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胡太后为何单恋杨白花
北朝诗歌留下的不多,留下的民歌也是金戈铁马,杀气腾腾。唯独一首《杨白花歌》,清新婉约,不下南朝神弦。就连一本正经的老夫子王夫之也这般说:“淫妇人之词胜过后代诗家百倍”。这首诗写的是胡太后单恋杨白花,此人是何方神圣,竟引得堂堂太后动情,百般相思?
胡太后,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安定临泾(甘肃泾川北)人。延昌四年(515年),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后得到了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刘腾的支持而得以垂帘听政。然而在正光元年(520年),胡太后却又被元叉、刘腾幽囚。孝昌元年(525年),她杀死了元叉,然后再度临朝摄政。当时北魏朝廷危机四起,北方边镇守将和州郡官吏腐化贪污,府户、镇人积忿已久。元澄、袁翻二人建议改革边镇用人制度,魏兰根建议将府户改为平民,可是对于这些意见胡太后却全部都没有采纳,反而实行崔亮所制定的停年格,也就是按年资用人,这个举措使得吏治更加腐败。胡太后迷信佛教,大肆兴建佛寺。洛阳永宁寺之壮丽,伊阙石窟寺之宏伟,都是民脂民膏凝成。
北魏骑马俑
正光四年(523年)爆发的六镇起义,给了北魏统治以致命打击。关中陇右以及山东、河北地方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紧随着也纷纷起兵反抗。南朝降人萧宝寅又利用这个机会,占据了关中举兵叛乱。同时,梁朝还派出军队北伐,并且在孝昌二年(526年)夺取了寿春,第二年占领了涡阳,北魏的疆土日益缩小,北魏军队败多胜少,拓跋氏统治岌岌可危。然而,这个时候,胡太后不仅不思改进,反而还宠信奸人郑俨、徐纥等,拓跋氏的政权也益加腐败紊乱。胡太后害怕儿子年龄渐长,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武泰元年(528年)与郑、徐合谋杀死19岁的孝明帝,拥立临洮王子、3岁的元钊为帝,这个举动引起了天下人的反对。当时朝廷虽然镇压了一部分起义,但是兵势强盛的并、肆、汾、唐、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从并州进军洛阳,在河阴溺死胡太后及幼主,然后杀诸王、高官等两千余人,从实际上结束了统一的北魏政权。
胡太后之所以能够闻名后世,完全是因为一首乐府诗《杨白花歌》,“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古人评价这首失恋之歌“用笔双关,饶有古趣”,“音韵缠绵,令读者忘其秽亵”。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评其:“胡妇媒词,乃贤于南朝天子远甚。”强调这首诗写爱情远胜南朝的萧梁皇帝,可谓中肯!
那么杨自花是个怎样的人呢?
杨白花,北朝后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其武艺出众,相貌魁伟。当时正好孀居的宣武帝妃胡充华,也就是后来临朝称制的胡太后,与之发生私情。杨白花担心祸患会发生,于是就逃奔南方梁朝,改名为杨华。
杨大眼是北魏名将,世代居住在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后来全家都迁居到了北魏的都城洛阳。他少年时“颇有饥寒之切”。艰苦生活通常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成就不屈的人才,杨大眼就是受益于此。他“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练就了一身绝世功夫。出身下级军官的他向李冲自荐时留下了“马驰不及”的场面,参加了钟离之战,真正地做到了爱兵如子:“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当时的人推崇他的骁勇,认为即使是关羽和张飞也比不上他。杨大眼虽然不识字,但是经常“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军队中写文书,都是他自己口授。堪称“刘项从来不读书”!
杨华就是这么一位名将的儿子,也难怪胡太后喜欢!史书记载杨大眼生三子,长曰甑生,次曰领军,三曰征南,皆一母所生,气概咸有父风。
可以看出杨白花是甑生、领军、征南中的一个。因为梁书写杨白花有兄子,可以看出杨白花不是甑生。那么杨白花肯定是领军、征南中的某位。南下之后征南是最有必要改名(或者是改字)的。杨白花会不会就是杨征南?他在北朝的表字是征南,投奔南朝后这个表字就很不合适了。可能是把小名改了个字,用作大名。小名“花”,可以看出小时候容貌如花,又有一身绝技,完全是罗成、岳云一流的人物!
杨白花担心祸患发生而逃奔南方,这祸患是什么呢?可能是杨大眼续娶了元氏,元氏是北魏的宗女,几个兄弟得罪了后娘。可是杨白花既然有宠于胡太后,为什么要逃跑呢?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宠占据父亲的爵位嘛。
可是当时刚经过孝文帝的改革,世家子弟接受了儒家教育,完全羞于这么做,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