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战后越南
越南战争对越南内部也有长远的影响。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南北仅仅是疆域上统一了,经济上、文化上的统一还没有完全实现。可就是在这个时候,越共内部黎笋等领导人开始对苏联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对中国则开始疏远直至走向敌视。
在越南战争后期,虽然战事还在进行之中,但越共内部的这种态度转变已经开始显现了出来。当时,北越的日子其实已经好过了不少,但其代表团在来华寻求援助的时候,往往胡乱要价,在中方不同意之后,又借此来指责中国——这里需要再多说明一点:如前文所言,苏共在东南亚国际共运的发展上其实是没出过多大力的,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其实和中共的关系要更紧密一些,然而在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开展起来之后,苏联出于自身的功利考虑,又企图在东南亚做“劫收大员”,切断中共和东南亚各共产党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自己在这里也可以做“老子党”,越共内的亲苏派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壮大并掌握领导权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在赫鲁晓夫任上走向反目,苏联向东南亚进行渗透是主要原因之一。[9]因此中苏交恶归根到底还是国家利益之争,所谓“意气之争”“面子之争”只是表象罢了。
越南当局在刚刚完成了形式上的国家统一之后,就利令智昏地开始对老挝、柬埔寨发动军事侵略,企图要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整个中南半岛。这种大规模持续用兵,导致了其并没有太多精力去专注于国内建设,实质性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作为利益交换,苏军开始进驻越南金兰湾。客观来说,越南和苏联本土之间缺少中转的跳板,战时很容易成为一座“孤城”。所以,一个对苏一边倒的越南对中国的危害相对于被美国占据的越南而言,危害程度终归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979年之后,越南跟中国的关系持续恶化,屡次侵犯中国的利益,最终导致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再往后,就是1979~1989年长达十年的老山轮战,越南北部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由此导致越南国内始终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局面,也就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地实现越南南北的经济和人文的统一。
1989年,苏联开始走向混乱,这时越共向中国提出要缓和关系,但此时留给越南的时间已经很少了。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越南之前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使得它在经济问题上遭遇了极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越南的国内经济、政治进一步出现了松散的问题。从经济上来讲,越南北部跟中国的关系要更密切一些,原本位于广东省的低端产业投资很多向外转移到了越南北部;在越南南部,前西贡政权的残余还有不小的影响力,加之越共在对待南北方时的确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这些就导致一直以来南部对越南中央政府存在忠诚度不足的问题。在越南开始经济改革的时候,越南南部的经济更倾向于跟东盟国家合作,而政治上受西方国家影响要更多。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局面:一个完整的国家,出现了两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经济体圈子,而两个经济圈中的人在人文认识上又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是越南一直以来存在的隐患。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因为之前越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步子迈得过大,而且在方向上发生了错误,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越南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物价指数)步步攀升,失业率开始上升,国内的政治局面很不稳定,南北之间潜在的矛盾重新爆发出来。这时,越南所谓的民族主义人士(其实就是亲美势力)趁机以越南与中国的海洋主权问题为借口来向政府发难,其真正的目标则是越共政府。越共在南海这个问题上,始终是处于两种完全矛盾的心态之下:一方面,在受到民族主义者压力的时候,它想主动向中国挑衅,对于国内的所谓反华示威游行采取纵容的态度,以此来释放国内的压力;另一方面,越南政府又担心国内的反共势力借机做大,所以又做出一些完全相反的举动,2011年越南的警方就曾经以强制手段驱散在各个地区示威的反华游行人员。
也就是说,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争端,虽然说名义上争的是海洋主权,但实际上是越南国内政治问题的延伸,而这个政治问题的根源又是在越南战争期间就已经被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