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文本配合想象
传世经典往往都不采用直白的表述,著述家经常运用高妙的修辞:隐喻、反讽,明褒实贬,明贬实褒。因此,传世文本通常既有表面的“已发”,更有字里行间的“未发”,而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蕴则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读者在尊重文本的基本结构的同时,展开合理的想象,读其书如见其人,聆听著述家的独白;如有可能,与著述家展开富有理智温情的对话,观察并理解文本所述当事者的行为,感受他们的内心,将他们的外在言辞与内在动机彼此对照。某些文理上看似零碎的信息,需要读者依据文势进行适中有度的拼接,这样才能分疏出文本中的线索结构,以及这些线索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只有这样,老文本才能焕发出新生机,其鲜活灵动的一面才能得到充分呈现,其当代意义也就自不待言。对当代中国人来说,这正是克服诸如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这样非此即彼二元思维的“不二法门”。