《中国红歌会》在内的几档选秀节目。在这种背景下,灿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以独特定位使得节目突破了“选秀节目不得在晚上10点前播出”的禁令,为节目赢得了黄金档的播出权。

(二) 优秀模式节目+本土化创新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首先是《The Voice》模式的成功,版权交易完成后,不仅有“模式宝典”等可供参考,版权方还对《中国好声音》进行了节目情节设计、灯光、音乐、舞美、机位、剪辑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指导,这对《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转移、盲选、反选、V字手等表达方式,更是给国内观众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使节目具有国际化视角。除此之外,灿星团队还对节目进行了“本土化的表达”,删除了部分不符合中国电视观众收看和播出环境的环节,在参赛选手和导师选择、情节处理、悬念与冲突设置等方面,节目也更多地表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励志好故事”,通过梳理中国现如今的流行音乐,来唤起观众的音乐梦想。这种国际化视角、本土化表达所带来的新颖内容,是《中国好声音》的一大特色。

(三) 制作精良:大投入、高水准

高投入、高产出,是灿星制作在2012年中国综艺音乐节目制作中树立的新标杆。节目的精良制作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灿星制作的大投入,除了花费350万元购买节目正版版权,邀请国外专家指导,节目组还吸纳了全国一流的制作团队、导师团队、音箱灯光团队。灿星制作在现场设备的投入上也是毫不吝啬,仅从英国空运至中国的导师旋转座椅,造价就高达80万每把,为提高现场音效效果,公司还投资2000万置办音效设备,更不用说8000万的节目制作成本了。刘红.《中国好声音》:音乐产业的“文化航母”[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12.公司在节目的剪辑上也是毫不含糊,每期96分钟的节目内容来自于长达1000分钟的可调用素材,片比高达130∶1~140∶1,是国内同类节目的40倍以上,确保节目内容的“帧帧”精彩。张雷,陈波.产业链视域下的《中国好声音》栏目运营策略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4.大投入、大制作的手笔为内容的精良制作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四) 利润分成

《中国好声音》利润分成模式,不仅表现在灿星制作同浙江卫视之间的对赌分成模式,还表现在节目组改变了以往嘉宾(导师)仅仅按场次支付劳务报酬的模式。公司将导师以及学员利益与节目后期生产的市场经济效益相捆绑,把学员的现场演唱制作成彩铃,绑定中国移动彩铃开发,通过用户下载收费实现赢利,导师和学员按照协议享受彩铃下载的受益,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

(五) 立体化营销

在宣传营销层面上,灿星制作也同浙江卫视相互配合,打造多屏互动的立体化营销,采用最符合时下潮流的官网+APP+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立体化的营销手段,实现了互联网平台、社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立体化联动营销。节目组不仅开通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中国好声音》微吧,还联合网络视频网站制作网络独有的花絮和视频内容,扩大《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力。灿星制作推出了同名移动APP,实现播出的双屏互动。利用传统媒体的营销力宣传节目,在终极考核环节邀请99家媒体评审团,通过制造热门话题和热门事件,最大限度地发动了亿万民网友的关注和评论,营造全面热议《中国好声音》的氛围,实现全方位的立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