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以旅游业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战略优势产业的可行性

由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历史积累等原因,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有着客观必然性,适度的经济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而过大的经济差异则会弱化业已形成的经济分工与合作,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即普遍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比较大,且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在东、中、西三大地带此处的三大地带是指:东部,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1个省份;中部,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8个省份;西部,包括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广西和内蒙古12个省份。之间的经济差异上,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东部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2010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仅有3334美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不足东部地区的一半(见表3-1)。不可否认的是,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

表3-1 2010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及其排名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在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过程中,西部大开发战略被放在了优先位置,国家鼓励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该规划纲要为西部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东部乃至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指明了方向,即西部地区应以区域分工逐渐细化和明确化为前提,充分利用本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选择合适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扬长避短,使要素禀赋结构快速升级换代,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异。那么,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西部地区优势产业是什么?该产业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是什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即构成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