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家庭作坊走向外贸产业
——访安新县北六村村委会与安新县服装鞋业工厂
白洋淀的大片水域给安新特色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优势,不论是养鸭业还是芦苇加工业都已颇具规模。而在工业上,安新的主导产业主要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制鞋业和羽绒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历史,安新已经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其制鞋业的发展也为其赢得了“南温州、北安新”的美名,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此外,紧邻安新县城的几个村子,也依靠服装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大王镇北六村,位于安新县城近郊,是雄安新区起步区所在。全村共1363户,楼房388户,耕地8000多亩。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北六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服装产业。不少村民利用自家大院四层高楼作为厂房进行服装加工生产;部分村民则作为雇工参与服装生产。作坊式的服装加工生产使得这个村的百姓早早地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隔不远的三台镇山西村,全村共6017人,主要从事运动鞋和旅游鞋的生产制造,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省和并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制鞋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经济的提升,目前村民人均收入可达4万~5万元。
在北六村和山西村的调研中,我们不仅与村里的干部进行了会谈,也走访了村里从事服装生产和鞋制造的村民。在村民陈晖的家中,我们看到了家庭作坊式服装厂的生产和运作,并向陈晖了解了工厂平时的运营情况。在山西村张会想的公司里,我们看到了并排矗立的厂房,并和他就鞋厂的生产、贸易以及未来的打算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采访地点】安新县大王镇北六村、三台镇山西村
【采访时间】2017年5月27日10:25—17:20
【采访对象】北六村党支部书记陈克宾、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克俭、北六村服装厂老板陈辉、保定市安路捷鞋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张会想
【采访人】杨剑飞、王若晞、倪嘉玥、李渊
【整理】杨剑飞、倪嘉玥
一、北六村采访村支书陈克宾、副支书李克俭,北六村服装厂老板陈晖
问:北六村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服装生意的?
答(陈克宾):我们村进行大规模的服装生产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在这之前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做服装了。那时候隔壁村接到生产军队棉大衣的任务,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不少,我们村的村支书看到之后就到邻村去求经验,然后回来带领村民干起了棉服生产。那个时候做这个大家都还是很担心的,又想挣钱,又怕被说成是资本主义。
一开始我们的服装只是帮北京的厂商做加工,生产好了之后统一发到雅宝路去卖,后来慢慢地我们的生意好了,也开始接国外的订单,而且外贸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村子里生产的服装大部分都是往俄罗斯那边卖的。
问:现在村子里的服装有自己的牌子吗?效益怎么样?
北六村村委会,调研组开座谈会,村支书陈克宾主持会议
答(陈克宾):我们生产的衣服质量好价格又低,所以已经被俄罗斯市场认可了,也有了自己的牌子。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服装或者相关的生意,一些规模大一点的服装厂,一年赚个一两百万是没有问题的。
问:现在咱们村里生产的服装是自己做设计呢,还是有国外订单会给设计样式,只要加工就好了?
答(陈晖):我们大部分还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板型进行加工生产,有一部分会自己设计。我们平时的订单量比较大,有时候订单多了还会外包一些出去,一年大概能做十几万件衣服,而且大概有90%都是出口到俄罗斯的。
问:做国外贸易的时候咱们村会有人过去打点吗?
答(李克俭):会啊,我自己就是做这方面事情的。往俄罗斯销的话主要是靠早先去俄罗斯的人帮忙联系的代理商。我们在国内讲老乡好像还没有那么深的感觉,但是到了国外,一提到老乡,顿时会很有亲切感。南方的省做国际贸易的很多,他们都会以省为单位成立商会,广东、浙江都有商会,但是咱北方几个省去的人比较少,所以就联合成立了北方商会。北方商会其实在外销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村里的服装到俄罗斯去卖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就算你是新入行的,只要有人带,很快就能上手,整套流程都帮你打通了,每个环节上都有人脉和资源。
北六村开服装厂的村民陈晖自己家里盖起三层小洋楼
北六村村民陈晖家的服装加工车间
问:你们这儿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有多长?
答(陈晖):我们这的工人每天大概8、9点上班,晚上8、9点下班,有时候订单多了会加班,时间不是很固定,因为我们不是正规的公司,就是家庭作坊形式的工厂,所以工人会自由很多。很多工人其实一天只干同一个活,比如你是钉纽扣的,那你可能一天就得钉2000多个纽扣,基本上天天如此。工作虽然枯燥点吧,但是很多年纪大一些的阿姨们在家本来也没有什么事干,出去工作的话又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在我们的工厂里做棉服,既能挣钱,人多了也热闹些。
北六村地下服装车间
问:雄安新区设立后对您的生意有什么影响吗?
答(陈晖):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我们接单子的时候顾虑就多了,有些单子就不敢接了,就怕接了之后还没有生产完,政府就出政策让我们搬迁,到时候反而要付大笔的违约费用。而且搬迁之后,也不一定能马上有地方给我们落脚,到时候我们得租地方当厂房,这笔费用还是项很大的开支。
问:雄安新区拆迁之后您有什么打算吗?
答(陈晖):(笑了笑)不管国家拆迁之后能给我多大的地方、多大的厂房,我还是得继续干服装加工啊。我从小就跟着我父亲做服装加工,那时候学习也没怎么学,除了这个我也干不了别的了。将来如果拆迁到别的地方只能再继续想办法呗,但是还是最想干我的老本行,干了这么多年了,人脉资源都在这里面,其实也挺舍不得离开这个行业的。
北六村小学,老师正在进行英语课辅导
问:您以后有让孩子接班的考虑吗?
答(陈晖):我没有太多文化,那时候没有选择,父亲叫我做服装生意我就跟着做了。现在到了孩子这辈,其实也不想让他们再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应该好好上学,考个大学更重要,将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个喜欢的工作,就足够了。现在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没有文化也不行,还是得好好读书,做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问:你们村有小学和中学吗?养老院有吗?
答(陈克宾):我们村有一个北六村小学,周边村子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来这里上小学。我们村附近都没有中学,要上中学的话得到县城里去。养老院也没有,很多老人都是和自己的儿子女儿在一起生活,就算建了养老院,愿意去的老人也不会很多,毕竟这是面子问题,去养老院就说明你的孩子不愿意照顾你了,说出来面子上也挂不住。
二、山西村采访安路捷鞋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张会想
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制鞋的生意的?
北六村小学校园,据说这是整个保定地区第一座教学楼
答(张会想):我是从小就开始学着做鞋了,那时候我父亲就是做鞋生意的,我从小就跟着他看怎么做,看久了就会了。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在做这个,从一开始的家庭小作坊,后来扩大了规模,变成了现在这家公司。
问:您公司生产的鞋主要是外销吗?
答(张会想):是的,主要是销往中东、欧洲地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我们帮国外订单生产鞋子的时候,都是国外自己的牌子,材料需要我们自己采购,但是也要符合国外公司材料的标准,出检测报告,鞋子的样式也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的。我们公司自己也有牌子,就是安路捷,还有一个是和福建合作的NC慢跑鞋。我们基本上不做广告,主要是靠鞋子的质量扩大销量。现在我们自己也在开发款式,一部分是根据别的品牌的鞋子做一些改变之后生产的。
问:三台镇现在大致有多少人在从事鞋制造呢?
答:三台镇基本上有90%的人都在做和制鞋有关的工作,生产鞋有很多工序,鞋带、鞋底都需要工厂来做,而且像我们工厂有400多人,工人早上上班的时候吃早饭,就是在厂门口的小摊上买,这些摊主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也算是靠制鞋产业做起的生意。我们厂里也有很多外地来的工人,河南、湖北的比较多,都是因为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就来三台镇找一份工作,除了自己在这里生活,还有一大家子要养。
调研组在安路捷公司办公室访谈
2017年5月27日下午,山西村街景
问:本地的大学生一年能有多少呢?
答:我们这大学生很少,一年也出不了几个。我们这还是初中毕业的居多,读高中的都不多,这两年稍微多了些,但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继续往下读的。因为我们这的人基本都在做鞋,所以读完初中就回家帮父母一起做生意,对于读书大家都不是太上心。像我侄子,就是读完初中来厂里帮忙的,他自己的兴趣就不在读书上,回来之后和我一块做生意,很快就上手了。
问:雄安新区设立后对你们的生意有影响吗?
答:倒是没有多大影响,我们这订单实在太多了,做都做不完,这段时间尤其多,所以这两天工人们都在加班赶工。但是我们也在等相关的具体政策什么时候出来,毕竟还得考虑到时候怎么安置产品、怎么安置工人、怎么处理订单,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尽早知道搬迁的政策,好让我们早点开始准备。
2017年5月27日下午,山西村的孩子
问:雄安新区设立后,如果工厂搬迁了,你有什么打算吗?
答:我还是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个统一规划的地方,像工业园区一样,这样我们这些企业入驻之后还能保证货物的供应顺畅。而且这些园区要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形成统一的风格和规模,这样不仅不用担心建设达不到环保、消防的标准,企业也不用停工,到时候建好之后我们统一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搬过去就好了,能最大可能地减少我们的损失。
不过这400多个工人怎么安置也是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把他们一起带过去,所以只能去当地招工,那这些工人学历又不高,能做的工作不多,雄安新区建成之后,他们可能就失业了,到时候怎么办?他们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失业了就意味着他们这一家子都没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这牵扯的就多了。而且我们搬迁之后,那边是不是有足够的工人让我们雇,虽然我们工厂里的工作技术含量不是太高,但是新招的工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学习的,那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就可能没办法达到原本的生产效率,这对工厂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调研思考
小小乡村,看起来很普通甚至有些破败,破败之中却是金玉。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北六村和山西村依靠制衣制鞋这两大产业慢慢打响了名气,也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里的服装、鞋产品远销国外,靠的不是资本运作和品牌运营,靠的是老乡和工人们的勤劳和汗水,二三十年间,村民们依托服装加工和鞋制造挣脱了土地的束缚,不断探索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但产业发展的背后,同样也有一些问题慢慢浮现。从和当地村民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服装和制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中,自主设计的比例并不高。即使以自有品牌进行设计和生产,款式也较为单一重复,要么是直接模仿其他品牌的产品进行细微改动,就算作是自主设计的款式进行生产和售卖。而零售的渠道也多是超市或乡镇的店铺,很难进入商场或更为高端的零售店。因此,这些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也无法通过这些自主设计的款式去申请专利。
2017年6月27日,北六村路边标语
此外,尽管赚了钱,生活更加富裕了,但当地人的思想却故步自封在现有的生活基础上。十几年来,县城里的教育水平都没有赶上时代的大潮,当地人对于教育的认知程度也未曾发生过实质性的改变。很多人都满足于村镇里当前的产业境况,也认为服装、制鞋产业才能带动村镇的发达,教育这种软性的需求并不能给当地带来直观可见的收益。因此,村里与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都不是很完善,北六村小学的环境仍然较为简陋。
雄安新区的建设已经进入轨道,但村镇居民的观念却仍未跟进。未来新区建设中,目前这种较为低端的产业必将迎来转型升级的使命,一些缺乏技术含量的企业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习惯了以廉价劳动力和低廉的材料成本来形成竞争优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这种优势又能保持多久?这些只有初中学历的村民和工人,在工厂搬迁的过程中可能将会面临失业的困境,在大批高学历人才涌入之后,他们在新环境中又该如何自处?学历不高、技能不够的年青一代未来的发展道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