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研究(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对接现代人事教育体系

将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和实施职称评定机制,是广东传统工艺传承保护的一大突破。一般而言,传统工艺主要以家庭、师徒等方式传承,遵循一定的家规、行规。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工艺的人才培养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中,建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和职称评定机制,是大势所趋。

广东在这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成功经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砚制作工艺为例,肇庆市积极推动对端砚行业的人才培养。首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艺水平;其次,通过完善的职称评定和职称、称号授予机制,建立良好的晋升渠道;再次,学校教育对后备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校教育制度;最后,加强推广宣传和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作用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端砚行业,以促进端砚文化综合发展。2004年以前,整个肇庆市端砚行业从业人员约6000人,大多数务农,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比较大。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从业人员已发展到上万人,拥有职称和称号的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其中,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21人,中国文房四宝专家6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3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71人”。

与此同时,把人才培养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是促使端砚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抓手。2011年,肇庆市端砚协会开始在职业学校开设工艺美术雕刻专业学历教育。例如,在肇庆学院开设端砚制砚教育的大专班,组织有心学者前来学习,并授予大专文凭,每批学员约50个。另外,2014年,肇庆学院工艺美术系正式招收砚雕文化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有关砚文化的本科教育,端砚教育正规化。

传统工艺进校园、进课堂,为传统工艺发展培养储备人才,是广东传统工艺保护发展的亮点。广东各地都有剪纸,它简单易学、没有场地和时间等限制,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和创作。而学校里的学生,基础较好,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强。在多个设立剪纸课程的学校中,广州市大南路小学是比较突出的例子。该校特别重视剪纸课程的师资培养,老师的剪纸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美术老师黎秀贞的剪纸作品《花开富贵》入选2016年第二届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剪纸作品《武生与花旦》参与广佛两地剪纸长卷设计。在这样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的创作或独立创作作品,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工艺多以手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相关技艺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被掌握,因此建立传承基地,加大传承人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也是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广东省雕塑髹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3个项目,其中21项已建立了传承基地。2012年,佛山狮头扎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黎伟先收小学教师欧琦辉为徒弟,向其传授狮头扎制技艺。随后,欧琦辉结合“佛山狮头进驻铁军小学”的活动,将铁军小学设为禅城区狮头扎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年12月,既是学校、祠堂,又是作坊的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上坣村赖氏显裔公宗祠重建竣工,被辟为忠信花灯制作传承基地,成为向社会普及忠信花灯知识的重要阵地。2016年8月,以佛山彩灯传承基地等为主,佛山市举办“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面向社会和小学招收学员,传承人面对面教授学员学习彩灯制作等传统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广东还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提升了传承人群创新求变能力。2016年初,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部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广东的三所大学,即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山大学,先后成为计划的执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