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主要思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对资本主义所作的社会-经济分析

马克思思想是就资本主义社会目前的作用、现时的结构和必然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分析和理解。奥古斯特·孔德曾经发展了所谓工业社会,即各种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的理论。奥古斯特·孔德认为,过去的封建的、尚武的和神学的社会是与现代的工业的、科学的社会根本对立的。毫无疑问,马克思也认为与尚武的、神学的社会相比,现代社会是工业的科学的社会。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旧时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置于中心的地位,而是把现代社会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并把他认为是这种社会固有的矛盾置于自己思想的中心地位。

实证主义认为,工人与企业主之间的冲突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现象,是工业社会的缺陷,比较容易克服。但在马克思思想中,工人与企业主,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即无产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冲突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并且据此可以预测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思想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性和对抗性的解释。马克思的全部著作就是用某种方式力图说明这种对抗性是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结构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我打算分析的《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三部著名的著作就是对资本主义的这种对抗性进行解释、确定和明确的三种方式。

如果懂得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是断言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那么就可以立即明白为什么不能把社会学家和行为家分割开来。因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性必然会导致宣布资本主义将自行灭亡,因而激起人们为实现这一业已写在书本上的命运多少作出一些贡献。

 

《共产党宣言》可以说是一篇非科学的文章。这是一本宣传小册子,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本书里用简洁的词句提出了他们的某些科学思想。

《共产党宣言》的中心命题是阶级斗争。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全集》第一卷第161—162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一卷第250—251页。——译者

这就是马克思的第一个决定性的思想。人类历史的特点是我们称之为社会阶级的人类集团之间的斗争。人类集团的定义暂时还是含糊不清的,但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包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对抗,另一方面将逐渐形成两个集团,而且只有两个集团。

由于所有的社会都被分为两个敌对的阶级,因而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某种意义上也不会与在它以前的各种社会有所不同,然而也有前所未有的某些特点。

首先,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经常改革生产工具就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统治。马克思写道:“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上引书第164、第166页。)同上,第254页和第256页。——译者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的作用的颂扬甚至是充满激情的。他说:“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移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共产党宣言》,《全集》第一卷第164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一卷第254页。——译者)此外,将会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力正在现时的社会中成熟起来。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两种矛盾的形式。马克思的其他科学著作也提到过这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形式。资产阶级不断创造着更加强有力的生产手段。但是生产关系,大概是所有制的关系和收入分配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改变着。资本主义制度能够生产越来越多的东西,然而,尽管财富在增长,贫困仍然是大部分人的命运。

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矛盾,即财富的增长和大部分人日益贫困,总有一天这个矛盾会导致一场革命危机。现在占着并继续占着人口大多数的无产者将形成一个阶级,即一个希望夺取政权、改造社会关系的集团。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与过去所有的革命性质不同。过去一切革命都是由少数人发动并为少数人谋利益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则将是由绝大多数人发动,并为所有的人谋利益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将标志着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对抗性的结束。

这场会导致资本主义和阶级同时消失的革命是资本家自己造成的。资本家不能不打乱社会组织,他们处在无法缓和的竞争之中,不得不增加自己的生产手段,不得不同时增加无产者的人数和加剧他们的贫困。

资本主义的矛盾性表明,生产手段的增加不但不表现为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表现为工人的无产化和贫困化的双重进程。

马克思并不否认今天在资本家和无产者之间还有手工业者、小资产阶级、商人、自耕农等许多中间等级。但他提出两个见解,一个见解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社会关系就会定形为资本家和无产者这两个集团,而且只能定形为两个集团的趋势。另一个见解是,两个阶级,而且只能是两个阶级,代表着政治制度的可能性和社会制度的设想。中间等级是没有任何历史主动性和历史能动性的。只有两个阶级能够给社会留有自己的印记:一个是资本家阶级,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在发生决定性冲突的时候,每个人不是与资本家联系在一起,就必然是与无产者联系在一起。

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时,先前的历史进程就会断然中止。因而,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对抗性质也将消失。马克思写道:

“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全集》第一卷第182—18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一卷第273页。——译者

这篇文章具有马克思理论基本思想的明显特征。十九世纪初期的作家都有把政治或国家看作是经济和社会这些基本现象之外的次要现象的倾向。马克思没有摆脱这个普遍运动,他也认为政治或国家是在社会本身发生的现象之外的次要现象。

因此,他把政权看作是社会冲突的表现。政权是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剥削的手段。

基于这一思想,取消阶级矛盾在逻辑上必将导致政治和国家的消亡,因为政治和国家表面上都是社会冲突的副产品和表现。

这些就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和政治宣传的主题,只不过是简化了的表达方法。但是马克思的科学的目的是严格地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这种充满矛盾的社会不可避免地将自行消亡、结束目前社会的对抗性的革命必将爆发等主张。

因此,马克思的中心思想是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一个矛盾着的、即为阶级斗争所左右的制度来解释。奥古斯特·孔德认为他所处的社会由于源自神学和封建社会的机构与和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机构并存,所以是一个不协调的社会。他在自己的周围看到了协调的不足之处,回溯过去,在历史上各种社会中寻找协调的原则。马克思观察了并自认为观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并在历史上各种社会里找到了与在现时社会中观察到的阶级斗争相似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趋于简化。一部分社会集团将以资产阶级为中心,另一部分则以无产阶级为中心,而生产力的发展将成为历史运动的动力。无产阶级将通过无产化和贫困化爆发革命,并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一个非对抗性的社会。

基于马克思对历史解释的这几个总的主题,我们需要完成两个任务,需要找出两个论据:首先是,马克思思想中使他既看到现时社会的矛盾,又看到历史上已知的各种社会的对抗性的一般理论是什么?其次是解释阶级斗争,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发生革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演变的?

换句话说,通过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发现的马克思的论点,我们必须解释:

一般社会理论,即人们通俗地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在《资本论》中看到的马克思的基本经济思想。

 

马克思本人在那篇也许是他全部著作中最有名的文章里曾经归纳过他的社会学总观点。在1859年柏林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他这样写道: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全集》第一卷第272—27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十三卷第8—9页。——译者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历史所作的经济上的解释的全部基本思想。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但是把这两个概念放在总的概念里还是很容易的。

一、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人都处在一定的、必然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就是应当适应历史运动,分析社会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不要把人的思想方式当作解释的来源。每个人,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而理解历史进程的条件就是要懂得这些超个人的社会关系。

二、在任何社会里,人们可以识别出经济基础(或基础结构)和上层建筑。基础结构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上层建筑包括法律和政治机构以及思想方式、意识形态和哲学。

三、在变革的某些时刻里,历史运动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似乎主要是一个特定社会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与科学知识、技术机构和集体劳动组织的本身有关。在这篇文章里,生产关系并没有被十分明确地规定,似乎主要是以财产关系为特征的。因此就有“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一说。然而生产关系并不一定会与财产关系混同起来,至少生产关系所包含的除了财产关系外,还有在一定程度上由财产关系直接决定的国民收入的分配。

换句话说,历史的辩证法是由生产力运动形成的。在变革的某些时期里,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相矛盾的,就是说,既与财产关系相矛盾,又与个人或社会集团间的收入分配相矛盾。

四、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很容易引进阶级斗争,虽然这篇文章没有提到这一点。在变革时期,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时期里,一个阶级是与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而另一个阶级则相反,它是进步的,代表着新的、非但不是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是最大限度地有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研究一下这一现象就够了。

让我们撇开抽象的提法转而来解释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国民收入的某种分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与之相反,无产阶级则组成了社会的另一个极端,它代表着社会的另一个组织。在历史的某些时刻,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比资本主义组织更为进步的社会组织。这个新的组织标志着历史进程的一个未来阶段,标志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辩证法要求一种革命的理论。因为,根据这一历史观点,革命不是政治上的偶然事件,而是历史必然的表现。在条件成熟时,革命就会发生,并履行其必要的职能。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首先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法国革命是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达到某种成熟程度时发生的。马克思至少在这篇文章里已经预见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类似过程。生产力应当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应当在标志着史前时期结束的革命发生之前、在目前的社会内部成熟起来。社会民主党的第二国际就是基于这种革命理论而倾向于采取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的,它认为应当先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成熟起来后再革命。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社会民主党害怕革命过早实现,因而它就从来也没有发动过革命。

六、在这种历史的解释中,马克思不仅区别了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而且还把社会现实和意识区别了开来。现实不是由人们的意识所决定的,相反,是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意识。于是就得出了这样一个总的观念:应当用人们处在其中的社会关系来解释人们的思想方法。

这种主张可以成为今天人们称之为知识社会学的基础。

七、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内容是马克思粗略地勾画了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奥古斯特·孔德根据不同的思想方式区别了人类发展的几个时期。马克思用与孔德相同的方法,根据经济制度区分历史时期,确定了四种经济制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四种生产方式。他把这四种生产方式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

这四种生产方式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西方历史上曾经先后有过古代的、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这是西方历史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劳动着的人们的某种关系为特征。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奴隶制;封建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农奴制;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工资制。这是三种区别明显的、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是最后一种对抗的社会形式,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即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不允许人剥削人,不允许体力劳动者从属于一个既掌握生产资料所有权又掌握政治权力的阶级。

反之,亚细亚生产方式似乎不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阶段。马克思著作的解释者们曾经为此喋喋不休地争论过历史进程的统一性或非统一性。实际上,如果亚细亚生产方式标志着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文明的话,那么,有多少个人类集团,就可能会有多少种历史发展方式。

此外,亚细亚生产方式似乎不是由奴隶、农奴或工资收入者对一个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的从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由全体劳动者对于国家的从属性所决定的。如果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它的社会结构就不是以西方意义上的阶级斗争,而是以国家或官僚阶级对全社会的剥削为特征了。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怎样利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的。可以设想,在生产资料社会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没落并不是剥削的结束,而是在全人类传播亚细亚生产方式。不喜欢苏维埃社会的社会学家曾经为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寥寥数语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他们甚至在列宁的著作中找出几段话,说列宁害怕社会主义革命非但不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反而会导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形成,以此得出人们容易猜得出的政治性的结论。参阅卡尔·A·威特福格尔著《东方专制主义》,这是一本对极权进行比较研究的书,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共556页,法文版由巴黎子夜出版社于1964年出版,列入《论据》丛书。  同时请参阅《社会契约》中的下述文章:卡尔·A·威特福格尔著《马克思和东方专制主义》,1957年5月出版;保罗·巴尔东著《论东方专制主义》,1959年5月;《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1959年7月;《专制主义、极权主义和社会阶级》,1960年3月;科斯塔·巴巴约阿努著《马克思和专制主义》,1960年1月。  至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请参阅《思想》杂志1964年4月第一百十四期《亚细亚生产方式》专辑及下列文章:J·谢诺著《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近况》,《思想》杂志1965年第一百二十二期;M·戈德里埃著《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当代》杂志1965年5月号。

在我看来,这些就是从经济上解释历史的指导思想。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什么复杂的哲学问题:这种经济的解释与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有没有联系?其联系程度如何?应当给辩证法以何种确切的意义?目前,只要把握着马克思明确提出的这些指导思想就行了,虽然这些思想中有些模棱两可的东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确切界线会引起并且曾经引起过无休止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