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通识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学术活动中培养独立人格复旦大学“大学生学术资助计划”中有师生交流的“下午茶”活动,这是本人在2011年的“下午茶”上与学生交流的整理稿,标题后加。

按我的理解,复旦绝大部分本科生应该是有志于学术的,尽管社会和家庭有各种要求和期望,但在复旦的培养目标中,学术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期望。

我很欣赏各位在学术领域的兴趣和付出。热爱学术应该是高等学校里最普及的事情,但很遗憾,它反而变得越来越珍贵。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志于学术,将承受学校和社会的特别期待,责任相对会重大一些,也要付出多于常人的艰辛努力,我们期盼着各位能够坚持下去,期待各位真的能在学术的道路上健康地发展。

学术之路很崇高,但不好走。我最关心的是,各位现在的努力是不是会成为持久的乃至毕生的努力。按我的判断,只要你们能坚持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但大部分的人没有走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了。学术道路,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到底,就可能取得成功。学术成就的高低,取决于坚持走了多长的路。但这条路很难走,中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些是学术性的,有些是非学术性的,而且非学术性的会更多一些。各位现在可以展望到的是从本科到研究生之后的深造过程,这条路是平坦的,你们可以顺利地、全神贯注地进行研究,其中会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学术上的。但是,总有一天,你们要就业,要面临道路的选择,有些非学术机构待遇很诱人,有些学术机构你会觉得很不适应,这时学术之路或人生之路真正面临了考验。你们现在就要为应对这种考验而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到毕业离校的这个过程,是你们学术道路中的“关键时期”。今天我来,就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以一个教师的责任,帮你们分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坚持下去,充满信心。这是我的主题。

一、“关键时期”如何坚持

现在大家喜欢学术,或许并不确定研究方向,喜欢的东西比较宽泛。兴趣在不断遇到现实的冲击之后,总是会被放弃或转移的,很少有人能把自己青年时代的兴趣坚持一生。分析一下原因,多半不是来自学术本身,而是人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人生和学术是表里关系。一个好的人生态度是学术成功的保证和前提,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使学术做得端正。人生态度的偏差会导致学术之路的偏差,存在偏差的学术就不能称为学术了,只能称为谋生的手段,如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的人未必都是学者,关键要看是否坚持在做学问。我感到最郁闷和遗憾的,是那些在客观的需要下没有坚持,主动放弃了兴趣,逐渐远离了学术的人。这种挣扎和无奈的过程,好像人在自我否定,有不断下沉、支撑不住的感觉。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需要,为社会贡献的方式也很多,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兴趣并不是牢固的东西,光靠专业兴趣不足以保证未来的学术发展之路,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生态度,这是很重要的。我遇到不少同学,他们今天的求学其实已经有很多功利的因素,获取证书、发表论文等,这些都是为装点自己的履历,目的都很具体。这是人之常情,我也很理解,但千万不要把功利放大,而是应该慢慢地把它聚集到学术兴趣中来,形成人生的目标。如果求学期间过分放大功利的因素,学术的努力就变成打开就业之门的一把钥匙而已,进入这扇门以后,钥匙和锁都会被扔掉。其实,人生的追求就是“持续”,生活越纯洁,方向越清晰,越容易持续,也就越容易取得成效。这需要你们现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排除干扰,尤其是来自自己的干扰。

二、如何看待学术与人生的关系

大学教给学生知识,学生也从中看到了知识的可用性。但知识的用途是有两面性的,科学家也面临道德的压力,并不是知识掌握得越多,行为就必然越高尚的。从你们个人来说,把学业当作什么东西比较好呢?其实应该把它当作自己全面发展的养料。你们学习的所有知识,都该是心灵成长的养料,知识是为你们健康发展的需要服务的,千万不要把知识当作今天得到、明天卖出的东西,而要把自己当作学业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意义。你们一定要思考两个概念,一是学术,一是人生。大学毕业之后,无论你做过政项目也好,望道项目也好,都应该得到这样的收获:我对学术与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更正确的认识。

我觉得学术对人生是有直接帮助的。学术与人生从“道”上来说是一致的。好比体育,除了竞技之外,也有它的“道”,也会是人生之“道”的一种体现。有了一定的“道”,才会有独特的创造,才会成为大家。如果境界不高,那可以是一个匠人。学术使人有知识、有智慧,进而变得纯粹,而不会把生活弄得越来越杂乱。人越纯粹,就越善于坚持本质需要,不会沉湎于学术之外的利益,不会计较奖金的多少、名次的高低,始终专心于学术这件事上。这样的学问家,才会有大的成就。

三、为什么说学术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学术的道理、人生的道理,说到底都是很朴素的,但为此要付出很大的牺牲,要排除很多的干扰,顶住很大的压力。学术上获得大成就,就要坚持学术的追求,不能样样都有强烈的欲望,各种好处都不愿意放弃,心智不集中。有的人开杂货铺,有的人专做一件事情,两种人生道路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且不能兼得,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这也是我们当下最应该警惕的现象。成功就是要用功用心,心到了,功夫才会到家。就像出家人那样,无非就是守住自己的心,心守住了,就能得道。自己的心都守不住,必然是神情游离,无法有大作为的。

如果说坚持就会成功,你们敢不敢去试?也许你们会有些担忧,有些胆怯。坦率说,我们鼓励大家,也是因为有担忧,我自身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学术难坚守。假如你们现在要坚守生财之道,支持你们的人会多一些,外部环境就会好很多,还会感动很多人。经商破产之后再站起来,的确很令人感动。学术道路比这波澜壮阔得多,失败常常意味着“没有”,如果居里夫人不坚持到最后,她就真的什么都没有。学术道路是要有坚强的人格精神的,甚至要冒生命危险的,它是排除万难的事情。现在社会上,学术追求很难得到支持,连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一年到头不就是写了几篇文章吗?对社会又有什么贡献呢?

我一直讲爱因斯坦的故事。他其实放弃了很多。按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说,爱因斯坦算是个不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屡次失业。他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自认为目标很清楚,只要生活过得去,自己就可以继续研究了。各位现在对学术的兴趣如果很浓的话,可以考虑作为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坚持下去,我想你们会成功的。况且复旦学生的就业也还是说得过去的,在学术道路上日子也不会过得太艰辛的。

四、除了坚持还需要什么

首先,自然要先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就要有意识地走到前面去。学习和研究是共进的过程,不能绝对分开,也没有规定的界限。学习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传统的学习观过于被动。我们既然已经站在学术的道路上,就要朝前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当然,我不提倡速成,只是主张知识的增长要促进探究的热情。知识无穷尽,需要不断更新,不必一直坚持一种机械的教育观,教学中不要用太多的程序把学术的兴趣和激情遏止下去。其次,在学术道路上要不断地追问。李政道先生说,学问就是学会问。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这就是求真求实,求真就是求真知,追求真理,不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还有很多未知数。学术活动就要争取了解最新的要求,要有批判精神,要看前人有没有错误。没有批判意识,怎么会去探究呢?最后,解释自己的批判。这就需要艰苦的思辨和实验。如果你们能够始终这样做,就会领悟到学术的真谛。

2011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