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那年夏天
每年春天,南场上都会有很多学骑自行车的孩子。我非常羡慕,也想去学骑车。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看见父亲正在院内猪圈前忙碌喂猪。于是,鼓足勇气,开口询问:“爹,我能去学骑自行车吗?很多人都在学。”父亲回过头,笑道:“得胜,你想学骑自行车?不怕摔?”
“嗯,我想学。”我说,“初中要在镇上,肯定要骑自行车去。大壮他们早就开始学了,差不多都能上路骑。”
“也是,这事还真拖不得。对了,今天你作业写完没有?”父亲将手中猪食全部倒入猪食槽内,起身在脸盆内洗手。猪圈内,一头小黑猪正把脑袋埋进猪食槽里,欢快的进食。
“写完了。”
“那好。”父亲二话不说,挥手道,“走,学车去。”
石豆豆非常兴奋,从屋内迅速跑出来,也要去学骑自行车。母亲拦住她,笑道:“傻丫头,你个子还小,再等等学也不晚。”
父亲从平房下的厢房,赶出自行车,停在门外。紧接着,他又去找细麻绳将一根长棍绑在自行车后座上。这辆车是金鹿牌,有横梁,车圈是二八的钢圈,结实耐用。父亲骑着它上过班,也下乡赶集卖过鱼。石豆豆学车不成,手也没有闲着。她不时拔动自行车扶手上的铃铛,的零零响。
母亲无可奈何,让父亲骑车带着她在街上转了几圈,才哄进屋内写作业。
父亲双手扶着把手,先教我认自行车的手刹和脚刹。随后,他左脚踩在左边的脚踏板上,右脚在地上轻轻一点,轻轻抬起,从后座上越过,落在右边的脚踏板上。他屁股顺势坐在车座上,双脚分别用力,自行车就跑了起来。我在一边跟着自行车跑,一边观察父亲的每一个骑车动作。父亲骑出几十米,轻轻刹住车,亲手示范教我手刹和脚刹的使用方法。
“俗话说的好,百看不如一练。”父亲下了车,让我双手扶着自行车的两个把手。他用手扶着木棍,让我上车训练平衡感。
我双手紧握自行车羊把,内心紧张,手心全是汗水。父亲笑道:“放松,眼睛要向前看,大胆的向前走,别怕摔。”用手推车前进,让我感受骑车的乐趣。我抬起头,小心翼翼调整身体,控制自行车左右平衡。适应之后,父亲就让我左脚踩在脚踏板上,右脚蹬地,试着一个人溜车。随后,父亲又教我在骑行中,用脚和手刹车的技巧。
一圈,两圈,五圈……
我骑过几圈后,父亲慢慢撒手。起初,我经常摔倒,练过几天之后,终于掌握骑车的技巧,可以在自行车横梁下,将另一只脚蹬在右边的脚踏板上。
天色黑了下来,石豆豆跑出来喊我们回家吃晚饭。吃饭时,母亲询问我学车情况。
父亲说:“胆量小,平衡力也差些。其它方面,还算凑和。一晚上练下来,能双脚上脚踏板,也不错。”母亲望向我,笑道:“儿子,你怎么说?”
我挠头道:“学车不仅要胆大,平衡力强,还要随时观察方向,防止撞人和撞物,真的难。”母亲点头道:“万事开头难,不急,咱可以慢慢来。”
第二天傍晚,我一个人在门外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跌倒和爬起,我终于可以熟练地将右脚从后车座上跃过,从横梁上蹬在脚踏板上,屁股稳稳当当坐在车座上。我学会骑自行车,麦田的小麦,已经由绿变黄。沉甸甸地麦穗,颗粒饱满。道路两边,开始有人用镰刀收割小麦,打捆的小麦用手推车运到打麦场上。
打麦子的机器,早已经全部摆在打麦场上,一台台轰隆隆地响起来。先收割回来的小麦,一家家排起队来。人们将小麦一捆一捆地从输送带放进去,经过机器脱粒,麦杆从机器前边吐出,麦粒从底部出料口涌进簸箕,装进麻袋。打麦子需要好几个劳力,一般两家结对,相互帮忙。每年割小麦,都是累活,全家人一早出动,收割完,然后抓紧时间送到场上排队。打完麦子的场上,麦杆堆成山,立刻就变成孩子们的乐园。放学后,纷纷来到打麦场上,你一拳我一脚,相互打斗起来。
七月,升级考试开始。在刘老师加油鼓励下,我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进步,数学方程式也跟得上。我的考试成绩,从班上倒数闯进前二十名。
学校放暑假,我吃过早饭,便带着赛虎到山上帮忙看西瓜。夏季雨水充足,水塘内的水,时常漫过泄洪道,淹没通向堤坝的小路。很多时候,需要脱下鞋子,赤脚膛过。酷暑当头,空旷的山谷没有一丝风。绿油油的瓜田,似乎一眼望不到边。
看瓜的草棚,就建在水塘的堤坝上。赛虎伸出舌头,不停地喘着粗气,静卧在草棚的阴影中。
堤坝周围的榆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看瓜时,我喜欢到这些榆树上捉蝉。听到蝉鸣,悄悄地靠近,发现目标,突然出手。一般情况,低一点的,就用单手捂。高一点的,用手捉不到,便找来一根木棍,绑上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圈。然后,在圆圈周围套上一个塑料袋。捕捉时,将袋口对准目标,迅速推进。捉到后,翻转袋口,落网的蝉就逃不掉了。
那时,除了捉蝉,还喜欢在看瓜的草棚内看书。这些书,多是从邻居家冷云手中借来。当然,她也会向我借书。她借过一套《射雕英雄传》,看完后用白色的书皮很仔细地包起来归还。
傍晚,我带着赛虎回家,在院墙外那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下。经常看到冷云,孤单寂寞的身影。她喜欢蹲下身体,用手逗赛虎,高兴的神情写在脸上,一点也不害怕。
那年夏天,天气很热。她的微笑,却刻在我记忆深处,一点点变得生动。
暑假过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